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历史专家请入

春秋时越国的国君勾践为什么其名在教科书上写作“勾践”,而在其他地方有写作“句践”?????????????????、、

全部回答

2018-06-06

0 0
    作为人名,是写成“句践”还是“勾践”?答案是前者。但留心一下出版物就会发现“勾践”并不少于“句践”。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已有“句”字,但只有一种读音:古候切,尚无“勾”字。
  五代,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时有“古候切,又九遇切”,即gōu及jú两种读音。  这足以证明2500年前是只有“句践”没有“勾践”。白居易的《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可知唐代还将“勾留”写作“句留”。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第五琦传》:“拜监察御史,句当江淮租庸使”。(句当即主管的意思)可以想见1000年前在诗文中虽能看到“勾”字,但官书公文仍写“句”字。  人名与地名则更加不能混用。
  陈桥驿先生认为:“在‘句践’一名中以‘勾’作‘句’这种错误的来源,或许仍应责备古人。因为至迟到明代,这种错误已经出现。例如《二十四史》,名本均作‘句践’但乾隆刊武英殿本《史记》竟作《越王勾践世家》。
  武英殿本的底本是明代监本,这是一种很不可靠的本子,体例及文字都不工整,武英殿本不幸继承了这种缺陷。  即以‘句践’而论,正文作《越王勾践世家》,而目录则作《越王句践》,一书之中,‘句’、‘勾’并用,自相径庭。
  而许多读者只读正文,不察目录,因而造成不少‘盲从’的后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