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什么是慧星、陨石?

什么是慧星、卫星、行星、恒星、星团、星云、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流星、流星雨、陨石?什么是慧星、卫星、行星、恒星、星团、星云、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流星、流星雨、陨石?

全部回答

2018-02-01

74 0
    慧星是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密度很小(大约为空气密度的2*10的负17次方)而呈云雾状的天体,一般由慧核、慧发、慧尾三部分组成。它的外貌和亮度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而发生显著的变化。
  慧核是由石质和铁质的物体、冰和法埃质点等物质构成的。它是慧星的实体部分。整个慧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慧核周围环绕着的云雾状物质称为“慧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能反射太阳的光辉。
  慧尾由极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是慧星接近太阳时,在太阳热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卫星是环绕一颗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物体,可指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 行星:沿不同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本身能发光的天体;行星是 围绕恒星运行的,本身不发光的较大的天体 。

2018-02-01

76 0
    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它的轨道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当离心率e小于1时为椭圆,当e等于1时为抛物线,当e大于1时为双曲线。如果一颗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那么它便可绕着太阳作周而复始的运行,称为周期彗星。
  周期彗星以200年为界限又可分成长周期彗星和短周期彗星。   彗星远离太阳时,形态呈现为一个云雾状的斑点;接近太阳时,它由彗核、彗发、彗尾构成。  彗核由较为密集的固体组成,质量可占彗星总质量的95%;彗发由彗核物质挥发升华而成,呈云雾状;在太阳风的“吹拂”下,彗星可以生成体积巨大、密度极低的彗尾。
  由于彗星的主体--彗核的组成物质主要为冰和尘埃,故彗星常有“脏雪球”之称。 卫星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或人造天体。  月球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
  已知的天然卫星总数(不算构成行星环的碎块)至少有40颗。土星的天然卫星最多,其中17颗已得到确认,至少还有五颗尚待证实。天然卫星的大小不一,彼此差别很大。其中一些直径只有几千米大,例如,火星的两个小月亮,还有木星外围的一些小卫星。
    还有几个却比水星还大,例如,土卫六、木卫三和木卫四,它们的直径都超过5200千米。人造卫星的概念可能始于1870年。第一颗被正式送入轨道的人造卫星是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卫”1号。
  从那时起,已有数千颗环绕地球飞行。人造卫星还被发射到环绕金星、火星和月亮的轨道上。  人造卫星用于科学研究,而且在近代通讯、天气预报、地球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方面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行星,又称惑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成为小行星。  但请注意,科学界至今并没有对行星作出一个科学上的定义。
  随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逼切。历史上,行星的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
    后来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外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现在已有近百颗太阳系外的行星被确定。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半人马座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  22年,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一定的地点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 3,000多颗恒星。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
  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一、二千亿颗。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离开我们实在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特殊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球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作恒星。   星团是指由10颗以上恒星组成的,彼此又具有物理联系的恒星集团.许多较亮的星团,用 肉眼或小型望远镜就能看到.看起来,它们呈现出一个模糊的亮点.星团可分为球状星团和疏 散星团两类.星团中相邻的恒星彼此靠得很近,空间运动大致相同,很可能是具有相同起源的 集合体.不同的星团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组成星团的恒星也各有自己 的特色,有高温的,也有低温的;有质量大的,也有质量小的.演化速度和过程也都不一样, 虽然在同一时刻,可都处在不同的状态下.有的恒星会因种种原因脱离星团集体而单独行动, 也有一些外来的天体会突然闯入星团.总之,作为恒星集体的星团,也有产生、发展、瓦解和 死亡的过程. 星云,最初的定义为“太阳系以外的一切弥漫的或云雾状的天体。
    这其中包含着两类天体:(1)银河系内的气体尘埃云;(2)银河系以外的河外星云。日渐发达的观测手段,使人们知道了河外星云是与银河系相同级别的星系结构,并非是与尘埃云是相同性质。
  于是科学家们就将河外星云改称为河外星系或干脆称为星系,不再使用星云的名称。这样,星云就专指银河系以内太阳系之外的云雾状气体和尘埃状物质。     按照形态结构的特点来划分,星云可以分为行星状星云和弥漫星云。
  行星状星云在恒星生命的晚期形成,它的形态为包围中心高温恒星的气体球壳;而弥漫星云在形态上就无所定形,各式各样了,它的特点是广袤而稀薄。   按照发光的性质来划分,星云可以分为亮星云和暗星云。
    其中亮星云又可分为受到外界紫外线辐射而使内部气体电离发光的发射星云和被周围亮星星光所照亮的反射星云。而暗星云则是因为它全部或者部分地遮住了背景的恒星星光,使自己显得黯淡无光而得名。
  著名的暗星云有猎户座的马头星云。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
  8%,九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家族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它们当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有五颗,对这五颗星,各国命名不同,我国古代有五行学说,因此便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这并不是因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树木才这样称呼的。
