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所谓的一门深入 长期熏修

朋友说这不是佛经上说的 不可采信 是吗

全部回答

2005-10-26

0 0
     佛学不是迷信,也不宗教,而是教育。只是我们现在有些学佛人误解罢了。既然是教育,就是教我们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世,所以我们不能排挤佛学,而要认真的学习佛学。 所谓“一门深入”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想我们平时读书,做事情一样,如果一下子读很多书,做很多事情,肯定是很难把所有的书都读完,都读懂;也很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都做好。
    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在看书,做事的时候要一门心思地专攻一本书或一件事,只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处,才能把书读懂,把事情做好。 所谓“长期熏修”的意思就是读书要“闻故而知新”,只有多读多看,才能真正地理解书中的意思;而做事情,特别是做好事,更要长期坚持,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很简单,难的是一辈子都要做好事”。
    所以万事都贵在坚持! 在净土宗里,我们每天坚持“一经(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一佛(阿弥陀佛)”地熏修,不要夹杂。一定能成功!阿弥陀佛!。

2005-10-26

77 0
    阿弥陀佛! 佛法八万四千法,法法圆融,殊途同归,一法通,法法皆通,一经通,经经皆通。一经不通,一切经不通。作为我们这样根性的人,终其一生之力,尚不能通达一法,哪还有余力兼学他法,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是典型的“贪”。
  这样学佛,不要说学多门不能成就,学一门都很难成就。  佛法是一多不二,每一个法门的终极目标都是到达成佛的彼岸,既然如此,我们选择一条最适合我们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决定快速成就。
  这比广种薄收不知要殊胜多少倍。当我们到达了成佛的彼岸,再回过头来看,原来每一个法门都是指向成佛的,法法平等,而且都具足佛圆满的性德,圆满的智慧。  择其一法,坚持不懈,精进行之,何需要多法?不是说多法不能修,如果有能力、有与之相应的根性,当然可以。
  如果没有,不如老老实实择其善者,勤而行之,正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必成正果,而且成就决不比修多门逊色,这是我们学佛一定要端正的认识。不怕学多门,就怕贪多嚼不烂。  吃得多,能完全消化吸收,固然很好。
  如果消化不了,落下个消化不良,恐对学佛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2005-10-26

85 0
    是不是佛经上说的,我没有考证过,但我认为对这个话要辩证地理解和领会。 首先搞清楚这句的语境,我觉得这句话是就三昧禅定的修持功夫来说的。从三昧、止观、禅定的修持方面来说是对的,因为几乎任何禅观法门都要求观行的境要熏习熟练,这是了生脱死的关键。
  因为在家居士不能受持大戒、不能专修用功,所以定力必须如铁杵磨针般渐次增进,如果禅观之境还整天变来变去,任何三昧都无法达到受用如幻的程度,成就的希望不是就更渺茫了吗? 但就教理熏习的慧解方面,这个一门的范围就绝非仅指一部或几部经论了。
    就大乘教理系统来说,我认为这个门是指以下这三种门: 1、中观般若门。组成经典包括《大般若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文殊说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智度论》、《现观庄严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等许多经论、注疏。
   2、法相唯识门。  组成经典包括《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等许多经论、注疏。 3、第三时如来藏门。组成经典包括《楞伽经》、《大法鼓经》、《胜蔓经》、《宝性论》等等许多经论、注疏。
   当然还有南传、藏传的各种不同派别的理论体系。我认为在教理熏习方面的“门”,只要是指上面概括的三种门、三种大乘教理系统。  当然这种一门深入,无论怎么看还是相对性的,因为即使深入以上这三门中任何一门,都需要参阅其他两门的经典才可以理解。
  所以,从根本上说,佛教理体是一门不二,都是令众生离苦得乐的方便法门,都仅仅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标月之指。因我们慧解有限,所以在教理上适当专攻一门就足够了,能够会通圆融更好,不能会通依止一门指导禅修实践,其实也足够了。
    佛学讲究教理辩论,但不可谩骂,不得自赞毁他,辩论的目的是对治彼此的疑情,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保持整个佛教体系的平衡和健康发展,不是搞宗法主义。 在家居士如果无暇多读经典也没有关系,可以随缘随分听闻教理,日常还是要勤修戒、定。
  但不要得少为足,嫌谤正法。始终应保持追求真理的态度,永远不舍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