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王电视上看到,某个时期,福建
闽越或称闽越国,位于今中国福建省,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族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存活的时间大致上在西元前333年至西元前110年之间。尤其是西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王无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边的兴田镇)所建的王城,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中期,那个由越王勾践所恢复起来、位于今浙江省绍兴一带的越国,再一次遭到灭国之灾。西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强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越国遂被楚国所灭。 越国...全部
闽越或称闽越国,位于今中国福建省,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族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存活的时间大致上在西元前333年至西元前110年之间。尤其是西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王无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边的兴田镇)所建的王城,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中期,那个由越王勾践所恢复起来、位于今浙江省绍兴一带的越国,再一次遭到灭国之灾。西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强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越国遂被楚国所灭。
越国王族于是航海入闽,越国国民则徙居越迁山(今福建省长乐市)。越族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习惯与中原的华夏族有很大的差别。越人身躯中等、短面、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而大,习惯傍水而居、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还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两千多年前,福建还是远离政治中心黄河流域的偏远之地,毒蛇很多。人们敬畏蛇,把蛇当作是部落的图腾。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这里称为闽。按照台湾学者吴守礼的考证:
汉朝许慎著作《说文解字》时解释这个“闽”字为“东南越蛇种”。
请看:“闽”字的构成,从“门”从“虫”;“门”是音符,“虫”是义符。依我看,这义符“虫”,可能就是许慎解释做“蛇种”的由来,就是说许氏据字形而做的解释。如今我们似乎可以用民俗学的眼光,把“闽”解释为:以蛇纹的形状做“图腾”(Totem)的民族,并不是“蛇”变“人”,这样比较合理。
(吴守礼 1986)
失去家园的越人在福建北部定居下来后,与当地原住民逐渐融合成闽越人,建立了闽越国。闽后来也就演变成福建省的简称。
“闽中郡”的设置
西元前221年,秦在统一六国以后,派军队向福建进军。
第二年,在闽越人活动的区域设置了“闽中郡”。当时秦王朝认为闽中远离中原,是“荒服之国”,地处偏远,山高路险,而且越人强悍,难于统治。因此,“闽中郡”虽为秦王朝的四十郡之一,建制却不相同,秦未派守尉令长到闽中来,只是废去闽越王的王位,改用“君长”的名号让其继续统治该地。
因此,秦只是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实际上并未在闽中实施统治。但是,为了加强对闽中的控制,秦王朝一方面把大量闽越族人迁移到现在的浙江省北部和安徽、江西等省境内﹔另一方面又把中原的罪犯流放到闽中来。
这一政策一方面造成了各个不同民族的互相融合,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闽越族原本的文化和汉文化的互相交流(唐风宋韵网页 2004a)。
“闽越王城”的修建
西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各地人民纷纷响应。
无诸率闽越兵从闽中北上,响应中原的农民起义,打击秦政权。西元前206年,秦灭,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再次北上中原,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西元前202年,因为无诸帮助刘邦战胜了项羽,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仙游一带正是属于其势力范围内。
也是在这一年,无诸开始在城村修建闽越王城(唐风宋韵网页 2004a;李菁 2005;中华万年网 nd)。
闽越王城占地48万平方米,有四个城门。东西城门之间是一条宽10米的大道,用鹅卵石铺成。
大道北面是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宫殿区,仅主殿就有900多平方米。当时的闽越国是汉代时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城村的王城也是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李菁 2005)。在往后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闽越人民一方面保持了福建远古百越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文化、艺术等,又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华夏文化某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
无诸死后,子孙内讧叠起,频频挑起战争。曾经北征东瓯,南击南越,百越诸民因此臣服,周边的刘姓诸国均以财物珍宝讨好闽越国,闽越国已成为西汉王朝南方的一股强大势力。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东越王余善最后发展到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并发兵反汉。
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他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
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越繇)王居股和部份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焚燬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在西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所派遣的大军所毁(新浪 2004)。
古城遗迹的发现
1958年,闽越古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宽约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流畅的排水系统。
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陶器、建筑材料和铜器。其中的陶器,无论是形制或纹制,皆与中原的“汉式”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唐风宋韵网页 2004b)。
2000年,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现了一处古墓。
2002年10月,研究人员开始了探索性的挖掘,经考察后,发现这是一处闽越王时期的贵族古墓(唐风宋韵网页 2004b)。
和“闽越”相关的学术研究书目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收入书籍篇章和期刊论文)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编,2003,闽越文化研究。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黄荣春,2002,闽越源流考略。福州市: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沈孝辉,2002,闽越历史自然双星遗产‧武夷山,赵勇等摄影。台北县新店市:大地地理。
吴春明、林果,1998,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杨琮,1998,闽越国文化。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