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去面对就业问题?作为一位医学生毕业
你是本科毕业生吗?如果是的话,下面的信息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不是,那么下面的信息可以在你准备进修时参考!
医科毕业生:总量平衡 就业多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学校的专业教育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大变动中不可能与社会需求完全匹配。 专业对口的趋势明显淡化,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院也是如此。
从医疗卫生系统的情况来看,今年面临医疗保险制度的事实和医药分离减员增效的压力,使医院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少。但随着医药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潜在需求不断涌现。 对医科毕业生而言,供需总量平衡、就业多元化是大趋势。
就目前人才市场来看,难以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形成一种虚假过剩。为此...全部
你是本科毕业生吗?如果是的话,下面的信息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不是,那么下面的信息可以在你准备进修时参考!
医科毕业生:总量平衡 就业多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学校的专业教育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大变动中不可能与社会需求完全匹配。
专业对口的趋势明显淡化,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院也是如此。
从医疗卫生系统的情况来看,今年面临医疗保险制度的事实和医药分离减员增效的压力,使医院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少。但随着医药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潜在需求不断涌现。
对医科毕业生而言,供需总量平衡、就业多元化是大趋势。
就目前人才市场来看,难以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形成一种虚假过剩。为此,医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目标明确
大学生择业目标的确定要从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考虑,如果偏离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的实际能力就会失去优势。
此外,还要正确处理“点”和“位”的关系,要注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2。心态务实
随着人才流动,由市场配置人才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次选择定终生”以成历史。要学会用平常心去面对市场,择业时由更多的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转变为“我能干什么”。
客观的审视自己,合理定位,把握择业期望值。
3。完善自我
鉴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一些有志于在业务上有建树的同学往往以考研作为自己的选择。他们认为: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合理接受自己受教育的计划和选择未来的职业,重新构建相关职业的知识结构,为寻求适合自己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还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一种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化的时代生活中赢得主动,最大限度的发现和把握目标,实现自我。
医科毕业生:缘何昔日受宠,今日受气?
中国青年报 于伟慧
近日,笔者在采访了几场医学招聘会后,发现昔日受宠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如今却在找工作时受到冷遇———中小医院难以“娶”到新人,大部分毕业生又很难“嫁”出去。
读了5年的临床医学,学费、时间都没少花,毕业后大家都想给自己找个好婆家。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的小胡忙着赶了几场学校的招聘会,都是失望而归,手里的简历一份也没发出去。小胡手里拿着一大摞证书,有四六级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驾照、优秀学生干部证书等,按说个人条件并不差。
小胡的家住在武汉,他想找一家本地的医院。谁知武汉的医院没有一家来招人,来的几家医院都是江西、贵州、湖南等地的二甲医院,沿海地区的医院也未露面。
小胡失望地说:“前来招聘的单位都是一些基层医院和一些医药代表机构,较有层次的医疗机构并未出现。
”
同是学医的小邓也未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是医院的档次不高,就是医院的地理位置不好。虽然有几家比较满意的单位,却打出了“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牌子。他曾和同学南下广州找工作,也是空手而归。
来自湖南钢铁公司的一家医院,本想在学校的招聘会上就把人搞掂,医院人事科和主要科室的负责人都来了,并带来了用人指标,双方同意即可当场签合同。可是一些毕业生看到该医院是职工二甲医院,待遇不高,地理位置又不好,在摊位前只是望了望就离开了。
来自贵州的一家县级医院也未能招满计划人数。有个毕业生投了简历,单位对他也很感兴趣,可是要签合同时,他却一再要求予以考虑几日;有几个投了简历的学生,医院又不是很感兴趣,真是双选会难双选。
一位前来应聘的学生对笔者说:“我们不是不想签,而是不敢签,一签就是15年的合同,那不等于把自己卖到那儿了吗?如果毁约就要交十多万块钱。再说了,十几年以后人都老了,还能有什么作为,想跳也跳不动啦。
”
招聘单位也有一本难念的经。贵州这家县级医院负责人说:“其实,一签就签15年,这也是我们没办法的办法。去年医院招了8个人,才一年工夫就走了5个人———3个考研,2个跳槽。刚刚把人培养得差不多,3万元钱一交,立马走人。
所以,我们医院今年宁愿招不到,也不愿再受这个苦,一签就得15年,毁约金翻几倍。不过这样一来,恐怕一个学生也招不来了。”
为何一些医院招不到人,而一些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连年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猛增,就业竞争加剧,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同时,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是原因之一。一些毕业生想留在大中城市工作,对待遇、地域、工作环境期待值都很高。有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最后宁愿选择到大城市医院从事医疗机械、药品的采购销售工作,也不愿到县级医院工作。
