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礼节礼仪

礼仪伴我成长 征文

全部回答

2008-11-22

0 0
    从小开始,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懂得是非善恶,讲文明礼仪,懂得尊敬长辈,爱护晚辈。 那时的我们,点头回应:“我们知道!” 时光流逝,如今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一心埋头于书本课文之中,接受“孔孟之道”,熟读唐诗宋词,这些“纸上谈兵”的道理,似乎淡忘了那些从小就熟悉的为人处世之理。
    呜呼!悲哉!先将视线投向校内。学校,这片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样需要我们的爱护,虽然学校规章制度我们都已熟知,但那些细微末节的小事也体现出了我们当代学生的意识。镜头一:君不见,原本郁郁葱葱的草坪,如今已被践踏出一条长长的小径,真是应验了鲁迅的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看来我们是“深得”其中之意呀!镜头二:丢纸巾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做来却异常困难。瞄准垃圾箱口,准备,发射。进了还好,没进,你就别在指望“发射人”在把它送进垃圾箱了。
  究其原因,很多人会不意味然的回答:“没时间。”“没看见。”推脱之词笔笔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还是有人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别人做,于是我也跟着做。”试问,如果别人想去轻生,您去吗?我们再换个视角,看看红绿灯周围的状况。
  十字路口,正是红灯。一边的汽车,自行车,行人开始穿越,另一边的则在线后等待。只见一位骑车男士左顾右看了一下,见没有管制人员,便“嗖”地横穿过去,看得周围的人都替他捏一把汗。  紧接着,又有一位男士徒步横穿了过去,一个,两个。
  。。。。。越来越多的人“大模大样”地闯了过去,视交通法规为儿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难道没人管理的大街小巷,人们都是这样“不怕死”的吗?在让我们来看看公交车上的情况:拥挤的车内十分闷热,已经人满为患。
  售票员见到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变搀扶着她上了车,还替她“开路”。  没有座位,妇女吃力地握着扶手,一手还要怀抱婴儿,早已满头大汗。“哪位乘客给这对母女让个座?”之后车厢内一片寂静,大家都无动于衷。
  车子上下颠簸,那怀中的婴儿看了真叫人替他担心!终于,另外一位怀抱孩子的父亲牵着孩子的手让出了他两仅有的一个座位。。。。。。带孩子的让带孩子的,看了真让人心寒啊!我不禁要问:这些人的道德感何在?责任感又何在?在校的我们如果连学校都不去爱护,以后如何爱护家庭,走向社会?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不以身作则,孩子们又如何听从父母的教诲?那些“要懂得是非善恶,讲文明礼仪”的话难道只是口号吗?如果只是一种标榜,一种形式,那么我说,它们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家长老师这样苦心教导我们又为哪般?2008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都在向中国人民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应不断完善自我,讲道德,与文明同行,用实际行动证实:我是一个有素质的中国公民。
    。

2008-11-22

91 0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
  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
  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  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答案补充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就必须讲礼仪,有着高素质才能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古人云:“自修齐,至治平”。
  不错,要干大事,就必须先学好礼仪。罗曼 罗兰也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中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就像普列汉若夫所说的“道德的基础并不是对个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答案补充一个有高素质、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祝福。
  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  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进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钱给他,就会在他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
  在一个已经失去勇气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许只要给他一个对生活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生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在生活中,很多不经意间发生的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
  答案补充“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他虽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人敬佩一生。
  比那些满腹经文,却只懂得说,不会做的大人要强百倍。这件小事之所以会被后人所传颂赞扬,就是因为四岁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礼仪。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自大,相反一个无修养、无道德的人,将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就像宣永光所说的那样“无道德,是狗材。无知识无道德,是弃材。既无知识又无道德反自以为有知识有道德,是杀材。
  ”。

2008-11-22

58 0
看看金正昆的白家讲坛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礼节礼仪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礼节礼仪
礼节礼仪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