  而欧洲呢,则是用罗马神话人物的名字来称呼它们。近代发现的三颗远日行星,西方按照以神话人物名字命名的传统,以天空之神、海洋之神和冥土之神的名称来称呼它们,在中文里便相应译为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九大行星与太阳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为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它们按质量、大小、化学组成以及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它们在公转时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除此以外,太阳系还包括许许多多的彗星和无以计数的天外来客——流星。
   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二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
  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太阳距银心约2。3万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转,运转的周期约为2。5亿年。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
  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大小 在狮子座流星雨中,一颗 5等流星通常仅由一个0。00006克、直径0。5毫米的流星体产生。狮子座流星雨中的可见流星的大部分流星,体直径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
     速度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  在刚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狮子座流星雨中流星体的速度可达71公里/每秒。
     光之来源 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时,它与大量的空气分子相碰撞,使颗粒的外层微粒被撞离母体。在碰撞的过程中,一些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当被离解的电子再次被原子俘获时便会产生发光现象。   流星的颜色 大部分的狮子座流星颜色,像钠灯燃烧时的色彩。
    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声音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
  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曾经有人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  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如果流星体的直径大于大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则在流星体的前边会产生大量的激波。
  偶然情况下,这些激波会深入到大气的底层从而被我们听到。听起来像远处发出的隆隆声。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  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
  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在极限星等为4到5等的情况下,一般可持续1到30分钟。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在各种流星现象中,最美丽、最壮观的要数流星雨现象。
  当它出现时,千万颗流星像一条条闪光的丝带。  流星雨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进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辐射点是一种透视效果。
  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
  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
    流星雨活动周期: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五云被称为"流星群体"。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划的。由于大行星引力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
  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每年地球都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  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边会发生周期性流星雨。当只有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才发生的流星雨,称为近彗星流星雨。
  这说明流星体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几百年以内的彗星所形成的流星雨多为该类型。由于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长周期彗星的流星体群可能与母彗星相差甚远。在母彗星不在近日点时也有可能发生流星雨,这种流星雨便是远彗星型流星雨。
    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它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星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  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中"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而有时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同一个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礼花那样壮观。
  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我们称其为"流星暴"。   陨石就是降落到地球上的太阳系内的固体物质,它们与小行星或流星体有密切的关系。 太阳系行星际空间游荡着一些碎小的固体物质,叫流星体。
  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它们有时以每秒十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速度撞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形成生热发光的现象。绝大多数的流星体质量都很小,固体碎块很快就摩擦完,化为气体和灰尘飘浮在离地面80千米~120千米的大气高层。
    就同一个地点来说,每夜都能看到一些单个的流星。当地球穿过许多流星体时,这时夜空中就会出现较多的流星,它们似乎都从天空同一点射出。这种现象叫流星雨。如果流星体没有在大气中全部燃烧气化,剩下的可以陨落或飘落到地球上来,这些来自行星际空间的“贵客”就叫陨石,也叫陨星,民间还称之为“天落石”。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