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防冻剂如何正确使用?
3。1 正确理解“使用温度”
任何一种符合标准的防冻剂产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温度”(如-15℃、-20℃),说使用温度就是“允许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并不错误,但应着重与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联系起来理解,即在环境温度降到外加剂“使用温度”前,混凝土必须达到抗冻临界强度,这样混凝土才是安全的,否则混凝土有可能被冻坏。 混凝土的使用温度越低,说明该防冻剂的防冻效果越好,混凝土越有更多的时间(含负温区)来增长强度,从而达到抗冻临界强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国内生产的混凝土防冻剂的使用温度多在-10℃~-15℃之间(可适用于日最低-15℃~-20℃的情况),温度再低,防冻剂配方设计难度越大,不确...全部
3。1 正确理解“使用温度”
任何一种符合标准的防冻剂产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温度”(如-15℃、-20℃),说使用温度就是“允许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并不错误,但应着重与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联系起来理解,即在环境温度降到外加剂“使用温度”前,混凝土必须达到抗冻临界强度,这样混凝土才是安全的,否则混凝土有可能被冻坏。
混凝土的使用温度越低,说明该防冻剂的防冻效果越好,混凝土越有更多的时间(含负温区)来增长强度,从而达到抗冻临界强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国内生产的混凝土防冻剂的使用温度多在-10℃~-15℃之间(可适用于日最低-15℃~-20℃的情况),温度再低,防冻剂配方设计难度越大,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从这个角度讲,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非得要求防冻剂的使用温度一定低于施工时的最低环境温度,关键是必须在温度降到防冻剂使用温度前就使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3。2 采取覆盖保温措施
综合蓄热法的基本做法是覆盖加掺防冻剂,必要时对水和砂石料进行加热。覆盖的作用是使水泥水化热量和原材料加热热量留在混凝土内部的时间长一些,尽量延长水泥正温水化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
保温做得越好,混凝土降到外加剂“使用温度”的时间越长,越有时间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为达到这个效果,覆盖材料的种类和厚度应结合外加剂的使用温度、抗冻临界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通过热工计算确定。
3。
3 搞好施工组织
防冻剂的使用效果必须通过良好的搅拌、振捣来实现,搅拌延长30min是为了使外加剂更充分的混合,外加剂搅拌不匀甚至会引发事故。再者防冻剂有一个最佳搅拌时间和最佳振捣时间问题,过度会使其中的引气量减小,不足又会使其中的气泡分布不均甚至产生粗大劣质气泡,这些都会对防冻不利。
此外,最大限度缩短运送距离,搅拌站搭设保温棚,输送管外裹保温套,架子车覆盖保温被,工序衔接紧凑等措施都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延长正温养护时间,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3。4 热工计算
热工计算主要参照湖南大学吴震东提出的“吴震东公式”进行,它有多方面的用途,在华北地区主要用来做验证性计算。
要点是:
1)根据原材料和环境温度计算混凝土的入模温度,T;
2)计算混凝土由此温度降至防冻剂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h;
3)根据成熟度公式计算在上述养护时间内混凝土能达到的强度,MPa;
4)比较该强度是否大于抗冻临界强度,确定冬施方案是否可行;
5)施工时留置同条件试块,在环境温度降至防冻剂使用温度的前1d检验其实际强度,看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3。5 掌握防冻剂掺量
有人将说明书上的掺量视为基准掺量,施工时根据实际温度上下调整,这种做法是冒险的。一般地,比较正规的防冻剂产品在配方设计时掺量与使用温度都是一一对应的,不存在调整问题。
防冻剂的多数组份都有最优掺量问题,适用范围十分狭窄,掺量与功效并非线性关系。比如将3%掺为4%,各组份将都增加33%,很可能造成因含气量增加导致强度下降(约5%~10%);因Na2SO4、NaNO3增加致使碱含量增高而对耐久性不利。
若由3%变成2%,则功效肯定不是减少33%的问题,而是更多。不仅防冻剂,其他外加剂亦是如此。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