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把未来穿在身上 你准备好了吗?

全部回答

2018-01-09

44 0
    为什么是眼镜?  在最近一波对眼镜的讨论中,一个颇有历史背景又让老百姓感到陌生的词汇被屡屡提及,那就是“可穿戴式计算”。顾名思义,就是把具有计算能力的玩意穿戴在身上。上世纪末很流行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把电脑主机缩小,小到能够被缝纫进衣服,穿在人身上尽管这种电脑始终没有成为一种商品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但今天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智能手机不是都具备了电脑的功能么?  是的,“可穿戴式计算”首先要实现的是“机不离身”,这一点今天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的计算设备已经实现了(别再纠结你是把智能手机揣在裤兜里,还是缝纫在衣袖里面了)。
    那么,第二步要做的是用最最自然的方式无缝连接虚拟和现实。显然,人的五种感官中视觉对信息的接收最为直观,不是有句老话叫做“眼见为实”吗?有着悠久历史的眼镜也足够平易近人,用看的方式无缝连接虚拟和现实,也足够自然了吧。
    于是,眼镜替代了衣服,不是鞋子也不是背包,而是戴在头上的眼镜成了新一轮“可穿戴式计算”的新宠。    2  它们如何让眼睛开眼界?  分享视角  把我看到的视角毫无保留且同步地分享给全世界的网民,应该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拉风的了,这就是Google Glass的设计思路。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称Google Glass的使命是让人们以第一视角的方式更快、更自然地获取信息。  Google Glass拥有一个照相机和具有录制音频和视频功能的麦克风,同时其右边还有一个触摸屏导航,为了让用户了解他们的环境,它还包含了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一些其他的传感器。
    Google Glass对人们的吸引力在于更方便、更流畅、更自然地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  通过Google Glass,人们可以把这一刻看到的景象记录下来,并通过互联网传送给地球上另一个角落的人,这时物理距离已经不成问题,身处两个半球的人可以一同欣赏同一幅日出景象。
  当然,谷歌还希望把Google Glass做得更强大一些,目前它需要通过蓝牙与手机配合着使用,没准未来Google Glass就会变成一部独立的“手机”,具备目前智能手机的一切功能,包括通话。
      PS:按照Google Glass设计团队的说法,把Google Glass做到极致的困难不仅仅在于技术瓶颈,更在于用户体验,例如如何巧妙地处理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
  举个例子,当Google Glass收到短信息时,它会直接进入佩戴者的视角,打断佩戴者的现实生活;如果有人每3秒钟就收到一个电子邮件,他的现实生活一定会被Google Glass搞得一团糟。    《终结者》眼镜  还记得《终结者》中阿诺的视角是怎样的吗?可以实时分析视线中的实物,给出实时的数据。
  这样的眼镜可能出自苹果之手。没错,在谷歌推出Google Glass后,苹果在眼镜方面的动作也被曝光了,这家明星公司已经获得了一个“头戴外围显示方案”的专利,该技术允许通过可视显示技术将图像投射到用户的眼睛周围,其工作原理非常类似于Google Glass。
    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苹果这款眼镜称作iGlass了。  iGlass能让佩戴者得到这样的体验:镜片上能够陈列出应用程序、视频、图像以及佩戴者周围各种物品的实时信息。但与Google Glass把投影仪安装在佩带者眼镜正前方的做法不同,iGlass的投影仪是在镜片的侧面。
    在理论上,这种技术扩大了用户的视野、提高了图像的像素,能够给使用者带来完全“浸入式”的感觉。  PS:想象一下,把iPad戴在眼镜上的感觉,看起来很酷。不过,说到实时信息检索的技术活,似乎不是苹果的强项,这种基于搜索的事情,还是谷歌更强一点吧。
    用眼镜拍照  喜欢玩Instagram 的粉丝们有福了,Instagram 概念眼镜Instaglasses问世了。  意大利一家工作室正在尝试把Instagram 这个在手机上流行的拍照应用做成实体的眼镜。
  这款概念相机内置有500万像素摄像头,2G内存,支持wifi以及4G网络。利用镜框右侧按钮可以完成拍照和切换滤镜操作。而镜片此时的功能就是用来预览照片。开关位于眼镜的鼻梁处,使用时往下按即可打开。
      PS:看起来Instaglasses像奢侈品的感觉,真的很意大利(ItalyStyle)。  无线显示器  日本的老牌光学厂商奥林巴斯最近也出了一副眼镜,被称作MEG4。
  0的眼镜可以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连接,其采用QVGA分辨率320×240的虚拟浮动屏幕,该屏幕位于佩戴者视线的上方。  电池方面,如果采用间歇模式(每三分钟使用15秒),其续航时间高达8小时,同时内置了重力加速计等,可以感应佩戴者的动作。
    PS:MEG4。0的感觉像是一个专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设计的无线显示器,在佩戴者正常视角中插入这些设备的屏幕,看起来有点造作,两者无法融为一体。    多点触控投影  微软最近展示了一项自然用户交互的玩意不是眼镜,但同样抢眼球,它就像《铁血战士》中外星人肩上佩戴的激光枪!微软这套可以多点触控的投影系统由摄像头、投影器和接收器组成,可以让用户将墙壁、纸张、手掌等平面作为触控界面。
