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补课好不好
关于补课的专题文章链接,你可以去看看。
是否补课关键在于看学生的素质。现在我们的教育把补课这个问题太片面化,一刀切,一棍子把补课制度给打死了。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中等学生,这些学生在升学上有较大希望,进行适时的补课,可以帮助学生弥补没有学好的部分,更好的适应选拔考试的要求。 同时,这样的学生对学习也有很大的求知欲望,对这样的学生补课就是适应学生发展这个基本情况。但是,对于那些平时上课都不认真,基本没有什么升学要求的或者基本没有升学可能性的学生,还不如放回家去,让他们尽情的休息,否则,他们在学校补课也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补课就没有什么好处,同时,每次上告学校补课的学生也是...全部
关于补课的专题文章链接,你可以去看看。
是否补课关键在于看学生的素质。现在我们的教育把补课这个问题太片面化,一刀切,一棍子把补课制度给打死了。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中等学生,这些学生在升学上有较大希望,进行适时的补课,可以帮助学生弥补没有学好的部分,更好的适应选拔考试的要求。
同时,这样的学生对学习也有很大的求知欲望,对这样的学生补课就是适应学生发展这个基本情况。但是,对于那些平时上课都不认真,基本没有什么升学要求的或者基本没有升学可能性的学生,还不如放回家去,让他们尽情的休息,否则,他们在学校补课也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补课就没有什么好处,同时,每次上告学校补课的学生也是这些人,不能因为这些人能打扰了多数要求学习的学生的要求。
因此,对于补课,我们要辨证的看待,而不是片面的思考问题。
有偿补课越演越烈 学生家长心态录
南方网讯 有偿补课已呈越演越烈之势,许多学生和家长无奈涉身其中。学生们提高成绩的初衷可能是一样的,但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家长们的心态却不尽相同。
心态一:周瑜打黄盖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孩子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孩子成绩不好,遇到老师要求补课,家长自然正中下怀,反正家里再紧巴也不缺这几个钱。
既然学生、家长都愿意,老师谁不愿名利双收?
心态二:哑巴吃黄连型。补课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提高成绩,究竟效果怎么样,却没有定论。部分家长想给孩子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是,一些老师为了吸引自己的学生参加补课,把应该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留到补课时讲,补课班上讲过的,课堂上就不再重复了。
没有补课的学生自然要吃亏。几次考试后,聪明的学生自己就明白个中缘由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花钱好歹能买个放心,于是乖乖交钱参加补课班。
心态三:随波逐流型。有的家长看到那么多老师都在办班,又有那么多学生参加补课,自己的孩子哪有落后的道理,至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成绩好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差的,更需要老师指点迷津。看着孩子整天背着书包忙忙碌碌的样子,父母心里十分塌实--不是说天道酬勤吗?
心态四:暗度陈仓型。虽然“孩子是自家的好”这句老话没有过时,但是充斥街头巷尾的网吧、游戏室和时常见诸媒体的青少年犯罪报道,使饱含期望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环境缺乏足够信心。
与其让孩子放任自流,倒不如参加补课班。能提高成绩当然一举两得,至少可以把孩子管起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东跑西跳还花了心。
心态五:“盛情”难却型。为了让本班学生全部“自愿”参加补课,有些老师按学生成绩上、中、下的等次开设竞赛班、提高班、强化班等,或者点名要求学习差的学生必须参加补课。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保持“尊严”,同一个班的各科老师之间经常相互推荐、吹嘘。如果学生仍不愿参加补课,老师还会打电话给家长做工作。许多家长虽然怀疑补课效果,碍于情面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去补课,但是内心却叫苦不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呀。
(编辑:林湄)
北师大德育专家周之良:教师补课赚钱没有赢家
南方网讯 “教师补课赚钱违背了教学规律,老师、学生和家长谁也不会是赢家。”针对中小学校教师补课赚钱现象,德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时下,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在全国各地都十分盛行。周之良认为,教师希望补课提高学生成绩,家长望子成龙夯实基础无可厚非,但长此下去效果与目的往往会背道而驰,因为补课本身违背了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
长期以来,不少老师和家长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学生只有不停地学习,效果才好。其实这对孩子成长成才来说,如同一个陷阱。现在的中小学生早已不堪重负,无休止的补课更是使孩子们失去了最后一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中小学时代是一个人心智发展走向成熟的黄金时间,也是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最佳时期。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时间玩乐,进行体育运动,参与社区活动,个性才能全面发展。否则,身心受到压抑,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
孩子受到的这种束缚,很可能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参加补课的学生还会产生依赖感。反正课后老师要补课,课堂上听不听无所谓,开小差、摆小话,扰乱了课堂风气,整个教学质量就不得不打折扣。
周之良教授说,不管是组织学生集中补课,还是面向社会从事一对一的家教活动,对教师而言,同样得不偿失。教师生涯学无止境,而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课余时间全耗在“走穴”上,不仅影响平时的教学,无益于健康,而且没有时间充电。
如此恶性循环,知识的更新就很成问题。
诚然,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化补课还是必要的,但是将学生一股脑儿地集中补课却很难收到实效。学校实施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每个章节需要多少课时,完成多少作业,都经过了专家的反复论证。
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如果教师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那就是失职,即便组织学生补课也没有理由收费。
教师补课赚钱最严重的危害莫过于师德滑坡,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
教师肩负着教书和育人两副重担,教师补课赚钱势必给学生造成“金钱至上”的负面影响。如果现在的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以这样的教师为榜样,只讲利益,不讲奉献,那怎么得了。教师切莫为一时一己之利而失去更宝贵的东西。
