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物理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

全部回答

2018-07-06

2 0

    一、 开端引趣,激发欲望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言,不要千篇一律“上节课我们讲了……”,从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
  很多人都爱听相声,每段相声在正式开始之前总有几句“过渡语言”别小看这几句“过渡语”,它能起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把听众引到规定的情境中去。  教师在课堂中也要讲几句“过渡性的语言”,它就和我们听相声一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有位物理教师在讲“运动和静止”时,一上课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等车的时候,总是看到公交车朝我们开来,当我坐上公交车后,却总是看到路边的物体向后倒,这是为什么?”学生急于知道原因。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样的开端,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为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重视开端的趣味性。还有位教师在讲《轮轴》一节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手劲好。
    他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请他们现场表演掰手腕。教师拿出一个啤酒瓶,让男同学握住啤酒瓶的颈口,女同学握住啤酒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整节课学生都在跟着教师的思路在转。可以说,听这样的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享受。  二、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不少读者爱看武打和侦破电视剧,其原因是作品总设有悬念,使观看者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吸引观众每天都能准时地坐在电视旁。
  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课堂上总是创设悬念情境,不仅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从而有效防止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有位教师在讲《电源》一节课时,把带有导线的金属片插入西红柿中,让学生把导线两端同时放入口中,学生感到舌尖发麻,感到疑惑难解,难道西红柿也有电?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创设有让学生感到好奇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励学生探索的动机。  三、 发掘魅力,引起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我们当教师的不要总想以考试刺激学生,而要不断挖掘教材魅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更持久,动力更旺盛。
  有位教师在分析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时,先在黑板上写出“1 1≠2”,学生感到很吃惊,教师接着将100毫升的水与100毫升的酒精混合起来,发现它们混合后的体积少于200毫升,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引课不但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践证明,任何内容的教材都有一定的魅力,魅力是学生为之神往的力量。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深刻钻研、仔细揣度、充分发挥教材的魅力。这样做,既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又可以使教与学双方感到轻松适易。
  四、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物理大纲明确指出“学习物理知识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只有应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才学好了物理。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回归于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易于掌握;才愿意学;才主动地去学。
  例如在讲授《液化》时,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去寻找生活中的“白气”,学生会说出很多,如水烧开后从锅边喷出大量“白气”;夏天,打开冰柜会看到一股“白气”,剥开冰棍的包装纸后也可见到“白气”,冬天,人们在室外讲话时会喷出“白气”等等。
    由于这种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从而唤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热情,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部学习动力。
  因此,我们要尽量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利用媒体,引人入胜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追求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将教材内容与媒体技术整合,再配合教师幽默的语言,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学习心理状态。
      如在学习《什么是力》一课时,先在屏幕上展现力的实例视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很容易归纳出力的概念。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否则,在教学活动中,只能形成教师一厢情愿,学生无动于衷,学生的主体性无从谈起,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就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最优化。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物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物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