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还有哪些帝王的陵墓未被发现和盗掘?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 ...全部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
秦公一号大墓共发现盗洞247个,盗洞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3。大约自1987年起,甘肃礼县的盗墓黑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达到高潮。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人,以至于山坡上出现了卖吃食饮料的摊位。
犯罪分子驾驶汽车、摩托车,手持大哥大、对讲机,自带枪支、匕首,站岗放哨,肆无忌惮。在盗挖中,珍贵的礼乐石磬,被当场砸成碎块,带有精美图案纹饰的金器被当场以每克85元的价格卖掉。后来前去调查的考古学家戴春阳,是这样描写劫后的大堡子山的:“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这位学者用“颤栗”二字来形容他当时极度沉痛的心情。
4。礼县秦公大墓的发现掺和了令人惋惜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盗墓分子发现了秦公大墓。当地文化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1990年冬季,当地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挖土方时无意中挖出几块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因为当地有“龙骨”可以治病、卖钱的说法,老百姓遂开始挖掘。
在1992年初期,大堡子山附近1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川川里,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2万多人,这些人在山上支满了帐篷,平整的农田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许多文化遗址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
资料:
1。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2。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
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3。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
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
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
PS:大奸贼曹操是个例外,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后人都找不到他的墓葬
部分资料:
北魏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
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隋朝帝陵
保存情况亦不佳,省略
唐十八陵
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不过乾陵似乎是个例外)
主要盗墓者:
温韬 黄巢
资料:
五代耀州刺史温韬,领兵盗挖唐陵。
《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黄巢起义,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
保存情况:不佳
部分资料:
1。南唐二陵曾经多次被盗。五十年代,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二陵进行发掘清理时,在钦陵前室西南墙顶发现了盗洞,当年随葬的金银珠宝早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只剩下男女陶俑和玉制、石制的衰册。
北宋巩县八陵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刘豫
资料:
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伪齐政权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盘查出是出自于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了"河南淘沙队",就是皇陵的盗掘队。
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没有幸免的。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
"
南宋六陵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资料:元世祖时期,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
辽金西夏
保存情况似乎也和上面差不多,省略
元朝
资料:
1。
元朝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起辇谷,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所以至今尚未有元朝帝陵被发现
2。蒙古大汗去逝,用棺殓之,棺“用?p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
大汗无论死于何地,也要运其梓宫于漠北。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人知道大汗的确切葬地,在前往墓地的当天,如遇有行路之人,皆尽行杀戮。至其所葬陵地,开穴所起土成块,依次排列,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运置他所。
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葬毕,“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
明十三陵
保存情况:除定陵外基本保持完好
主要盗墓者:
郭沫若
资料:
1。1955年,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甦等向政务院提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消息传出,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直接找到吴晗,告以当时我国的考古水平不足以发掘陵寝、进行研究和保护文物。无奈信奉“古为今用”的历史学家们和文物界专家争论不下,最后提请周总理裁决,周总理批示同意,“长陵发掘委员会”成立,28岁的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
由于偶然的原因,进展迟缓的长陵发掘转移到定陵,1957年5月,使用铁铲、手电筒等工具,人们打开了定陵地宫,取出了丝绸、青花瓷等大量文物。然而夏鼐等不幸言中,艳丽的丝绸很快变得类似树皮,大量文物未保存下来,万历皇帝的尸骨被红卫兵焚毁,30多年以后,发掘报告才完成。
(在挖掘定陵后,郭沫若又提出盗挖长陵以及唐朝的乾隆,幸未被总理采纳)
2。明末,十三陵先被李自成烧毁了康陵、昭陵和定陵的地面建筑;
又被清兵纵火焚烧。民国初年,各陵又被纵火。日伪时期,献陵、泰陵和德陵被日寇拆毁修了炮楼。
解放战争平津战役时期,为解决给养,曾拆毁陵殿去做劈柴。定陵挖掘后,文物毁坏严重;文革时万历和两个皇后的尸首在定陵广场前被焚毁。(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唐永泰公主墓)
清东陵、清西陵
保存情况:保存较好
主要盗墓者:
孙殿英
资料:
1。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园东陵遭遇浩劫: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裕陵和定东陵。。。。。
详细情况
2。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
小贴士:
1。近些年来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很多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造成了目前中国文物被盗、文物走私形势严峻的局面。
据这几十年来的初步统计,中国光是被盗的古墓就有20万座左右。
2。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已经发掘的数千座汉墓中,仅有3座墓葬未被盗过
3。由于十年动乱 保养不善 财政紧张 技术不到位等缘故,几十年来已有大量的文物遭到损坏(许多秘密也随之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秘密)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