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个关于清代紫禁城的问题要问
问题1:紫禁城早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的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就陆续开始营建,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入关后继续使用并加以修缮,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
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所以紫禁城的建立应该在明代。
问题2:没有查到紫禁城的具体修建费用,没法回答你。
答问题3:紫禁城主殿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全部
问题1:紫禁城早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的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就陆续开始营建,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入关后继续使用并加以修缮,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
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所以紫禁城的建立应该在明代。
问题2:没有查到紫禁城的具体修建费用,没法回答你。
答问题3:紫禁城主殿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
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恚夷谕饬鸿噬鲜我院顽舨驶C糯吧喜壳冻闪饣ǜ裎疲虏扛〉裨屏及福娱敬Π灿酗钥塘频啮探鹜丁5钅诮鹱┢痰兀骷渖璞ψψ讲嗯帕?根直径1。
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紫禁城御花园: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
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纤巧,十分精美。
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问题4:关于清朝皇室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民间传说,比如顺治皇帝和董小宛,乾隆皇帝和香妃,光绪皇帝和珍妃等等
顺治皇帝和董小宛: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大名妓”和“四大公子”。当时八大名妓号称“秦淮八艳”,董小宛就是其中之一。
“四大公子”指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
传说清军大举南下时,董小宛被督署江南的洪承畴抢走献给顺治。顺治一见董小宛龙心大悦,二人感情迅速加深。顺治先将董小宛册封为妃,接着又立为皇贵妃,一代名妓就这样成了董鄂妃。
但在孝庄皇太后看来,顺治的这种感情再发展下去会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她以学佛的名义,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董小宛被送走以后,顺治仍千方百计与董小宛约会,并一再威胁太后说,如果董小宛有什么不测,他肯定不再当皇帝。
后来,孝庄设计烧了玉泉寺,谎称董小宛被烧死。顺治痛不欲生,从此沉迷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一天,顺治打坐时恍惚看见董小宛出现在五台山,于是他毅然放弃皇位来到五台山,建了三间草房,从此就做了和尚。
他的第三子玄烨继位成为康熙皇帝后,传说曾几次以进香名义到五台山去见父皇,但顺治根本不与康熙相认。康熙就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
乾隆皇帝和香妃:据传,香妃是新疆莎车人,名叫伊帕尔罕。
200多年前,新疆喀什一带发生了一次叛乱,即大小和卓之乱。当时,被清军从伊犁解救回喀什的大小和卓,不仅不感激清政府的恩德,反而恩将仇报,在莎车一带纠集2万多乌合之众,公开叛乱,与清朝分庭抗礼,并一度占领了喀什等地。
喀什各族人民反对叛乱,许多人站在清军一边,积极支持清军平叛。伊帕尔罕的的叔叔额色伊、帕尔萨和哥哥图尔都都是支持反叛者。特别是图尔都,在清朝的定边将军兆惠一度被叛军围困弹尽粮绝形势危急时,他亲自带领400多铁骑,偷袭了大小和卓喀什的老巢和吉英沙,使叛军后院起火,首尾难顾,为平叛立下大功。
清军剿灭了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皇帝召集平叛有功的额色伊和图尔都等进京封赏。从小和哥哥形影不离的伊帕尔罕就随着哥哥到了北京城。图尔都被封为头等台吉。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平叛有功的图尔都等功臣及其家属,伊帕尔罕有幸参加。
乾隆一看见天生丽质的绝代佳人伊帕尔罕,简直惊呆了,决定召伊帕尔罕入宫陪伴自己。接着,乾隆就派人到图尔都家提亲。图尔都征求伊帕尔罕的意见,伊帕尔罕说,大清皇帝派兵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和平和安宁。
