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睡觉咬牙、磨牙怎么办?我孩子八
相关新闻/资料:
小儿睡觉磨牙是怎么回事?
有少数孩子睡觉的时候咬牙(也称磨牙),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出声音可高可低。 有的孩子不仅磨牙,还说梦话。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样的孩子肚子里一定有虫子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磨牙是由于咀嚼肌反复收缩,上下牙齿相互碰撞发出声响引起的。我们知道,咀嚼肌收缩受三叉神经控制,三叉神经兴奋后,会导致咀嚼肌收缩,于是,就出现了磨牙现象。
哪些原因能引起三叉神经兴奋呢?目前,还不很清楚。但孩子睡觉前过度兴奋,晚饭吃得过饱,口腔内有残留食物,常是磨牙的原因。另外,肠道寄生虫、牙颌畸形等疾病因素也能引起...全部
相关新闻/资料:
小儿睡觉磨牙是怎么回事?
有少数孩子睡觉的时候咬牙(也称磨牙),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出声音可高可低。
有的孩子不仅磨牙,还说梦话。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样的孩子肚子里一定有虫子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磨牙是由于咀嚼肌反复收缩,上下牙齿相互碰撞发出声响引起的。我们知道,咀嚼肌收缩受三叉神经控制,三叉神经兴奋后,会导致咀嚼肌收缩,于是,就出现了磨牙现象。
哪些原因能引起三叉神经兴奋呢?目前,还不很清楚。但孩子睡觉前过度兴奋,晚饭吃得过饱,口腔内有残留食物,常是磨牙的原因。另外,肠道寄生虫、牙颌畸形等疾病因素也能引起磨牙。所以仅凭磨牙不能判断孩子肚里有虫,还需要参考其他伴随症状,如有排虫、吐虫、大便内有虫卵,这样才能确定小儿患了肠道寄生虫病,驱虫时才有针对性。
切不可孩子一出现磨牙现象,家长就用上驱虫药。
小儿睡觉磨牙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睡觉磨牙是由于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的,而咀嚼肌的运动又是受三叉神经支配的,所以,凡是能影响到三叉神经和咀嚼肌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睡觉磨牙。
本病多见于儿童,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小儿白天玩得太兴奋,过于激动或疲劳,或受了惊吓,或白天学习紧张,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诱发咀嚼肌的运动发生一时性不规则的痉挛或收缩,产生了夜间磨牙。
(2)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目前认为肠道寄生虫是引起幼儿夜间磨牙的最主要原因。蛔虫最喜欢在孩子睡着了以后在肠子里活动,并且分泌多种毒素。这些都刺激肠壁,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会不断地刺激熟睡中孩子的大脑皮层,使之出现咀嚼肌的痉挛而磨牙。
(3)积食。比如睡前吃得过饱,大量食物充斥胃肠而刺激了消化道,神经把这些刺激传到大脑,使管理消化的脑细胞兴奋起来,通过反射作用,引起咀嚼。但由于嘴里没有食物,上牙和下牙就直接磨起来,产生了咯吱咯吱的咬牙声。
(4)儿童替牙期牙齿的咬合障碍、慢性牙周炎,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或做梦吃东西等均可以造成夜间磨牙。
夜间磨牙和白天吃饭时咀嚼食物牙齿的摩擦不一样。咀嚼食物时,牙齿间有食物垫的缓冲,并不断得到水分、唾液的润滑,从而可以减少其磨损。
而夜间磨牙一般是在熟睡后,这时口腔内既无食物,唾液分泌也很少,牙齿得不到润滑,只能像推空磨盘一样“干磨”,使牙齿磨耗严重,可使前牙变得短缺而影响美观。后牙咬合面磨成平板状,使牙齿的咀嚼功能降低,引起咀嚼肌疲劳。
时间一长,还会引起牙周病,牙本质过敏症,严重的还可引起牙髓炎、颞下颌关节病。而且,日久天长,在大脑皮层一旦形成了固定的条件反射之后,再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了。所以必须抓紧治疗。
首先,要注意白天不要让小儿玩得过于疲劳、兴奋,指导他们玩得愉快又轻松,尤其在睡觉前1~2个小时,不要开展紧张剧烈的活动。
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的,应注意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应用小剂量镇静药物。
其次,应化验一下大便是否有寄生虫卵,以便进行驱虫治疗。有些小儿虽然大便化验没有虫卵,也不能肯定就是没有虫子,如果在半年之内从未进行过驱虫治疗的也可给予驱虫治疗。
有的人驱虫治疗后仍磨牙,可能由于驱虫不彻底,可以间隔数月后再行驱虫。
另外,注意调节好小儿的日常饮食,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吃饭不要过饱。如有牙齿咬合障碍,慢性牙周炎等,则应去口腔科检查治疗。
对于顽固性小儿磨牙症,可特制一个夜磨牙矫治器,让小儿晚上睡觉时戴上,防止夜间磨牙,保护牙齿。
成人磨牙多是心理受挫 南方日报
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磨牙症多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不少见。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磨牙症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成人磨牙比儿童及青少年磨牙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其危害也同样不可小视。其中精神因素引起的磨牙症尤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曾对80位16~45岁的磨牙症患者和80位无磨牙症的人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
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很小,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因此,有磨牙症的成年人应积极就医。
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磨牙后,应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存在心理障碍,则应该进行自我调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