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体育/运动 奥运/赛事

百米极限

人类百的极限速度是多少?

全部回答

2012-08-20

0 0
    伦敦奥运男子百米巅峰对决中,北京奥运会三冠王、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以9秒63的成绩卫冕成功。世人再次把博尔特当做人类追逐极限的样本。 40多年前,科学家经过认真推算得出结论:人类百米极限速度不可能突破“10秒”大关。
   而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海因斯跑出9。  95秒,成为闯关第一人。自那以后,科学家不断预言人类极限关口,又被人类速度一次次突破。随着世界纪录一次次被刷新,人们对极限的猜想也越来越大胆,最近有专家预测,到2156年,人类能跑到8秒079。
  有人甚至认为,所谓“极限”根本不存在。 数字 7名运动员跑进10秒10秒大关不再是难事 在参加这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8名选手中,有4人是史上最快选手,博尔特(9秒58)、美国飞人盖伊(9秒69)、博尔特的同胞鲍威尔(9秒72)和布雷克(9秒75)。
    还有曾经在2006年以9秒77(人类第五快)平过世界纪录,但后来因禁药问题被取消所有成绩的加特林,即便不算那次,加特林在6月24日的美国奥运选拔赛中跑出了9秒80,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七快的百米速度。
   这样含金量十足的参赛阵容也是这4年来罕见的。这场100米决赛也堪称票价之冠,达到725英镑。  这意味着观众看一秒牙买加人要花上75英镑。 最终,8名运动员中有7名跑进了10秒大关。
  就像博尔特给这场百米大战贴上的标签“史上最快的百米大战”,“唯一遗憾的就是鲍威尔受伤了,不然的话所有人都会跑进10秒。 ” 的确,这场百米大战中,博尔特打破奥运会纪录,布雷克的9秒75平了个人最佳,加特林的9秒79创造了个人最佳纪录,盖伊跑出了赛季最佳(9秒80),而贝利也追平了个人最佳成绩(9秒88)。
     解构博尔特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身体构造、运动方式都特殊 随着时间的前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博尔特视作人类挑战速度极限的范本。无论是他的身体构造,还是基因,科学家都能在细微处找到这个“怪物”异于常人的地方。
  研究发现,大约75%牙买加短跑运动员的ACTN3基因类型为“CC型”。  ACTN3基因具有增强肌肉构造的功能。专家解释说,属于“CC型”的人,在可产生瞬间爆发力的快肌纤维内部,会产生一种能够强化肌肉构造的特殊蛋白质。
  因此,即使肌肉纤维高速收缩,也能够获得足以耐受的强度。 此外,博尔特拥有很好的躯干比例,腿长,在跑步的过程中重心很高。  博尔特最长的一步可达到2。95米,而其他选手平均只能达到2。
  43米,因此100米的比赛中他能比对手少跑2步,也就减少了能量的损失。科隆生物力学研究所所长布吕格曼也认为,博尔特的踝关节和膝盖比较僵硬,这样就比其他选手能量损失得少。博尔特每一步的力量达到450公斤,相当于他95公斤体重的近5倍。
    而他在跑步时上身几乎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因此不会因为多余的动作浪费能量。 研究表明,博尔特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不是越跑越慢,而是越跑越快。 30米时他的时速高达40。
  2公里。50米时时速接近43。45公里。当其他运动员慢下来时,他能一直保持最高的速度直到终点。  在80米处,他的时速更是高达45。06公里。 分析人类为啥越跑越快?营养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提供助力 尽管物理、生理等各方面的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有一点,人类在挑战极限的道路上依然在前进。
  现在甚至有专家预测,到2156年,人类能跑到8秒079。 从1968年6月20日,美国名将海因斯跑出9秒80突破10秒大关后(后因顺风速度不达标成绩不予认可),人类对速度的追求就孜孜不倦起来。
     与专家们“破纪录的时间间隔将越来越长”的论断相反,如今人类突破百米极限的时间间隔却越来越短。 除了天赋,还有什么在帮助人类继续挑战极限? 首先是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在提高,人类身体的强壮程度、速度和爆发力的进化是前提。
  其次,训练手段在不断科学化和丰富化,从站立式起跑到更能发挥腿部力量的蹲踞式,这为人类频破百米极限提供了可能。   高科技的应用无疑也是个助推剂。起跑器的应用和助推,让运动员可以从更合理的角度出发。
  高科技在跑鞋上的使用,也让运动员的脚下更轻便,有弹性,蹬地更加有力。 一些运动服装的技术不但可以保护肌肉避免受伤,还最大限度地辅助力量的爆发,更能减少风的阻力…… 同样,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还是“伦敦碗”,采用的都是高科技含量十足的塑胶跑道,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跑道也在促使运动员们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随着人类身体条件的进步以及科技的继续运用,极限似乎将永远是一个代名词。就像博尔特自己说的那样,“人们都希望讨论极限,但一旦你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那么极限就会存在于你脚下。