这次皇帝又加封你和两位叔叔的官爵,对我们家庭恩宠有加。既然皇帝有旨要我进宫侍奉他,我愿意领旨进宫。
伊帕尔罕入宫后,就被封为贵人,与乾隆皇帝恩爱有加,后来又被封为妃子。她的哥哥图尔都被晋升为辅国公。
在宫中,乾隆皇帝特别允许伊帕尔罕保持伊斯兰妇女的风俗习惯,特地为她配备了厨师。伊帕尔罕喜欢长年头戴沙枣花,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浓郁的沙枣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如醉如痴,宫里的人和乾隆皇帝都叫她“香妃”。
又说,香妃能自体发香,“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番“奇芳馥郁,沁人肺腑”。
后来,香妃的哥哥图尔都病故,从小与哥哥相依为命的香妃忧郁成疾,3个月后也病逝。乾隆皇帝下旨将香妃和图尔都的遗体按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用白布缠裹,用香料和草药做防腐处理,由香妃的汉族嫂子苏黛香护送运回喀什,安葬在他们的祖先阿帕霍加陵园里,从此,阿帕霍加陵墓又叫香妃墓。
多年以后,在陵墓旁边守陵的苏黛香也去世,和香妃一起埋葬在陵墓里。苏黛香生前为乡亲开渠建果园,做了很多好事。一提起苏黛香,老百姓都亲切地叫她“迪责夏黛”(同一条心的意思)。现在,墓室里还保留着当年运送香妃和图尔都遗体的大棂轿和从清宫中带来的宫灯。
光绪皇帝和珍妃:按照清王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十六岁就要临朝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逐渐临近,慈禧撤帘归政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之事已不可回避。可慈禧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于是预作布置,对光绪帝权力多方限制,仍由她在暗中操纵朝政。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889年2月19日),十九岁的光绪帝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做的主,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这个皇后容貌丑陋,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
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朝政交给光绪后,还能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起码可以通过皇后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
瑾妃相貌一般,远远比不上珍妃,而且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格开朗,活泼机敏,颇有见地。珍妃的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珍妃又向光绪推荐了她的老师文廷式,这位素以评论时政、忧心国事的著名清流人士很有才华,颇有政治见地,他被光绪帝重用后,对光绪帝很有影响,引发了光绪帝要改革政治及摆脱束缚而有所作为的欲望。
大婚后的数年间,光绪帝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由此,也引发了他作为人君国主,希望在政治上摆脱束缚而有作为的欲望。可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按慈禧本来的亲上加亲,以控制光绪帝的初衷才让自己的侄女为皇后。然而强制的结果,却又适得其反。当年,同治帝自己选立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却偏偏让同治帝去喜欢慧妃,结果闹得母子不和。这次慈禧为光绪选配叶赫氏为皇后,可光绪又偏偏喜爱珍妃他他拉氏,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时,光绪明明知道宠爱珍妃,就要得罪皇后,而与皇后不睦,即等于开罪慈禧太后。然而,慈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迫使光绪就范,惟独在情爱和感情上无法以己之所愿强加于人。
5清代皇室的奢华生活:
饮食:皇帝吃的饭食叫“御膳”,吃饭称“传膳”或“进膳”。
清代皇帝每日两次正餐,早膳在辰时(7—9点,晚膳在未时 (1—3点),外加两次点心或酒膳。皇帝吃饭无固定地点,大多在寝宫或办事地点“传膳”o传膳时,御膳房太监各负其责:“背雷印碧嘟?张方膳桌拼在一起,铺上带有金綫的桌单,其他太监手捧红色漆盒鱼贯而入,将各种菜肴、馒头、花卷、饽饽、米饭、糕点及羹汤等迅速端上桌。
待皇帝落座後,侍膳太监先查看每道菜、汤中的试毒牌变不变颜色,再尝一尝,发现没问题,皇帝才拿起筷子进膳。皇帝用膳大多一个人单独进行,没有特别旨意,任何人不能与皇帝同桌进膳。乾隆帝经常侍皇太后用膳,体现了对其母后的孝道与尊重。
