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篇作文,写父母怎么教育自己的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全部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尤克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杰出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
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
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
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
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父母亲的职业常常回被子女所继承。如画家赵梅的儿子也已步入画家的行列;音乐学科特级教师王在镐的儿子从音乐学院毕业后,也从事音乐艺术工作;家长田菊香爱好舞蹈和弹钢琴,她的女儿在小学的舞蹈才能崭露头角,并学会了弹钢琴,能弹出悦耳动听的乐曲;家长王宏爱好体育活动,他的儿子从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后,当了中学的体育老师;太原南郊区工作的焦兴华,王健,张爱民,王晋蓉,李桂梅等成为”教育世家”,因为他们的父辈和子女都是从事教育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这就是父母亲的职业,特点和爱好对子女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无时不在模仿着父母的一举一动,因此人们常说,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其他教育不可比拟的。
家庭教育有它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学校的老师,可以调换班级老师,但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后,就不可以选择了。在这当中,孩子的成长趋势如何,起主导作用的当然是父母的诱导教育。第二,教育时间的连续性。
当孩子出生后到上学前,父母就是他的第一人教师,教他学说话,教他学走路,教他穿衣,洗脸,教他认识世界,教他识字,教他学会文明礼貌,教他如何做人。当孩子上学后,以至参加了工作,父母亲仍然是他的教师,教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鼓励他上进,教育他努力学习和工作,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田母训子)就深刻的告诫人们:战国时候,田稷任命为丞相后,他仍然接受母亲的正确教导,一次田稷收了一个下级官员的一大笔黄金,母亲知后教育天稷说:”作为一个人,首先注意的是品德上的修养。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才能正人。
你作为国家的大臣,就要尽心尽责,廉洁奉公。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的事情办好。你今天的这件事和我希望的相差太远了!”田稷听了母亲的教训,十分惭愧。立即退掉了别人送特的黄金。从(田母训子)一例说明,家庭教育的时间要延续到父母生命的终止。
第三,教育内容和针对性。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朝夕相处,互相了解的程度,比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要深刻得多,广泛得多。这样,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针对性比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针对性强得多。
因此,要提高当代父母的素质,父母对自己要求是否严格,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原则。
另外,小孩子好奇心强,在家庭生活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种种奇疑怪问,要很有兴趣地仔细听完,然后巧妙地予以回答,当好第一人教师。下面谈一谈父母教育孩子的几个事例。
事例一:
某家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一天,孩子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妈妈,我在学校揭发了你。””揭发我什么?”妈妈惊愕地问。”你说坏孩子会被雷公公打死的,这是迷信。”当时,妈妈一听就火了,觉得孩子在背后出自己的洋相。但冷静一想,孩子”揭发”的问题是事实,不但不能责怪孩子,而且应向孩子认错。
妈妈和爸爸对此事进行了商量,认为做父母的过去对自己说话不够检点,造成教育上的一些错误。决定向孩子认认真真地说清楚妈妈说错了话,没有讲科学,一定改正。同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在老师的教育下能分辨真假和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并提出爸爸妈妈今后要和孩子共同讨论问题。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明确了是非界限,又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受到了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事例二:
佳宁5岁时,就能说会道,善于观察,经常提出问题,想知道个究竟。
一次,佳宁问妈妈:”收音机里怎么出来歌声?”妈妈正忙着上班,随便说了句:”收音机里有个漂亮的姑娘。”妈妈上班走了后,佳宁把收音机拆卸开了,等妈妈回家后,一个劲怪妈妈骗人。这件事情引起了妈妈的饿深思:任何时候都不能胡乱哄孩子,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引导,正确地解答,支持和满足他的求知欲望,鼓励孩子积极思考。
以后孩子不断提出一些问题:”下雪是怎么一回事?””电灯怎么就亮了?”鸟儿怎么会飞?””镜子里怎么能照件自己?”……妈妈工作再忙,也要一一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给孩子讲些科学知识,而且要孩子多观察,最后还巧妙地告诉孩子:”世界上的学问很多,你长大了,读很多书,什么都会明白的。
”佳宁高兴地说:”快快长大,长大了,学很多知识。”
佳宁上小学后,母亲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和搞些科学小实验。在母亲的指导下,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孩子在水池里放上西脸盆,研究水的的浮力。
后来,他用塑料布做成小船,达上气,自己坐在小船里在水上漂动。因为水不流动,船不能行走,他问母亲:”船怎么才能走动?”母亲说:”你自己用脑多想想,看用什么方法使小船走动。”于是,他用三合板做成划船的木桨板,再用橡皮筋把木桨板套在两个手上用力划水,小船就自动地向前行走了。
佳宁的母亲认识到,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对培养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她不仅启迪性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而且还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鼓励孩子最后获得成功。
聪明的母亲,科学地回答了孩子提出的疑问,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包办代替。这就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也孕育了成才的希望。
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一步一步地从严要求,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走向科学的殿堂,为孩子查上智慧的翅膀
事例三:
一个三岁的孩子问妈妈说:”妈妈,天上有人住吗?”
“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让妈妈好好想一想……”
妈妈对孩子提出的提问表示出惊奇和赞叹,然后巧妙地回答。
妈妈懂得,鼓励孩子提出疑问,多方面保护孩子提问题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第一人教师就要耐心地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行为和听取他们提问,要让孩子永远保持对外部世界与人际社会的探求精神,保持与父母交谈的愿望。
“妈妈,这几天为什么下雨不听呢?”
“是呀,这个不懂事的天呀,为什么老是下雨不停,使我孩子不能出门和同伴玩?”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回答。母亲知道,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他并不是想知道什么是天气,气候的科学道理,只是因为下雨不停,呆在家里很闷。
如果母亲给孩子讲一大堆下雨的科学道理,因孩子年小根本接受不了,对他来说会感到无聊,没趣。
“妈妈,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
“我家孩子真乖,解放军坚守国防,保卫祖国,是最可爱的人。解放军遵守纪律,勇敢,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
这个回答很有教育意义。通过讲述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既遵守纪律,又很勇敢,这就很自然地教育了孩子,从小培养了孩子的志向。
父母亲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及时而敏锐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从摇篮里开始的,因此,人称家庭为第一所学校,称父母为第一任教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