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问题从科学管理时期到新
推进公共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仅就公共体系建设中的“提升社区服务”理论结合实际简要叙述之。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突出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快速增长公共需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把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全部
推进公共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仅就公共体系建设中的“提升社区服务”理论结合实际简要叙述之。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突出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快速增长公共需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把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当前社区群众对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给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的高度,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群众需求,把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其次,我们要抓紧研究确定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分阶段的可及性目标、发展建设的切入点以及可持续的运行管理机制等,把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投资与效益等很好地结合起来,理清思路,选准切入点,有重点地推动建设。
再次,要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市场化进程。当前,公共服务的资金紧缺、效率低下始终是政府的“心病”。虽然有的通过转换机制,对公共服务部门进行改革,使之转向市场化;也有的通过引进外部力量,对公共服务部门进行产权重组和承包经营,使之转向市场化。
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协调、鼓励各类企业进入社区,承担、兴办社区服务项目,这才是当前解决社区服务资金紧缺、供给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的最佳路径。此外,公共服务的价值导向,影响公共服务的行为取向,进而影响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
因此,当前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加快解决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五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放在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上。充分发挥政府、居委会、民间组织、辖区单位、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努力建构起居民需求导向型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我们执政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
在工作中,我们应针对社区成员结构变化、需求多样的实际,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逐步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第一、创新机制,探索社区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第二、完善政策,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手段。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应采用“项目化管理”和“花钱买服务”两种手段。第三、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二要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三是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破除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和体制障碍。我们要遵循社区建设的内在规律,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既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区情,善于创新,更好地履行政府自身的职能,为实现社区服务的最佳供给与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出一条符合区域特色的社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新路。
1、要健全完善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第一要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服务性民间组织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网络。第二要充分发挥“一委(居委会)两站”(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的作用,实现社区管理网格化。
第三要大力培育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2、要健全完善社区资源共享机制。资源整合,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个基本经验。
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还包括思想意识的整合、观念的更新。当前公共财力毕竟有限,即使重新投入尚需时日。当下最佳之策,就是盘活存量,追加增量。而最大的存量,又莫过于“单位设施”。
况且大多数“单位设施”的投入都源于公共财政,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从一定层次上说,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身。比如我们通过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文体活动场所等。
3、要建立完善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机制。社区公共服务能否稳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市场化的投资收益保障机制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一要完善考核机制,改进领导政绩的指标考核体系、考核办法和考核程序。
把为官一任的政绩取向,用科学的指标、办法和程序引导到为社区居民办实事、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上来。第二要健全投资收益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拍卖、招标等,选择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进入社区服务领域。
其次,做好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保证社区服务项目发展的稳定态势,使参与社区服务的企业投资决策有清晰的思路和确定的计划,而且能够有效规避政策风险。第三,改革社区服务项目的价格体制,在核定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通过价格听证科学定价,既防止产生新的暴利行为,又能够保障应有的投资回报水平。
4、要发展完备的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数量多少和素质高低,不仅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完善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努力把社会上、社区里有爱心的单位和个人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通过专门培训,不断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其向专业化发展,努力形成居民有事不找政府找社区的新氛围,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目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