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何投江自尽?正如白话方言所
我们可以看下这篇文章,了解下屈原死之迷:
【作者/王红旗】
笔者曾撰文〈屈原本是巴族人,楚辞得益巴人歌〉,从12个方面论证屈原出身于楚国的巴族巫祝家庭。其中认为,民间相传屈原自沉汨罗江的说法,源于屈原采用 的是巴人的船棺水葬。 既为船棺水葬,表示有可能不是自溺身亡,而是正常寿终。众所周知,关于屈原生平有许多谜,其中有「生之谜」和「死之谜」。这里笔者再 解读「死之谜」。
1。屈原在作品中虽然多处提及「赴江湘之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要自溺,更多的是表示决心的文学修辞。
2。尽管屈原曾经有过自溺的念头,但并不一定就实施了自尽行为。屈原在〈惜往日〉中写有「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卒没...全部
我们可以看下这篇文章,了解下屈原死之迷:
【作者/王红旗】
笔者曾撰文〈屈原本是巴族人,楚辞得益巴人歌〉,从12个方面论证屈原出身于楚国的巴族巫祝家庭。其中认为,民间相传屈原自沉汨罗江的说法,源于屈原采用 的是巴人的船棺水葬。
既为船棺水葬,表示有可能不是自溺身亡,而是正常寿终。众所周知,关于屈原生平有许多谜,其中有「生之谜」和「死之谜」。这里笔者再 解读「死之谜」。
1。屈原在作品中虽然多处提及「赴江湘之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要自溺,更多的是表示决心的文学修辞。
2。尽管屈原曾经有过自溺的念头,但并不一定就实施了自尽行为。屈原在〈惜往日〉中写有「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 昭」、「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对此,论者 多认为这是屈原最后的作品,创作时间离他自沉汨罗江不会太久。问题是,此文创作地点是在沅水、湘江之间某地的「玄渊」(黑水潭),位于今湖南省的中西部; 而相传屈原投水自尽的地点是在汨罗江,位于湖南省的东北。
两者并非一处,而且屈原所到时间亦有前后之别。
据此可知,〈惜往日〉应写于屈原流放(或流浪,或旅游)在沅湘一带时。当时屈原情绪非常低落,因而萌生了投水自尽的念头,甚至准备「不毕辞而赴渊」。但 是,屈原不仅创作完成〈惜往日〉并流传下来,而且写得很有条理,说明他的生活并没有混乱,生命也没有立即结束。
(当时的载体是竹简,需要一条一条写,然后 编成卷;如果要想流传开来,则还需要有人誊写多份,或者有人听到屈原朗诵作品后再传诵给他人。)
3。关于屈原〈怀沙〉一文的标题,有人认为「怀沙」是怀念长沙的意思,但是文中只有「汩徂南土」、「进路北次」、「浩浩沅湘」,并无「长沙」的之名。
有人认为是怀抱沙石而自沉的意思,写于自沉汨罗江之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自沉汨罗以死〈怀沙〉里写有「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论者或以为这些话表明屈原将欲自尽。不过,仔细分析这些话,实际上并无自尽之意,而是在说要坦然面对死亡,无论是欢乐与忧愁,都会随着死亡而去。那么屈原为什么要将此文命名曰「怀沙」?笔者认为,「怀沙」是屈原在临终前选择的一种葬仪方式,即船棺水葬;为防止尸体漂浮,要用沙石固定在船棺内。
船棺 在水上漂流时,送葬的人要划着船,不停地向船棺里投放沙石(包括食物、死者生前用品和其它的随葬物),促使船棺沉没,以完成葬礼(如果任凭船棺漂流,船棺 有可能靠岸而停,尸体将暴露在外)。端午节龙舟竞渡、向江河里投放粽子的习俗,实际上乃是在模拟船棺水葬的场景。
屈原选择船棺葬,既是民族传统,可象征返 回故里天国,又可沉没而不暴露。
4。屈原自述自己的人生学习榜样是彭咸,〈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思美人〉「思彭咸之故也」,〈悲回风〉「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昭彭咸之所闻」、「托彭咸之所居」。
那么,彭咸究竟是何许人也?王逸《楚辞章句》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但是,王逸所说的彭咸其人以及投水死谏的故事,未见于任何其它王逸之前的古籍,颇让人怀疑其人其事乃王逸根据屈原投水传闻而逆推出来的。
