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债券型基金迎来了发行热潮,这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股票市场的疲软,低风险和稳定收益的债券型基金成为基金公司产品发行的主攻方向。先后有南方基金、大成基金、国泰基金、富国基金等10个基金管理公司选择发行纯债券基金。
当然,其中有不少债券基金是属于伞型基金的组成部分,到2003年末,市场上已经有了11只纯债券基金,这些基金的规模达98。 48亿,可以说是债券型基金的鼎盛时期。
2004年,市场对债券基金的热情开始消退,一方面,老基金的净赎回压力增加,几乎每只债券基金在季度末都面临净赎回,甚至某些债券型基金的份额已经跌破1亿大关。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将发展产品线的目光聚焦在货币市场基金上,即使没有发行过债券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也不愿意选择发行新的债券基金。 到2004年末,市场上还是只有11只纯债券基金,规模只剩下39。
86亿,与2003年末相比,整体份额跌幅逾60%
2005年第一季度,债券基金规模的跌势仍然未能遏止,整体规模下降到36。47亿,季度赎回比例仍高达8。5%。对于债券型基金的日渐式微,业内人士表示,债券基金业绩表现从2003年起就差强人意,这是市场热情消退的主要原因。
2003年8月份开始国债出现大幅下跌,不少债券基金仓位调整不够及时,导致债券基金的净值连续两年受拖累。到2005年,债券市场开始大幅反弹,但是几乎所有的债券基金在市场判断上都出现了失误,将相当比例的资产配置到可转债,导致业绩恢复远不如债券价格的上涨。
,债券基金的年收益率也远比不上国债指数的表现,可以说债券基金在最近一年仍然整体跑输市场。
截止2005年3月底,债券市场的晴雨表----国债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已经录得2。
5%以上的涨幅,而11只纯债券基金中,只有招商债券和大成债券2只基金在过去12个月的净值增长率是正的,同样是投资于国债,但基金公司的表现大不如保险公司,对此,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是由于投资水平和对大势判断的差异所致,其主要原因是基金公司持有的资金和保险公司不具备可比性。
由于要综合考虑风险和赎回因素,又加上基金公司持有的资金多为短期资金,因此在债券的配置上不可能持有大量的长债品种,多为3-5年的中期品种。从整个国债市场来看,本次上涨的主要品种都是5年以上的长债,而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由于在资金的期限没有太多禁锢,所以投资业绩要好于基金公司。
同样是固定收益品种,市场对债券基金热情消退的同时,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热情则不断升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基金管理公司也倾向于发行货币市场基金。即便算上那些偏债券型的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数量也已经超过债券基金的数量,达到17个,规模则超过千亿。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出于完善基金产品线的需求,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在两者中寻找平衡,据了解,有基金金管理公司可能在策划发行界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间的基金品种----短期债券基金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