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翻译古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请说出上述两句的意思

全部回答

2006-04-01

0 0

    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使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
    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
  (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  )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 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
    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
     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
    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 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
     十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有十个,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地支有十二个,都是古人计算时间的符号;地支用来计算每日的时间,如:子时是指凌晨11时至1时,丑时是指1时至3时,午时是中午11至13时。
  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六十年为一甲子)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东边,因为上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易解:我们的国家有美丽的山河,河川之中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
    (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岳),是中国的五大名山。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易解:士是读书人,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
    仁、义、礼、智、信,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
  )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
    至于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粘米)、稷(不黏﹀等,六种谷物是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
    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易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
    (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 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正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 及辛碱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比五臭 鼻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碱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种味道。
    羊臊味(膻)、烧焦味、香味、以及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埙),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
    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牎#ǔS糜诩揽状蟮渲校嗬制饔许啵ㄊ啵鹗糁傻睦制饔兄印⒙唷㈩唷㈩蟮取? 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
  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吹)。  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心,它和‘礼’是相辅相成的。 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
  (平声即是现在国音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 。

2006-04-01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

2006-04-0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

2006-04-01

解释甚佳,吾亦有所得。

2006-04-01

人生的开始,本性是善良的。性质相近,但行为习惯相差就很远。如果不接受教育,本性就会变。教育的道理,贵在专一,子女不接受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不严格,是老师不勤奋。子女不学习,是不合适的。幼年不学习,老年能有什麼作为?

2006-04-01

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格都差不多,习性却有很多差异。如果不加以教导,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教学之道,最宝贵的是要专心。孩子没有教育好是父亲的过错,没有得到严格的教育则是老师太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小时后不好好学习,长大后能有什么作为呢?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