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我父亲患高压血、肥厚性心肌
高血压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症状表现:
1。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本病最主要的表现。收缩压多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2。头昏、头痛、耳鸣等...全部
高血压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症状表现:
1。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本病最主要的表现。收缩压多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2。头昏、头痛、耳鸣等症状多见;
3。本病中、晚期多合并心、脑、肾、眼底及血管壁的损害,可出现相应靶器官受损的症状与体征。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血管意外等。
诊断依据: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治 疗:
治疗原则
1。轻型无靶器官损害者,应先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则药物治疗。
2。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长期、系统、个体化的原则,以期稳定、安全地控制血压。同时应高度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除服降压药外,应注意不宜紧张、接烟、食物中限制食盐。
用药原则
1。在开始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应接受3-6月的以控制钠盐摄入和运动疗法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治疗阶段。
2。药物治疗宜从单一种类、小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以达持续、稳定控制血压的目标,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3。治疗方案应考虑年龄、性别、职业、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因素,坚持个体化原则。 4。治疗过程应防止过度降低血压,以免影响器官灌注。
预防常识:
在现代社会中,预防高血压病,从青少年,壮年就应当注意。控制过度肥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高血压、冠心病都与肥胖有直接的关系。不要因为个别肥胖者没有高血压,肥胖就可以忽视。
轻度高血压病人,症状不重的,可以不必服用降压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即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从现有的治疗条件看来,高血压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控制的,不必精神紧张。 服用降压药,要连续服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状态,用用停停,时升时降,容易发生意外。
但是,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要因人而易,遵照个体化原则。 长期患高血压病的人,要防止情绪激动,精神兴奋紧张,以免发生脑血管、心血管意外。 戒烟、不大量饮酒,对高血压有直接的影响。 自备一付血压计,本人或家人会操作使用,对合理用药,观察血压变化大有好处。
肥厚型心肌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肥厚型心肌病(心血管内科),主要病理改变是不对称性进行性心肌肥厚。根据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1)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致流出道阻塞的称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2)心肌肥厚而无流出道阻塞的称肥厚非梗阻型心肌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悸、乏力、心脏扩大、心尖部和胸骨左缘第3及第4肋间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发病可呈家族性亦可为散发性,临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症状出现较早也较为严重。
多数患者可存活数十年,故预后尚好。在死亡病例中,50%属于猝死。
症状表现:
1。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悸,乏力,头晕,可发生猝死;
2。心尖搏动强有力,心尖部或沿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震颤,心脏向左下扩大,第二心音分裂,闻第三、四心音,心尖部和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
诊断依据:
1。非梗阻型症状较少,早期以呼吸困难为主,晚期可有心房颤动及心衰。梗阻型者可有劳累后心悸、气促、乏力,活动时头晕、晕厥、心绞痛及猝死等。
2。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抬举性搏动。
非梗阻型一般无杂音,而梗阻型常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部分患者有收缩期细震颤。此外,常可有第四心音及第二心音逆分裂。
3。心电图:常见左心室肥厚劳损,不少患者在左胸导联和I、avL导联有异常Q波。
部分患者合并心室内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
4。超声心动图: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大于1.3,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异常向前运动,左室流出道有狭窄。
5。左心导管检查:梗阻型者左心室腔与左室流出道间有收缩期压力阶差,选择性左心室造影示收缩后期左心室腔狭小呈鞋状。
治 疗: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心衰时低盐饮食;
2。降低心室收缩力,改善心室顺应性;
3。防治心律失常;
4。心衰时改善心功能;
5 。
对症、支持治疗;
7。外科治疗;
8。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
用药原则
1。β-受体阻滞剂或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使用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应注意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功能不全;
2。
洋地黄类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只用于有心衰的患者,无心衰者避免使用,洋地黄剂量宜较小,并注意毒性反应。
3。新近发生的房颤,可选择药物或电复律,电复律前应作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
4。心绞痛不宜使用亚硝酸酯或硝酸酯类药物,应用β受体阻滞剂;
5。
对合并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者可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预防常识:
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故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宜尽早到医院接受就诊。
对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宜避免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绝烟酒,保持良好心境,定期到医院复查,保护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多数患者经治疗,病程可维持数十年,预后尚好。不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以免发生猝死等意外。
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大汗淋漓,可能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向医疗急救中心打电话求助或以最安全、平稳、快速的交通工具送往附近医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