   ” 据《辽宁日报》报道 不同预测已经被突破 美国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 9秒60也许是人类极限。  从人体机械角度讲,超过这个速度可能会导致骨头断裂,关节软组织脱离。
  (博尔特的速度已经成功反驳了这个论断) 2040年 法国佩龙内特和蒂博博士 综合了优秀运动员的身体代谢样本,经过数学方法计算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能够在2040年跑出9秒49。
   时间不详 德国一所大学荷兰籍数学家阿尹马鲁教授 经过对田径各个项目的世界纪录进行研究后,认为人类100米的极限为9秒29。   2156年 英国牛津大学的安德鲁·泰特姆 在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后,预测2156年人类能跑到8秒079。
   如何才能跑得更快?需要改变训练、竞技方法 除去违禁药物和违规技术手段,要保证未来的比赛也能达到“更快、更高、更强”,或许还是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提高。   预测男女100米都能达到8。
  08秒 预测人类运动极限已经成为一项深受数据统计人员喜爱的“猜谜游戏”。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女子的100米成绩将会在2156年与男子成绩持平,达到8。08秒。而人们将1992年至1998年男女马拉松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研究,预测运动员们在两小时零两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成42。
    195千米的赛程。但现在的男子纪录比这个结果慢了1分30秒,而女子纪录更是慢了12分钟。 助力还需要更多方法开发潜能 1968年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办,2240米海拔高度的空气密度仅为海平面的五分之一,这可以减少20%的阻力——这对短跑选手是一种独特的“恩惠”,他们更享受的是空气的推动,与耐力型项目不同,他们根本不用在乎氧气含量的减少。
    那一年的25名选手中,有8名创下了世界纪录。空气阻力的减少可能对美国选手贝蒙在跳远比赛中超越世界纪录55厘米的成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有31厘米的距离应该是与海拔和顺风有关系。
   统计学家们认为,像博尔特这样在大赛中所取得的惊人成绩毕竟是少数的,但这会是“不可能的任务”吗?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卫理公会大学的韦扬德已经证实,尽管这些杰出的短跑运动员赛跑时运用的最大力量是自身体重的四倍多,但他们仍然能够通过在运动中瞬间收缩肌肉来获得更大的推动力。
     韦扬德博士认为,人类的肌肉是有能力产生足够的动力来驱动短跑运动员跑出比博尔特还要快三分之一的速度。但他们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很正常的,跑步时双脚触地时间太短,肌纤维缺少足够的时间让身体发挥全部的潜力。
  虽然在短跑中发挥身体全部的潜能在生物学上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他们可以在日常的训练和步法中注重一些细微的变化,提升发挥自身最大力量的可能性。   现实不是所有项目都容易突破 目前一些体育统计学者认为,这样的数据分析存在瑕疵,因为这种方法过于依赖线性推断。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丹尼博士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们的分析,事实上,她们已经达到了巅峰。法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学院的贝特洛博士在2010年的研究表明,从1993年起,36个田径项目中有23个项目的成绩处于停滞状态,而其余的13项似乎也只提高一点点。
     在游泳方面,贝特洛博士发现,自2000年起有34个项目的成绩有所提高,不过这个结果得益于高科技的全身泳衣,现在已被禁止。 2000年之前,16个项目的成绩裹足不前,但不包括400米混合泳。
  这个项目的水平不断提升,恰恰也解释了中国16岁游泳选手叶诗文为何能够将世界纪录提高了一秒。  虽然她在最后一个回合的速度超过美国男运动员罗切特引发不少争议,但来自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内维尔却认为,这样的表现是在女子自由泳合理范围之内的。
  据《东南快报》报道 高科技助推人类越跑越快 高科技运动服保护肌肉避免受伤,还能减少风的阻力。 饮食、营养提高,身体更强壮。   起跑器让运动员可以从更合理的角度出发。
   高科技跑道,可以提供更大的反推力。 高科技跑鞋,让运动员脚下更轻便,有弹性,蹬地更有力。 从站立式起跑到更能发挥腿部力量的蹲踞式。
     人类百米赛道五大关口 10秒关口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海因斯9秒95 9秒90关口1991年东京世锦赛刘易斯9秒8 9秒80关口1999年雅典田径大奖赛格林9秒79 9秒70关口2008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9秒69 9秒60关口2009年柏林世锦赛博尔特9秒58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体育/运动
奥运/赛事
武术搏击
足球
健身
女子运动
户外运动
田径
棋牌麻将
篮球
赛车/F1
游泳
亚运会
体育名人
小球运动
运动用品
奥运/赛事
奥运/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