教师补课赚钱弊大于利,给家庭增加了负担,苦了孩子,毁了师德,害了教育。如不及时纠正,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编辑:林湄)
南方网讯 对于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再来探究这声声叹息背后的根源——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
案例一:我感受不到快乐
一天傍晚,读四年级的儿子问坐在沙发上看报的妈妈:“妈妈,你快乐吗?”母亲觉得有些奇怪:儿子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但她还是马上回答道:“挺快乐的。
你呢?你觉得快乐吗?”儿子回答道:“我怎么没感到快乐呢?除了上学、放学、做作业,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了。”母亲担心儿子的心理健康,就马上开导说:“快乐是需要自己来感受的,即使是痛苦的事,只要自己喜欢,还是会感到快乐的。
”
事实上,这位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并不坚定,她也知道儿子的生活很单调,无法感受到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单调、学习的单调可以说是儿童无法感受到快乐的一个很直接的根源。
学习活动的单调使得儿童无法从学习中获取快乐。
英语的学习——背单词、背句子、默单词;语文的学习——抄生字词、默词语解释、写“作文”(作文有一定的规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结尾该怎样写等等);数学的学习则是完成不断重复的习题,以巩固各种数学运算规则和技能。
生活的单调也许还与父母有关。过于忙碌的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儿童的感受,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
案例二:妈妈,我想睡觉
这是一个刚刚上小学的小女孩。她常常对妈妈说她想睡觉,母亲也感到她确实睡眠不足。
为了在一所比较好的小学里读书,父母找到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幸亏这所小学有校车,每天早晨会到家门口接孩子去上学。但问题是要接的孩子太多,校车不得不很早就开始这项工作,来回接送孩子们,而到这个小女孩家的时间是早上6:45分。
为了赶校车,小女孩得在6点前起床。结束一天的课,到家至少是晚上6点,回家还得写作业。于是小姑娘每天的睡眠时间大大不足。
造成儿童睡眠不足的根源可能与这几方面有关:
学校上学时间过早。
虽然有关部门要求学校的上学时间不能过早,但有些学校仍然要求学生7:20左右到校,对那些住得较近的孩子来说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对路途稍远的孩子来说就面临着必须减少睡眠时间来保证上学不迟到。
回家作业过多。
回家作业量大是导致儿童缺乏足够睡眠时间的另一重要原因,同时,儿童完成作业的速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有些儿童完成作业的速度非常慢,这使得他们要花比其他孩子多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来完成相同的作业。
学习内容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个体的社会生存竞争力,小学的课程在不断地拓展,因为外语很重要,所以要从一年级学起;因为科学很重要,所以小学要加强科学课程的学习;因为是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很重要,所以要从小学开始加强计算机教学;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生命很重要,所以小学要进行生命教育……因为重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小学的学习内容也越来越多。
这种只增不减的思路将会不断地增加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对于小学来说,应该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儿童很合理地承受的范围内究竟应该学习什么?而不是社会上认为什么重要,就都要加到课程中去。
案例三:我没有时间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一个五年级的男孩与妈妈及妈妈的同事在饮食店里吃午饭。
妈妈的同事与这个男孩聊了很多有关他的生活。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同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
男孩:“喜欢,但平时没法看。”
同事:“为什么?”
男孩:“一个是要做作业,没时间看,还有就是妈妈不让看。
”(妈妈向同事笑笑,插进来说:“你去问问你们同学,他们平时看电视吗?”男孩回答:“一般也不看的。”)
同事:“那么星期六、星期天呢?”
男孩:“看一会儿,但也没时间。”
同事:“为什么?”
男孩:“因为上午要去还琴,下午要去学奥数,星期天还要去补英语。
”
同事:“你有要好的朋友吗?”(因为同事的儿子与这个男孩同龄,并且这个同事常听其儿子说到他的朋友,因此,她想知道其他的同龄孩子是否也有朋友。)
男孩:“当然有,但我们很少有时间在一起玩。
当我有空时,他没空;当他有空时,我没空。”(看来,孩子们还真够忙的!)
男孩的母亲在一旁解释道:“不让他学不行啊。原先在外地一个小学里读书,班里的孩子大都不参加补习。但到上海来一看,他们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参加各种课外学习,我们也就帮他报名参加,否则没有竞争力了。
”
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态,看到其他孩子去学各种乐器、各种技能,自己也急着送孩子去学,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而那些没有送孩子去学这些东西的家长心里也很矛盾,觉得是否会对不起孩子,没有为他创造学习的机会。
有些家长在谈到送孩子去学某项技能、技艺时常说,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家,只想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这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升学时某项特长可以加分,这样,自己的孩子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已取消了很多年,但现在到了四、五年级,请家教补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读奥数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奥数几乎从一种精英式的教育转变为一种普及性的教育活动。究其原因何在?这可能与某些具有一定招生特权的初中有关,为了获取良好的生源,一些初中对各小学推荐上来的学生进行考试或测试,考试的科目大都为语、数、外,其中会特别加进些奥数题目,以拉开差距。
这样,小学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推荐生考入好的初中、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进一所好的初中,大家不得不加大儿童的学习量。
有时,家长的期望和过多的要求恰恰是孩子们失去自由、失去快乐童年的重要原因,“爸爸,我渴望自由,渴望星期日能去逛商场、去游公园,而不是无休止的‘习题战’”。
这是一个小学生在他的周记中所写的愿望。(编辑:林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