其实,屈原所说的彭咸,并非一定是一个名叫彭咸的人,也可以是某两个人的合称,例如巫彭、巫咸的合称,或者彭铿(彭祖)、巫咸的合称,类似老彭是老聃、彭祖的合称一样(《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巫彭,《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六巫之一,《大荒西经》灵山十巫之一,《世本》云:「巫彭作医」,系古代著名的巫医。
巫咸,《归藏》称巫咸为黄帝作筮(用筮草占卦),《路史‧后纪三》称神农使巫咸主筮,《世本》称「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外国图》称「昔殷 帝太戊使巫咸祷于山河」;在《山海经》里巫咸相当于群巫之首。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记:「帝太戊(大戊、天戊)、雍己弟。用伊陟(伊尹 子)、巫咸治国政,殷复兴。巫咸传为用筮占卜的始创者。」
彭铿,即彭祖,颛顼后裔陆终生子六人,其中就有彭祖和季连(楚民族直系祖先)。
《列仙传》称彭祖一直活到殷代,为殷大夫,善导引食气,以长寿著称。屈原在 〈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江苏徐州一带以彭祖为餐饮业的祖师,相传彭祖为帝尧的厨师,被封于彭城(即今徐州)。
根据巫彭、巫咸、彭祖的生平或职业特征、爱好,可知无论彭咸是指巫彭和巫咸,还是指彭祖和巫咸,他们都不曾、而且也不会投水自尽的。(对比之下,彭咸更可能系巫彭、巫咸的合称,因两者的名称结构相同、身分职业相同。
)
那么,屈原为什么要以彭咸为榜样呢?这是因为,屈原本名灵均,出身巫者家族(巫职是世袭的,这就是巫咸为什么会出现在不同时代的原因所在),他的故乡秭归 正是灵山(即今日巫山)十巫所在地(三峡),因此屈原以古代著名巫者(兼有宗教家、政治家、医生、学者的身分和职能)为学习榜样,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进 一步说,巫咸既是杰出的巫师,又曾经参与政事并有所成,完全与屈原的出身和人生抱负相符。据此可知,以彭咸为人生楷模的屈原,不至于采取投水自尽的方式结 束自己生命的。事实上,屈原写〈离骚〉时,尚充满着许多期待,毫无轻生的念头,并在〈离骚〉中两次表示自己要以彭咸为榜样,而屈原眼里的彭咸并非以投水死 谏而著称。
5。屈原在作品中明确反对用投水自尽的方式去谏昏君。〈悲回风〉曰:「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意思是像申徒狄那 样背负重石投水自尽又有什么作用呢?申徒狄的故事见《楚辞全译》引《庄子》:「申徒狄谏纣不听,负石自沉于河。
」事实上,自杀属于凶死,其魂魄将成为孤魂 野鬼,难以招魂,相当不吉。屈原为巫者出身,对此应有着深刻了解并非常忌讳。
6。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说法,未见于屈原的学生或晚辈宋玉的作品〈九辩〉、景差的作品〈大招〉(著作权有争议)中,也未见于楚国史书中。
7。晚于屈原的无名氏所作《楚辞‧渔父》记有屈原的话:「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但是,〈渔父〉并非屈原的作品,而是后人以屈原生平遭际创作的系列独幕剧之一,不能用来证明屈原确实投水自尽。
8。首先记叙屈原投水自尽的人大致是汉初学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他在〈吊屈原〉一文中说:「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仄闻屈原兮,自湛汨 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显然,贾谊是从当地百姓流传的故事中,获知屈原自沉汨罗江而死的情节的。
此后,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中亦采纳其说:「(屈原)于是怀石自沉汨罗以死」、「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9。长期以来,从来没有学者认真地分析民间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传闻是否属实,而历代论者在未曾论证其真实性的前提下,就纷纷推论其自尽的原因,或谓殉 国,或谓洁身,或谓殉道,或谓尸谏,或谓回归母体;还有人猜测屈原是被赐死或被谋杀而投入水中的。
