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的来历?
“清真”的由来
其实,汉语“清真”一词原非伊斯兰教的专名,中国古人也常用此词。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有:“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阮咸是河南陈留人,中国的民乐中的“阮”这种乐器,就是他发明的,他大概是一个极洒脱旷达的人,“清真”应该是赞美他率性自然的品性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山居》中写道:“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这里“清真”指的是李白朋友追慕的“至道”。宋代周邦彦把自己的词集命名为《清真集》,作为词中乐圣,清真应该是从词的声律清雅自然而说。 清·薛雪《一瓢诗话》中有“文贵清真,诗贵平淡”一语,“清...全部
“清真”的由来
其实,汉语“清真”一词原非伊斯兰教的专名,中国古人也常用此词。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有:“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阮咸是河南陈留人,中国的民乐中的“阮”这种乐器,就是他发明的,他大概是一个极洒脱旷达的人,“清真”应该是赞美他率性自然的品性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山居》中写道:“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这里“清真”指的是李白朋友追慕的“至道”。宋代周邦彦把自己的词集命名为《清真集》,作为词中乐圣,清真应该是从词的声律清雅自然而说。
清·薛雪《一瓢诗话》中有“文贵清真,诗贵平淡”一语,“清真”所指是文章要真实,出于自然。由此看来,中国古代“清真”一词意义有很多。那么,什么时候,“清真”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专名呢?
查中国古代典籍,在明代之前还没见到有以“清真”作伊斯兰教专名的。
但是,宋元时代中国的一些伊斯兰教礼拜寺名中已经有了“清”或者“真”的字汇。如南宋绍兴年间,建于泉州的伊斯兰寺院名清净寺(见白寿彝《跋吴鉴〈清净寺记〉》)。今天的杭州凤凰清真寺,原称真教寺,为元延祐年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见《西湖游览志》)。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是永乐年间郑和奉敕重修(郑和是回族人),原名清净寺。可见,早期伊斯兰教寺院,多用清、真二字。这可能是“清真”后来成为伊斯兰专名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究竟在什么时候,中国穆斯林选定“清真”为自己信仰的专名,至今还是不能确考。
南京净觉寺内(《江宁府志》载“明洪武(太祖)间敕赐,宣德(宣宗)年重修,郑和题请其子孙世守之。”)有一块明太祖御制《至圣百字赞》碑,其中有“教名清真”一语,所以坊间也有一说,以清真命名伊斯兰教的当从明太祖开始。
从明人普遍以“清真”称伊斯兰教的情况,可以推知,由于明太祖的百字赞,“清真”二字遂成为伊斯兰教的专名。此可聊备一说。
明末有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学者,写了许多以儒(儒家思想)释教(伊斯兰教义)的著作。
如王岱舆仿儒家四书体制,写有《清真大学》、《正教真诠》、《希真正答》等书。马注著有《清真指南》。崇祯朝的梁以浚等写在《正教真诠》的序里,皆以“清真之道”、“清真之教”指称伊斯兰教。王岱舆、马注的著作中,清真是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说明当时“清真”已经成为伊斯兰的专名。
一般而言,当时人解释清真主要是指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如《正教真诠》云:“不拜像,灭诸邪,故谓之清;尊独一,无二主,故谓之真。”现代有的辞典上说“清真”是阿拉伯语al-kalimah al-Tāyibah 的意译,这句阿拉伯语的所指,便是中国回族所称的“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
”
从翻译的角度,以“清真”为伊斯兰的译名可谓别致,因为这译名既非音译,亦非纯粹意译,却是能得其神韵。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中国,唐宋元明四朝,代代有在中土生活的穆斯林遗迹。但由于中国穆斯林没有系统的传教体系,加上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是以阿拉伯语诵读,不重视用汉语讲经,也不重视翻译。
所以,中国普通民众和一般知识界,对伊斯兰的知识一直很陌生。而对清真一词的解释,也向来是纷纭复杂,清真一词,遂成为难以致诘的名相。
“清真”作为中国伊斯兰信徒的标志,非常精妙地传达了中国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操持。
伊斯兰教对人的日常生活安排得尤其细致,在礼拜、工作、交际、婚姻、饮食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规则和方法。单就食品而言,要求穆斯林食用佳美的食品(不饮酒、不食猪肉、不食非诵真主之名宰杀和自死的动物、不食动物的血液),所以穆斯林对饮食非常讲究,因为这也是信仰的具体体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多清真饭馆的原因了。
清真的标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