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那个国家实力最强?二战时那
我认为是德国!
我所说的实力由两部分组成:
1。传统实力,外在实力(坚实的工业基础: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邻先的军事科技,德国是欧洲的新兴工业强国,二战前其工业实力已完全恢复,超越了英法居欧洲第二,仅次于苏联。 德国的工业,部门门类全,技术水平高;战争动员能力也相当强。)这点大家都知道。
2。软实力,内在实力(这才是关键)
空前的精神导向:
希特勒在他的演讲中,反复强调:“德国人民必须以唯一的思想和决心去争取德国的民族利益”,为此,“一切人道和温情的东西,都是虚伪的和毫无价值的”,“德国过去太软弱可欺……德国现在需要显示一点野兽的精神”。 在此之下,一切人的感情,也是毫无价值的,应让位于...全部
我认为是德国!
我所说的实力由两部分组成:
1。传统实力,外在实力(坚实的工业基础: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邻先的军事科技,德国是欧洲的新兴工业强国,二战前其工业实力已完全恢复,超越了英法居欧洲第二,仅次于苏联。
德国的工业,部门门类全,技术水平高;战争动员能力也相当强。)这点大家都知道。
2。软实力,内在实力(这才是关键)
空前的精神导向:
希特勒在他的演讲中,反复强调:“德国人民必须以唯一的思想和决心去争取德国的民族利益”,为此,“一切人道和温情的东西,都是虚伪的和毫无价值的”,“德国过去太软弱可欺……德国现在需要显示一点野兽的精神”。
在此之下,一切人的感情,也是毫无价值的,应让位于爱德国和爱纳粹党的感情和残酷的斗争需要。如此,全体德国人民才能那样毫无顾忌之心地侵略其它国家和灭绝其它种族。
民族特性:
德国民族是具有高度理性思辩能力的民族,他们的语言几乎被认同为是哲学的语言,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我个人看来,哲学其实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人类现有的思维能力还不可能解决得了的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寻找智慧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这个人是否懂哲学。
我认为其实哲学才是人类前进的源动力。)
但同时,在日耳曼民族身上还伴生共存着另一种成分,一种可怕的力量,这种成分和力量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民族性未得到现代文明的脱脂而残存着的野蛮性与原始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过:“德意志人﹐尤其在当时﹐是一个天资极高的雅利安族系﹐并且正处在生机勃勃的发展中。但是使欧洲返老还童的﹐并不是他们的特殊的民族特点﹐而只是他们的野蛮状态﹐他们的氏族制度而已。
”
这,和该民族所具有的超人的哲学禀赋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高度文明与极其野蛮的特性在一个民族身上的共存,如同横亘在莱茵河之畔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在一明一暗的闪烁中将日耳曼民族的沉浮兴衰史点缀得班驳陆离。
一个哲学上已高度自觉的民族身上还弥漫着野蛮时代的血性,残存着人类早期时代的特征,血管里还流淌着难以抹去的浓厚的喋血本能!(也许这就是这些“哲人”们表打对现实的不满的方式,亦或是他们认为改造现实的最佳手段。
)
一种文明,尤其是一种长期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文明,是容易衰老僵化的。这种帝国体制的崩溃,不会因为其拥有先进的文明而得以延年益寿永不衰竭的。不是自己终结自己,就是被偶然的历史因素所终结。
恰巧的是,这样的机遇让日耳蔓民族遇到了,他们靠自己的睿智和充满了活力的野蛮与残忍击败了摇摇欲坠的古罗马帝国,靠侵略和掠夺实现了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惊人的飞跃和进化;同样也许正是古罗马帝国在其垂死前对施暴者的最后诅咒,是人类至今都无法破译与揭晓的一种“精神魔法”——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长期诅咒,对一代辉煌文明被毁灭后的一种旷世的历史报复!
古罗马人的历史复仇,在每每地激荡着日耳曼人的世界,并跨越千年依然锲而不舍地塑造着日耳曼民族独特的悲剧命运与情怀。
其不断侵略、不断扩张、不断失败、不断忏悔和不断去赔偿的民族历练,在验证着历史的宿命,偿还着远古的旧帐。(使日尔曼人永远徘徊在辉煌与沉沦之间!)
德国军人最恐怖的一点就是其严谨、认真、纪律强,再加上精神导向的作用,先进的闪电战战略思想;使在日耳曼民族这种优秀的民族面前,任何相邻的国家都不得不枕戈待旦,稍有大意,
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这一点,老牌侵略大国英、法、意、西都无法比拟,虽然德国人貌似平和、老实,实则狂热到极点。
意大利
对于意大利来说,二战中比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采取守势,拖住和打击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尽最大可能的切断埃及---苏依士运河与英国本土在地中海的联系。
而从意大利的实力上来说,做到这些也是比较现实一点的。意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两个岛又扼守着地中海的要冲,意大利空军和海军的作战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战的水平的话,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
可惜,意大利拿着当时世界前几位的海军、守着如此良好的地理优势,竟然无法对抗英国一个分舰队……实际上,意大利空军战斗机的性能是很不错的,MC。200系列的水平与ME109属于同级水平。至于陆地战场,不属于意大利的擅长范围,本来应该组织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与其他轴心国军队顶在东线,而把大量当时属于二流的部队收缩,用于大陆防御、协助德军对付游击队。
需要说明的是意大利在二战中并不是一无是处。
26万人的意大利远征军在横扫乌克兰的战斗中,就俘虏了10万苏军,独立攻占了斯大林诺等重要城镇,在斯大林格勒北翼,意大利军防守正面达一,二百公里,而负责供应的德国人非但没有施以援军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经常抽调意大利的卡车为自己运送物资(在斯大林格勒围城中就有一支意大利运输车队)。
在苏联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进攻时,没有援兵(其地域内仅有一个配属的二流德国步兵师),重武器不足的意军在侧翼(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被突破遭包围的情况下,山地军和其他部队还是坚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个30000人的意军集团(内有少量德军)经过包括白刃战的苦战,有4000人突围。
试问没有这26万“包袱”,德军如何防守这一,二百公里的顿河阵地? 何况北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