显然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10。屈原在作品中反复表白自己「故重着以自明」。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必要选择投水自尽。这是因为,屈原在被放逐的生存环境中,已经生活了许多年,没有 理由再选择一个突然的自尽行为,何况这种投水自尽行为也不能够起到表白自己的作用。
屈原能够进行大量的文学创作,表明他有着相应的经济来源生活无虞。
11。屈原热爱生命,志向远大,追求长寿。如〈离骚〉:「老冉冉将其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今既老而不衰」、「吾与重华游兮瑶 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在作品里自称「年既老」,或者可以表明他年事已高。与此同时,屈原对花草树木有着深入的观察和 了解。他系巫者出身,当然应有相当的医药保健知识,因此他的身体该保养得不错。(屈原喜欢佩戴香草,这有益于驱蚊虫和健身。
)
12。事实上,屈原是高寿而终。屈原的出生年代,众说不一,大体认为在公元前353年至前339年之间;笔者暂取郭沫若的公元前340年说。屈原的去世年 代亦众说不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公元前278年,亦即秦国大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的那一年,称屈原因绝望而投水自尽(时年62岁)。
/但是,屈原在记述郢都沦陷的作品《九章‧哀郢》中,却分明说自己「至今九年而不复(指返回郢都)」,表明该文写于楚国郢都沦陷9年后,亦即公元前269 年;它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屈原晚年的作品,诗中「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乃垂暮之言。
也就是说,如果屈原死于写〈哀郢〉的那一年,他至少已经是71岁 的高龄了。如果屈原写完〈哀郢〉后又活了几年,那么他的寿命恐怕在孔孟之间(孔子73岁,孟子84岁)。
13。屈原在作品中虽然不断地诉说自己的痛苦之情,但是他已经超越了「承受痛苦」的阶段,而是升华到「体验痛苦」的层次。
一般来说,承受痛苦会严重摧毁人的身心健康并使人绝望,而体验痛苦则是一种心态的超脱,或者说是在把「痛苦」当成了体验和研究的对象。14。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174个问题,涉及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历史事件,表明屈原具有非常博大的胸怀。
拥有这种胸襟的人,是不应该自杀的。
15。为什么民间会产生屈原自沉汨罗江的说法?一种情况是,当地百姓出于对屈原的景仰和同情,相信屈原是自沉汨罗江而死的。另一种情况是,当地百姓对屈原 的特殊葬仪产生了误会。
事实上,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部,靠近江西省的地方,当地百姓对巴人的船棺水葬原本毫无所知;因此,当地人见到屈原死后使用船棺葬, 便可能误传屈原自沉汨罗江而死。 "
16。为什么绝大多数学者也相信屈原是投水自尽的?一是屈原曾经在作品中流露过投水自尽的念头。
二是王逸对「彭咸」的注释起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三是许多学 者都因同情屈原的不幸遭遇,而忽略了理性的全面的分析。四是长期以来,人们不了解巴族的船棺葬习俗,并忽略了屈原故里是古代巴族聚居地以及屈原本名灵均、 出身于巴族巫师家庭的情况。
五是人云亦云。
17。屈原故乡秭归的龙舟竞渡,至今仍然传唱着古老的〈招魂龙船歌〉。而在江西一些没有条件进行龙舟竞渡的地方,每年端午节,百姓要抬着龙船登高游街市, 号称「迎鬼船」。凡此种种,均表明龙舟竞渡的本意是追赶船棺,即为船棺送葬。
船棺葬是巴族特有的习俗,近年在重庆地区 (古代巴国都城集中地)多有出土。根据已出土的船棺来看(最大的长18公尺),船棺系由整木削凿成船形(利用火烤焦木头,可以很快挖出船形),内可置棺 椁。其象征意义与埃及太阳船相似,寓意死者经船去往天堂并获得再生。
古人认为太阳西落后,要经过地下水路,才能重新回到东方,并再次升起。
综上所述,笔者相信屈原是高寿自然而终;由于他出身巴族,采用的是船棺水葬(其它的方式还有船棺土葬、船棺悬葬),被楚国当地百姓误传为自沉汨罗江而死。
笔者认为,屈原在汨罗江实施船棺葬,既是为了坚持民族葬仪,也在使他的去世产生某种轰动效应,有利于传播他的主张、理想和作品。龙舟竞渡的文化风俗也因他 而传遍大江南北。
【本文摘自历史月刊209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