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南京下关交通和航运的历史
下关位于南京市区西北。明代沿江有三关,此地由于地处下游,因名下关。
下关是个古老的港埠。这里的江面不太宽阔,水深流缓,是一个天然良港和水陆交通要道。其上有采石矶之险,其下有金山焦山北崮山之胜,形势险要,历来为古城南京的门户。 早在六朝时,在今老虎山附近就有码头,称为白石步,誉为“东晋以后江津要地”。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漕粮仓库、驿传水站、龙湾都船场、水军船寨等,是官商水运和修造船舶的要地。明代,下关称龙江关,不仅是“漕运、竹木、米薪、百货之流往来如织”的繁华商市,而且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 龙江关是因郑和下西洋时制造海船的“龙江宝船厂”在此而得名。清朝初年,在上新河和龙江关设...全部
下关位于南京市区西北。明代沿江有三关,此地由于地处下游,因名下关。
下关是个古老的港埠。这里的江面不太宽阔,水深流缓,是一个天然良港和水陆交通要道。其上有采石矶之险,其下有金山焦山北崮山之胜,形势险要,历来为古城南京的门户。
早在六朝时,在今老虎山附近就有码头,称为白石步,誉为“东晋以后江津要地”。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漕粮仓库、驿传水站、龙湾都船场、水军船寨等,是官商水运和修造船舶的要地。明代,下关称龙江关,不仅是“漕运、竹木、米薪、百货之流往来如织”的繁华商市,而且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
龙江关是因郑和下西洋时制造海船的“龙江宝船厂”在此而得名。清朝初年,在上新河和龙江关设关卡,负责检查和征收来往船只的税收。因上新河关位于龙江关上游,称“上关”。龙江关在其下游,遂称“下关”。上关负责征收来自四川、湖广和江西的木排、江西竹排以及湖北、江西、安徽的煤、炭的税收。
下关主要负责征收本地区商贩的税收,如牛、羊、猪、瓦及竹木交易税、地皮税和船税。
龙江关在明代较为繁荣。吴敬梓在《金陵景物图诗》中写道,“诸国进贡者梯航数万里,每岁必至,立关于此,以招徕之,所以柔远人焉。
”明政府设主管机构,经营港务。当时的造船业亦很兴盛,著名的“龙江宝船厂”就设在下关以南的三汊河。从现在的“上四坞”、“下四坞”等地名,以及“文家大塘”等大大小小的池塘来看,龙江宝船厂的规模非常大。
这些地名和水塘,实际上就是宝船厂的船坞。从1953年到1965年,先后在宝船厂的遗址上,三次发现“宝船”的构件。如长达10米的方形无孔木件;长达11米,直径40厘米的巨型舵杆;长达220厘米的“绞关木”等。
这些构件的出土,证明了“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的历史记载,是正确无误的。
下关在太平天国时期曾叫天京关,后改为天海关,兼有军事防守和征收关税的双重职能,由正佐梁凤超(后封贡王)主其事。
另外,在下关鲜鱼巷口,设天朝提中关,负责水陆两路巡查和征税工作。
古代史上的下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港湾,而近代史上的下关则伤痕累累。
1842年8月29日,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就是在停泊于下关江面的英国兵舰上签订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始侵入长江,南京是他们夺取的目标之一,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指名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最先指名开放南京口岸的是1858年签订的中法《天津条约》,其次是《长江通商统共章程》,第三个不平等条约是《修改长江通商章程》。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下关正式开埠,外商接踵而来,纷纷在下关建造码头。英商怡和洋行捷足先登,于1900年5月,在今6号码头建成南京首座外商码头,名为怡和码头。接着,1901年英商太古洋行在今2号码头处建太古码头;1903年日商大阪洋行在今下关电厂附近建大阪码头(后改名日清码头);1906年德商美最时洋行在今4号码头处建美最时码头。
这些洋行所建的码头,并非远洋轮泊位,主要是经营长江航运。除航业码头外,英商和记洋行于1919年又在宝塔桥建专用码头2座,称和记码头,主要用于装运和记洋行加工的冰冻肉类和禽蛋。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下关煤炭港是日寇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刑场之一,数万中华儿女在此惨遭杀害。
下关还是南京城北交通要冲。清朝宣统年间南京通铁路后,这里是南京车站所在地,为铁路运输和长江航运之枢纽。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这里改为南京西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