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火药的发展是怎样的?
自北宋初至明代后期的500多年中,初级火药所用原料的提炼和配制技术已有较大的改进 和提高,所制火药不但品种多、质量高,而且作战用途也大有扩展。在明代后期的《纪效新书》 《神器谱》《兵录》《武备志》《西法神机》《火攻挈要》等兵书与火器专著中,就记载了火绳枪炮发 射弹丸用的火药配方六个,浸泡火绳用的火药配方一个,具有中医药配方特色的传统火药配方 五六十个,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
火绳枪炮发射弹丸用的火药配方,具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是所用的原料只有硝、硫、炭三 种,其余杂用物料都已剔除,硝的含量都已提高到77%以上,所以它们的燃速快,威力大。其二 是它们随着火铳区分为枪炮而分作枪用和炮用火药两...全部
自北宋初至明代后期的500多年中,初级火药所用原料的提炼和配制技术已有较大的改进 和提高,所制火药不但品种多、质量高,而且作战用途也大有扩展。在明代后期的《纪效新书》 《神器谱》《兵录》《武备志》《西法神机》《火攻挈要》等兵书与火器专著中,就记载了火绳枪炮发 射弹丸用的火药配方六个,浸泡火绳用的火药配方一个,具有中医药配方特色的传统火药配方 五六十个,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
火绳枪炮发射弹丸用的火药配方,具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是所用的原料只有硝、硫、炭三 种,其余杂用物料都已剔除,硝的含量都已提高到77%以上,所以它们的燃速快,威力大。其二 是它们随着火铳区分为枪炮而分作枪用和炮用火药两大类。
其三是这些火药配方中硝、硫、炭 的组配比率,与欧洲同期所用发射火药的组配比率相近,是当时东西方火药配制技术交流情况 的一种反映。
具有中医药配方特色的传统火药配方很多,它们大多是按照《武经总要》所载三个火药配 方派生出来的。
它们的组配方式大致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硝、硫、炭的同种异性原料组配而 成;第二类是以硝、硫、炭为主,加上其他原料组配而成。
在第一类火药中,有用硝石、木炭同硫黄,组配成燃烧效率较高的强燃烧火药;用硝石、木炭 同迸发力强的石黄,组配成爆炸力强的烈性火药;用硝石、木炭同有毒的砒黄,组配成毒性火药; 用硝石、硫黄同容易着火的柳枝、茄稭、蜂窝、瓢壳烧成的炭粉,组配成引火药;用硝石、硫黄同燃 烧力强的葫芦炭粉,组配成强燃烧火药;用硝石、硫黄同有迸发力的箬(箬竹)叶炭粉,组配成爆 裂火药。
第二类是在常用火药中,加人其他原料后组配成具有特殊战斗作用的派生火药。其中有: 加入金针、硇砂(有毒)、制铁子、磁锋等原料,组配成能使人肌肤腐烂的“烂火药”;加入毒性原 料草乌头、巴豆、雷藤、水马等原料,组配成使人说不出话来的“见血封喉药”;加入江子、常山、 半夏、川黄等原料,组配成能喷射毒焰的“喷火药”;加入易燃物桐油、松香、豆粉等原料,组配成 能烧夷敌军粮草和营寨的“飞火药”;加入猛火油(今称石油)等原料,组配成能燃烧湿物用于水 战的火药;加入燃烧后能产生浓烈烟雾的狼粪等原料,组配成能昼生烟、夜发光的报警焰火;加 入燃烧力强的江豚油、江豚骨、狼粪、艾肭等原料,组配成能在逆风中燃烧的“逆风火药”。
如此 等等,不一而足。还有人用歌赋的形式,把一些火药的制法、性能、用法和威力等内容,编成可歌 可唱的诗句,既易懂易记,又便于使用。
上述各种火药配方,是我国明代火药研制者,利用硝、硫、炭和一些动物、植物、矿物、油料的 特性,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后得出的,是对古代火药发展所作出的独创性贡献。
明代后期的火药研制者,不但在实践上制造了各种精良的火药,而且对实践经验进行了认 真的总结,使之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形成了我国古代火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们用当时人们容 易接受和理解的君臣佐使的伦理和中医配制药丸的做法,把硝、硫、炭分别称作君、臣、佐、使,比 喻硝在火药中的主导地位和硫、炭的辅佐作用。
如果三者的提炼都很精纯,组配又很得当,那么 在点火燃烧后就能得火攻之妙。反之,就会出现君昏臣弱,主导不明,辅佐不力,或臣下势大欺 君,那么所配制的火药就不能发挥其战斗作用,甚至全然失效。与此同时,军事技术家赵士桢在 其所著《神器谱》中,通过对日本和鲁密国两种火f中所含硝的比例的测定,说明空气湿度的大 小对所制火药干燥程度的影响:空气湿度大,火药容易吸湿转潮;含硝量过少,火药发射力不足。
因此,他要求各地在配制火药时,要根据北方沿边和沿海的天气阴晴、雨量多少、干燥凉爽和炎 热郁蒸程度的不同,备料制药。晴爽干燥之地,硝的含量可以提高;阴闷潮湿之处,硝的含量不 可过多。这就好像秦国之民要遵守秦国之法一样,不可违背。
只有这样,统兵者才可称得上用 兵用器筹划周密、计算准确的将帅。明代后期火药研制者在火药理论上所取得的成果,当时在 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