    PS:这套玩意的作用似乎是把电脑挂在肩上。  呃,可以做得更小一点,戴在头盔上,或者直接拿在手上吗?  眼镜式MP4  爱普生最近也推出了一款眼镜,名为EpsonMoverio BT-100,它由两部分组成:眼镜显示器和手持有线式的遥控装置。
  眼镜上的显示屏分辨率达到了qHD级别(960×540像素),上面还覆盖着一层玻璃。  同时,BT-100还支持3D内容的回放,还内置了1GB存储器,并支持4GBmicroSD 内存卡。
  看起来它更像一个做成眼镜形状的MP4。其售价据说高达700美元。  PS:这么酷的眼镜还得用手持遥控控制?还是有线的!拜托……  未来影院  虽然说是未来影院,但其实它已经是在售的一款产品,只是有点儿超前了。
    索尼的头戴个人3D影院HMZ-T1很有未来Feel,它只配置了0。7英寸的高清OLED屏幕,就能让观看者有“距离20米观看750英寸3D电影巨幕”的感觉!不过售价真的不菲,5999元。
    PS:HMZ-T1的确很有科幻电影feel,比如上世纪的《铁甲威龙》,为什么?还是太大了点,更糟糕的是,它不是无线的,得连接长长的视频线接驳蓝光播放器等设备。    3  还有什么可以戴上身?  把手机变成手套  未来科学家们预言,未来某天我们会将手机变成身体的一部分。
  这部名叫GloveOne的手机就像手套一样,可以戴在人们的手上。GloveOne的关节可以灵活转动,手掌这边的每个关节上都有一个物理拨号按键。戴上它后,你只需按下你要拨打的号码,然后就像我们经常做的打电话手势那样,用拇指和小指分别作为扬声器和话筒。
      手表也智能了  手机智能了,手表也应该智能了。索尼的Xperia SmartWatch 就是一块智能的手表,售价149。99美元。这款Android设备能干吗呢?使用这款智能手表,你可以阅读电子文档、电子邮件,以及把玩像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网络,还能播放音乐、查看天气预报等,它甚至能控制手机的摄像头进行拍照。
    这只智能手表采用蓝牙连接到Android 智能手机上。  用肌肉控制手机  微软的一项新专利看起来很科幻用肌肉来控制智能手机。微软刚获得的这项名为“穿戴式肌电感应设备”的专利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控制智能手机、笔记本或者其他设备。
  “可穿戴肌电感应控制器”,最初是在2010年出现,通过传感器来感应用户肌肉神经产生的电讯号,再通过无线网络与设备的计算机通讯。  例如,该专利用在臂环上,在用户慢跑锻炼的时候,在臂环上的感应器可以跟一个便携的MP3播放器相连接。
    4  “眼镜”进入平台式竞争  “可穿戴式计算”的概念已经很久了,但这一次“眼镜”如同去年的语音助手Siri那样,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是热度空前的关注。很明显,“可穿戴式计算”到了该爆发的时候了,引爆这场革命的就是“眼镜”这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玩意。
    而研究与咨询公司Forrester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当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 这五大平台,以及支持他们的社区开发者都进入“可穿戴式计算”领域时,可穿戴设备才会真正变成主流。
    报告指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这五大软件平台,每个都有独特的能力推动这种设备向前发展。  例如,苹果的优势在营销、渠道和品牌等方面;谷歌可以通过开发平台授权的形式涉足;微软有最佳的深度传感器;亚马逊有过亿的商品及买家信息;Facebook 有8亿人的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等等。
  这些平台及其社区开发人员是促进可穿戴设备成为主流设备的关键,因为他们有能力提供足够多软件应用。    5  未来景象:虚拟即现实  凯文·凯利(Kevin Kelly)是少数经过时间检验的科技趋势的预言者。
  他在2010年出版的最新著作的书名是个问句“科技想要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而他在书中给出的答案便是一个预言:科技想要拥抱人类。    今后科技的趋势一定会让人类和科技更好地融合,人类、科技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会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人机交互”中“交互”二字恐怕将成为历史,因为我们和科技会融合得更加紧密、直觉和自然,机器与人的物理距离势必越来越近,现实世界中的人和虚拟世界的间隔也将越来越小,以致难以分割为两个部分。
      未来,鼠标 键盘 显示器 主机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电脑”将消失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所有器物都有可能以其原有形态发挥电脑的功能,成为计算的一部分。而输入或输出设备也将多元化,最常见的输出设备显示器会越来越大,而且会无处不是、无处不在;而输入设备,则从鼠标、键盘变成了语音识别、手机、投影仪、相机和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这些单个工具听上去并无新意,基本都被成熟商业化,但如果将它们巧妙联通,人类就真得能与科技和环境融合一体,构成奇妙的“物理计算”框架。(来源:搜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