皇帝所食饭菜十分讲究,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荤素搭配,成甜皆有,汤饭并用,营养丰富。以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二日早膳为例:卯正三刻(5—7点), “养性殿进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摆:燕窝挂炉鸭子挂炉肉野意热锅一品,燕窝口蘑锅烧鷄热锅一品.,炒鷄炖冻豆腐热锅一品,肉丝水笋丝热锅一品,额思克森一品,清蒸鸭子烧狍肉攒盘一品,鹿尾羊乌义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馍首一品,匙子饽饽红糕一品,年年糕一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碟小菜四品,咸肉一碟,随送鸭子三鲜面进一品,鷄汤膳一品。
额食七桌,饽饽十五品一桌,饽饽六品、奶子十二品、青海水兽碗菜三品共一桌,盘肉十盘一桌,羊肉五方三桌,猪肉一方、鹿肉一方共一桌o”(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御茶膳房?膳》218号)这么多的饭菜,皇帝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吃剩之後要用来赏赐妃嫔和大臣。
皇帝进膳所用餐具,都是选用金、银、铜、锡、玉、漆、瓷等名贵材料制成,式样别致,纹饰华美,不仅有日用的盘、碗、碟、杯,还有专门为“御用”特制的各式火锅、暖锅、一品锅等。一品锅为一特大锅体内,再置数个暖碗,锅下端备有小银酒精碗。
使用时将酒精点燃,使锅内受热,碗内的各种食品可以在相当时间内保持温度。锅体外沿设有5个支架,架上摆放调味碟,使进餐者在一锅之中能吃到不同品味的食品。清宫藏一品锅多为锡制,呈瓜形、方胜形、椭圆形或四方委角、六方委角形,上面雕刻福寿、八宝、及?e字纹,寓福寿吉祥之意,显示出皇家饮食用具的富贵气派。
清代帝王不仅在清宫举行各种形式的宫廷宴,而且还兴师动众,频繁出巡,铺张扬厉,豪华奢靡;所进饮食,取精用宏,争齐斗胜,无穷无尽。
清代,到康熙后期,皇室的奢华之风渐盛,至康熙帝的60寿辰,宫廷首开千叟宴,康熙在 3月25日和27日两次宴赏老,先后有65岁以上的老人2800余人与宴。
相传,康熙在皇宫首尝满汉全席,并亲笔书下“满汉全席”四字,从而确定了满汉全席的地位,在宫廷名噪一时。到乾隆时,浮华之风大盛。1751年~1784年,乾隆帝6次南巡,往返行程5800多里地,沿途设行官30处。
为了备御膳之需,七八百头骆驼载茶膳房用具等物品,由京师随带茶房用乳牛75头,膳房用乳羊1000头,预先送往宿迁、镇江等地。沿途均用济南珍珠泉矿泉水、镇江金山泉水、杭州虎跑泉水等名泉水。每日御膳,皆山珍海味、飞潜动植、水路八珍,由御橱和各地名橱精烹细调,共乾隆皇帝一人享用。
上行下效,无以附加。乾隆、嘉庆以后,达官显贵、豪绅巨贾,争逐饮食,沿袭成风。当时争以高贵的筵席,摆出阔绰的排场,才觉得体面,因此,满汉全席盛行一时。一席之资,可耗去中人之产。所用原料,品种繁多,价格昂贵;所制菜肴,造型优美,脍炙人口,使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满汉全席内又加入了蒙族食品、回族菜点、藏族水果,从而使满汉全席成为五族共庆宴,有成联盟宴,席面的豪华、餐具的奢侈、礼节的繁琐、烹调技术的高超,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华贵多彩的大宴。
起居:由於每位皇帝的个人喜好不同,娱乐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各朝最常见和最普遍的娱乐活动是演戏。宫内一般每月初一、十五演戏÷,过年过节演戏,皇帝、皇后生。日也要演戏,而且往往一演就是十几天的连台大戏。
皇帝平日想看戏时,还可以随时传唤演小戏。为皇帝看戏,清宫内专门成立管理戏班的机构——升平署,特建了三层高的大戏台——畅晋阁,还建了漱芳斋小戏台、倦勤斋小戏台等。清前期的乾隆帝热表於戏曲,宫中添制了大批演戏行头和道具,对戏剧内容还绘成册页,以便随时翻阅。
除演戏外,大大小小的园林也都是皇帝娱乐的场所。宫内主要的御园有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和御花园。宫外更有许多离宫别苑,如毗邻紫禁城的西苑,西郊的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帝在园林内居住、赏花、观景,还经常举行各种游乐活动。
如夏季在西苑南海的瀛台钓鱼;立秋後的中元节在西苑建盂兰道场,太液池中设荷花灯,皇帝登舟游荡其间;数九隆冬日,又在太液池观冰嬉等。清代宫廷画家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绘的《冰嬉图》卷,就是表现皇帝观看冰嬉的写实绘画。
另一幅《道光行乐图》卷则表现了皇帝一家的天伦之乐。在幽雅精巧的皇家庭苑内,道光帚坐在敞亭内兴致勃勃地观看幼童放风筝,其子女们正在嬉戏游玩。女孩则站在梅枝前观赏,年龄稍大些的皇子们,端坐在亭内读书习字。
全图颇具家庭乐趣,表现了身居九五之耸的皇帝也与平民百姓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和追求家庭享乐的一面。 寝 居晚上酉时(7点)以後,皇帝进一次晚点或酒膳,然後默念一阵佛经(手数数珠)或稍事休息,便开始沐浴入寝。
顺治、康熙二帚以乾清宫西暖阁作为寝宫,自雍正开始,历代皇帝都住在养心殿後殿。养心殿後殿面阔5间,正间设宝座床,是皇帝在寝宫召见大臣的地方。东、西次间是卧室,各设一铺寝床。寝床宽大,锦?被褥,双重丝绸床帐,帏幔低垂,显得无比豪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