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体育/运动 健身 贝克抑郁症自评量表

陈善平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问卷有哪些题目?

陈善平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问卷有哪些题目

全部回答

2015-05-28

76 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1 179名大学本科生,其中男生896人,女生283人;一年级314人,二年级291人,三年级274人,四年级300人。
  年龄在16~24岁之间 (M=19。9,SD =1。54)。   1。2 测量工具 通过对学生访谈的总结,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锻炼效果的评价是依据参加的体育锻炼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因此参考《身体活动动机测量》(MPAM-R)量表的理论结构反映的个体体育需要类别[4],从反映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在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5个方面获得的锻炼效果设计了测量题目(表1),编制的题目采用5级Likert量度,5个备择答案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测量题目交6位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审阅,认为这些测量题目符合相关变量的定义。为检验锻炼效果自评量表的效标效度,量表配合使用测量锻炼坚持意向的运动承诺量表[5],以及衡量体育人口的三项指标: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6]。
     1。3 研究过程 为了使样本能基本代表本科生的人口特征,以性别和年级为类别依据进行配额抽样,计划每个年级抽样40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100人,总计1 600个样本。  样本选取后,研究者带领学生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 580份,回收1 424份,回收率90。
  1%,经问卷审核和逻辑校验,剔除无效问卷145份,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数据有1 179条。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使用SPSS 11。0和LISREL 8。  53。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分析 为评估每个测量项目的特征,通过SPSS的描述性统计考察了各题目的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远小于2,量表题目的回答数据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假设。
  通过检验测验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两组被试在每题得分平均数的差异的显著性,所有题目的CR(临界比率)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这些题目具有很好的鉴别度。     对量表的信度主要考察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系数),总量表的a值为0。
  871,从表1可以看出,锻炼乐趣、健康效果和社交效果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具有一个很好的a值,高于0。7的标准,外貌效果分量表为0。684,非常接近0。7的水平,表示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能力效果信度系数较低,但高于可接受的0。
  6的标准,考虑到属于新编制的量表,信度较低很可能是由于测量题目少引起的。   表1 分量表信度和标准化一阶因子负荷值      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根据我们量表设计时的理论结构和测量构想,在LISREL 8。
    53中构建了一个锻炼效果评价的二阶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以量表的12个题目为显变量,由5个一阶因子(乐趣、健康、能力、外貌、社交)和1个二阶因子(锻炼效果)组成。
     计算机分析时,LISREL采用ML(最大概似法),总计进行了23次叠代完成了所有的参数估计。  模型的因子负荷标准参数估计结果见表1,除锻炼乐趣的第三个题目的因子负荷低于可接受的标准0。
  5外,各因子均具有较高的负荷,各因子负荷的t值分布于13。51~23。85之间,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说明各分量表的会聚效度是可以接受的。   二阶测量模型的PHI参数估计结果见表2,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均达0。
    001的显著水平,各一阶因子对二阶因子(锻炼效果评价)的负荷高于0。7,说明存在一个共同的二阶因子。一阶因子之间具有较合理的相关关系,对于一阶因子之间相关关系高于0。7的5组变量,我们考察了它们之间的区分效度,分别以假设2个变量为独立变量和单维变量两种情况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表3),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变量作为独立变量的整体模型合适度参数优于单维变量合适度,所以这5组变量的区分效度是明显的。
       表2 二阶因子负荷值、标准化相关系数      测量模型对于数据的LISREL拟合优度结果(Goodness of Fit Statistics)为:X2(49)= 325。
  75,NFI= 0。97,NNFI= 0。97,CFI= 0。97,IFI= 0。  97,RMSEA = 0。072,SRMR = 0。041。一般认为 X2/df 的值小于5。
  0时,可以接受模型,本次检验中 X2/df 的值为325。75÷49=6。648,尽管模型拟合的卡方( X2) 值不理想,但由于卡方值会随样本数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因此,样本大于1 000时不适合使用卡方准则来评价模型[7]。
    模型的NFI、NNFI、CFI、IFI均达到最严格的标准0。9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达到可接受的0。1标准,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也达到可接受的0。08标准[8],表明锻炼效果自评量表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大学生中测得的数据支持我们提出的理论结构和测量构想。
       表3 五组构想概念的区分效度      2。3 效标关联效度:锻炼效果自评与锻炼行为的关系 锻炼效果与锻炼行为之间应该为正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锻炼者的锻炼频率越高,每次锻炼时间会越长,每次锻炼的运动量越大,它所获得的锻炼效果越好;锻炼效果越好,锻炼者越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即运动承诺度越高)。
