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有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江豚(拉丁文学名:Neophocaena phoconoides),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一种小型鲸类,鼠海豚科江豚属仅有的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
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约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 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全部
江豚(拉丁文学名:Neophocaena phoconoides),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一种小型鲸类,鼠海豚科江豚属仅有的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
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约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
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它们的体色在死亡后才会变黑
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
江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
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像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
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
江豚分布范围较广,如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
长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
2006年,中国联合7个国家调查长江干流江豚,为1200多头,种群数量已经少于大熊猫。宜昌到上海水域,野生江豚数量每年下降6。4%,如果不加以保护,估计多年后,野生江豚将灭绝。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给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带来了威胁。
加之,滥捕对亲豚和幼豚杀伤力极大,导致长江、洞庭湖江豚资源锐减。因此,加强江豚资源保护刻不容缓。中国虽已将江豚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尚无其他配套保护措施。因此设江豚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驯化繁育研究,采取放流幼豚增殖资源,确保江豚世代繁衍,意义非常重大。
从3月3日到4月17日的43天之内,洞庭湖区域却发生12头江豚死亡事件[14]。中科院水生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12头的数量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这将预示着洞庭湖江豚有可能成为长江流域最早灭绝的种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