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古罗马起义将领斯巴达克为何率军南下?

古罗起义将领斯巴达克为何率军南下?

全部回答

2016-08-02

112 0
     公元前73年,一场由斯巴达克领导的世界古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奴隶起义爆发了。这 场起义以反对罗马奴隶主统治为目的,起义曾经席卷整个意大利半岛。 当斯巴达克起义军将克劳狄乌斯和瓦利尼乌斯的围剿接连粉碎后,斯巴达克曾拟订了一 个北上计划:“全军向阿尔卑斯山前进,越过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
    ”重获自由,这也 是人之常情。不过副将克里克苏对斯巴达克提出的这个计划坚决反对。随后,克里克苏率领 2万人愤然出走,不幸被官军消灭。斯巴达克率军继续北上,将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前堵后 追挫败,起义军一度攻打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穆提那城。
  但斯巴达克此时突然放弃北上计划, 率领全军调头南下。   罗马元老院害怕起义军会攻打罗马城,立即派独裁官克拉苏带领8个军团前往镇压奴隶 起义。克拉苏采用古老的《十一抽杀律》:凡战败或临阵脱逃者,10人当中抽签选出1人处 死。
  如此严明的军纪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被赶到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布鲁提翁的起义军准备渡海去西西里,但却失败了。  克拉苏下 令在半岛最南端挖了一条两端通海的大壕沟,企图将起义军的退路截断,将起义军就地歼灭。
   起义军尽管奇迹般地冲过封锁,但损失巨大,不久就陷入困境。罗马元老院又在此时命令鲁 库鲁斯从马其顿、庞培从西班牙回师,会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 在这个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牧民出身的康格尼斯不同意撤离意大利半岛,带领1。
    2万 起义军离开队伍,结果很快被克拉苏消灭。 公元前71年春,起义军与官军举行了一场最后的决战。双方在阿普里亚境内展开激战, 斯巴达克和6万名部下英勇战死,官军把被俘的6000名起义军全部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大 道两边的十字架上。
   尽管起义失败了,但确实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统治者。  2000多年来,人们也对这次 起义提出不少疑问:比如,斯巴达克曾一度制订北上出境计划,如果认真施行这个计划,他 们离开罗马返回色雷斯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么他放弃北上计划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斯巴达克铜像 当斯巴达克最初制订北上计划时,起义军内部已出现严重 分裂:副将克里克苏率2万人出走,结果被官军很快歼灭了。
    起 义军内部的第2次分裂也发生在斯巴达克提出渡海去希腊的时 候,牧民出身的康格尼斯对撤出意大利半岛的主张坚决反对, 带领1。2万人离开队伍,结果被克拉苏消灭。 看来,起义军内部始终在去与留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
   这与起义军来源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克等人是来自色雷斯的 角斗士,有很强的乡土意识,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色雷斯。   而另外一些起义军过去是罗马破产农民,不愿意离开罗马。
  这 种强烈的本土意识使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意识不到真正的危险而 团结起来。 研究者认为,斯巴达克计划的改变缘于客观形势的变化。 起义之初,敌强我弱,斯巴达克感到很难对付罗马官军,不宜 久留罗马,所以他拟订北上计划,先在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北 部地区发展自己,争取早点翻越阿尔卑斯山返回故土。
    但北上 途中的节节胜利,尤其是起义军将罗马执政官克劳狄乌斯、名 将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围剿接连挫败之后,声势大振,敌我 力量对比出现了一点变化。起义军因此变得自信起来:觉得可 以留在罗马“一搏”。
   第二种意见认为:阿尔卑斯山的恶劣条件改变了起义军北 上翻越山岭的计划。  他们提出,阿尔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左 右,是欧洲最高的山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山上气候千变万 化。
  12万起义将士到达阿尔卑斯山脚下时,身上的单衣无法御 寒,再加上起义军给养不足,没有办法,只好取消了北上计划。 还有人认为,斯巴达克改变北上计划是因为想到缺 乏意大利北部农民的支持。
     当然历史不能重写,如果斯巴达克继续北上,并且 成功地翻越阿尔卑斯山,返回了色雷斯,结果会如何呢? 罗马官军是想把斯巴达克逐出本土而完事大吉,还是要 将其一网打尽才罢休?这些仍然还是谜。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