    为检验锻炼效果自评量表测得的结果是否符合理论的假设,进行了5种锻炼效果和锻炼行为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从总体上看锻炼效果自评量表测得的得分与锻炼行为的承诺、频率、时间和运动强度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表4 锻炼效果自评与锻炼行为的关系      注:“**”:0 01水平上显著;“***”:0 001水平上显著。     2。4 大学生自评的锻炼效果的性别差异 ��本次研究样本的体育锻炼效果自评情况见表5,大学生锻炼效果自评得分高低依次为:能力效果、健康效果、锻炼乐趣、社交效果和外貌效果;男女大学生在5个锻炼效果自评得分上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锻炼效果自评得分均比女生要高。
       表5 大学生的锻炼效果自评和男女比较         3 讨 论      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是一个二阶因子结构,所测量的大学生体验到的锻炼效果包括5类:1) 锻炼乐趣:指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的积极情感反映,诸如快乐、欢喜和有趣等;2) 健康效果:指参加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方面的效果;3) 能力效果:指参加体育锻炼对自己能力的提高;4) 外貌效果:指参加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产生的作用;5) 社交效果:指参加体育锻炼在获得友谊和增进交往方面产生的效果。
    从本次检验的结果来看,量表的题目在测量大学生锻炼动机时具有较高的鉴别度,分量表和总量表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也得到了证实,因此,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量表是一个较好的体育锻炼效果自评工具,值得在体育研究和体育教学评价中推广使用。
       根据驱力理论,个体进行某项活动或行为的努力程度或执着程度将取决于个体由于匮乏状态而产生的内驱力,以及由观察、学习或亲身经历所获得的关于这一活动的或行为的效果体验,如果过去的行为导致好的结果,人们有反复进行这种行为的趋向,过去的行为如果导致不好的结果,人们有回避这种行为的倾向[9]。
    这一理论假设在效标效度检验中得到验证,运动承诺是指体育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与所有的锻炼效果自评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学生认识到的体育锻炼的价值与作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呈现高度相关( r =0。
  87),说明对体育自身价值与作用的认识是影响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10]。  因此,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和体验体育锻炼的好处,有利于促进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与锻炼行为的承诺、频率、时间和运动强度相关关系强度上,锻炼乐趣与锻炼行为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远远大于其它四项指标,其次是社交效果,说明这两方面的效果体验对学生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它三项,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改善这方面的锻炼效果体验对学生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锻炼效果自我评价中,在锻炼乐趣、社交效果和外貌效果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能力效果和健康效果的得分,这一评价结果是我们现行体育教育真实的体现,现在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培养能力和促进体质健康,比较忽视发挥体育锻炼在娱乐、社交和外貌方面的功能。
    然而娱乐和社交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不难推断:我们当前的体育教育在发挥体育功能上存在不均衡,不利于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体育课结束后很多学生退出体育锻炼,造成大学生体质在这个阶段迅速下降[11-12]。
  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体育教学需要重视发挥体育在娱乐、社交和审美等方面的功能。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我们的测量模型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
  首先,锻炼乐趣的第三个题目“我对自己的体育锻炼感到满意”的完全标准化负荷低于0。5的标准,揭示这一题目测量的内容与其他几个题目测量的内容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从修正指数来看,它在外貌动机中的MI是33。
    34,在社交动机中的MI是15。1,仔细分析该题目的内容,该题目实际上反映了对锻炼效果的综合评价,该题单独归属于任何一个因子都不恰当,所以应该从量表中删除该题目,删除该题目后,锻炼乐趣的信度系数由0。
  723提高到0。773。其次,部分子量表a系数较低,应该增加测量题目来提高子量表的信度。        4 结 论      1) 锻炼效果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它测量了学生在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5个方面获得的体育锻炼效果体验,是一个较好的体育锻炼效果自评工具,建议在体育研究和体育教学评价中推广使用。
     2) 五类锻炼效果均与锻炼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  锻炼乐趣与锻炼行为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是社交效果,相关系数远远大于其它三项指标,说明这两方面的效果体验是学生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
     3) 大学生在锻炼乐趣、社交效果和外貌效果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能力效果和健康效果的得分,表明当前的体育教学在发挥体育功能上存在不均衡,特别是忽视了最重要的娱乐功能,学生体验不到锻炼乐趣,不利于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4) 就本次测量结果而言,大学生锻炼效果自评得分高低依次为:能力效果、健康效果、锻炼乐趣、社交效果和外貌效果;男大学生的锻炼效果自评得分均比女生要高。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体育/运动
健身
武术搏击
足球
女子运动
户外运动
田径
棋牌麻将
篮球
赛车/F1
游泳
亚运会
体育名人
小球运动
奥运/赛事
运动用品
健身
健身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