就湖北地区来说,医学院校多达六七所。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江汉大学医学院、三峡大学医学院,加之还有几个高职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就达四五千人,有多少个专场、多少家用人单位能接受这四五千人?另外,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医学院校,无形中更增加了就业压力。
另外,医院的用人需求有特殊之处,就是大多要求求职者临床经验丰富。一些医院的现状是:有许多已退休医生延长工龄,加之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已退休又被反聘回去,使医院的更新频率放慢,从而对新生力量的补给要求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自然提高了自己的门槛:要求名牌学校,对本学科发展了解,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甚至有的用人单位提出了能熟练阅读外语学术刊物等要求。这些条件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符合者少之又少。
医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吉大医学院的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学校90%的同学都报名考研,但考上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人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重庆医科大学的一位毕业生告诉记者,学校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报名考研,但考上的也很少,实在考不上,就去做医药销售。
也有一部分屡考不中的人,不得以屈身下嫁基层医院。可在一些地方,基层医院也对他们关了门。为何出现这种怪现象?某市医学院院长曾经搞过一项调查,发现县以下医院的岗位都被一些“赤脚医生”出身的人占据着,正规大学毕业生进基层医院存在一定困难。
那么,就有那么一批人,就业不成,考研不成,就只有在社会上无奈地晃着,或被迫改行。武汉冶金医科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小刘现在呆在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职工医院内,一月工资就300多元,甚至还面临下岗的危险。
现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英语已经丢了很多年的小刘,想考却又力不从心。改行吧,做什么好呢?小刘一脸的无奈与哀怨:“想当初,就不该考医学院。”
只招7年制硕士生能解决就业问题吗?
为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部分地方性院校不得以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那就是不招5年制本科,直接招7年制硕士生。
这样做,地方院校的老师们认为学生的学历高了,就业会容易一些。但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专门主管毕业生工作的易本兴副处长却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地方院校这样改革,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解决,则培养出来的硕士生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这样的毕业生到了社会,一经考验,马上就会显示出差距。
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学历再次贬值,甚至也进一步损坏了学校的品牌效应。这与目前一些学校盲目扩大本科和硕士生的招生情况是一样的。
要想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实力,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各项软硬件措施,才能根本保证学生质量,就业率才能真正上升。
临床医学这个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虚”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
用人单位看重学校品牌
易本兴处长告诉记者,北大医学部2003年共有毕业生850多人,包括本科、7年制硕士和专科生。截至目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0%以上。
易处长称,2003年的就业形势反而好于往年。就本科生的就业状况而言,大多数学生是去了部级、市级、区级单位,去县市工作的毕业生很少,还有一部分是参加考研和申请留学了。除了北京市各大小医院,北大医学部自己还拥有6所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这些医院每年都能接收很大一部分学生。
再来看看北京大学医学部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分配去向表,就更能证明名牌学校毕业生依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谈到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易处长称,医学是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真才识学的要求很高。
普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有时成绩表面上看起来很高,但竞争能力往往比不过名牌大学的差等生。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学生实习机会等条件均无法与名牌大学相比,毕业生的质量当然就不一样。用人单位对医学类毕业生是否是名校毕业,看得很重要。
因为学生到了单位,实际能力很快就能反映出来,不同学校学生差别也很明显,因为一旦招到的学生不满意,后面就会很少甚至不招该学校的毕业生。很多单位之所以容易形成“学校效应”(即同一单位上,受重用的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由此,报考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们又是趋之若骛。例如报考北大医学部、中国药科大学等名牌学校的学生也是逐年增长。在学校办学条件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名牌大学绝不愿意盲目扩招,由此,高报考率带来的自然就是高落选率。
因此,就出现了更多的一年又一年追求名牌大学的艰难考研一族。一名多次考研的落选生就哀怨地向记者感叹:“这样的怪循环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文章来源:中华英才网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