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24节气分别是什么呢?有什么农业意义?

24节气分别是什么呢?有什么农业意义?

全部回答

2006-02-23

0 0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但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2)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9日或20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应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周代的《礼记·月令》中也说:“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它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从这一天起,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出土活动,所以叫“惊蛰”。  这时期虫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春耕春种大忙季节。
  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修种完善责任田,惊蛰天暖耕耙地” (4)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春分的“分”就是半,春季九十天一半叫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每年3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关。故谓之分。秋同也。”《春秋繁露,阴阳出土上下篇》中也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的阳光平均,所以白天和夜晚一样长,在各地,太阳都从正东升起,正西下落。
  春分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北移,北半球渐趋昼长夜短,气温升高,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春分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熟作物进入春发阶段,北方怕旱,南方怕涝,是夏熟作物高产的重要时期。
     详见淮北气象网 。

2006-02-23

216 0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是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它编成节气歌,有人还写成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2006-02-23

193 0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