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物理学

雨水是怎样测量出的?

雨水是怎样测量出的?

全部回答

2018-09-27

0 0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计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有关雨量的测量: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 种类 24小时降水量 12小时降水量 小雨 小于10。
  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  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
  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同样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 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种类 24小时降水量 12小时降水量 小雪 2。
    5以下 1。0以下 中雪 2。6-5。0 1。1-3。0 大雪 大于5。0 大于3。0   但是,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各地气象预报部门对于当地各类降水的标准也有些自己的规定。
  例如,在广东,24小时内下50-70毫米雨的机会较多,当地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才算作暴雨。  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24小时内下50毫米雨的场合极少,则规定24小时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的雨都可算作暴雨。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秤出重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虹吸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  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升的曲线。
  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  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
  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  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物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物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