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环境学

谁能告诉我甘肃省张掖市环境概况?

全部回答

2008-11-14

0 0
    张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张掖地区应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西双礼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之重镇,西北交通之咽喉。张掖自然景色宜人,生产条件优越,是甘肃省商品粮、商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育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全区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张彼市、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6个县(市),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万。  有汉、回、裕固、藏等26个民族。
   全区由北向南按其自然条件大致可为力三个区域:张液市、临泽县和高台县位于走廊平原,海拔1300一1700米,因地势平坦、光热丰富、灌溉便利,是我区王要的灌溉农业区;山丹县和民乐县位于祁连山区走廊平原的过渡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1700~2500米,既育灌溉农业,又有旱作农业;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区,大部分海拔2600一3500米,是河西三大水系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发源地,也是省内高山细毛羊基地。
    区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境内河流年径流量24.6亿立方米,净地下水资源量1.45亿立方米。现有耕地280万亩,森林576.8万亩,草原3257万亩,尚有可开发的荒地420万亩。
  现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育32种,王要有铁、铜、金、煤、石灰石、石膏、花岗石、粘土、白云石、萤石、原盐。  芒硝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张掖古属雍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我国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4千多年前就育先民繁衍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丽111年),武帝在此建郡,张液遂成为军事战略要地,丝绸之路重镇,中西文化交流要道。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西巡,在张液会见27国君王和使臣,西域诸国商贾悉至,交市贸易,史称“万国博览会”,以其宏大规模轰动中外。
    1274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渡罗旅居张掖一年之久。遍布境内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展示张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葱笼的森林,广袤的绿洲,雄伟祁连,绿茵草原,戈壁沙海,晶莹冰川,构绘出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
   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时,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甘、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  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
  该区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整个区域为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登高望远,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獾羊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直,奇石岩岩。
    尚有古寺--钟山寺、古亭点缀于山林巅峰之中。秋日,在悬崖峭壁上盛开的山丹花红艳艳一片,竞相怒放,争奇斗妍。晓日初升,云蒸霞蔚,丛雾飘渺,气象万千。这里日均气温20。3℃,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
  有小黄山之称。为消夏避暑、度假游览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系甘肃省森林公园。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寺寺巷。是张掖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隋朝。
  后称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1712年)国师将自己的住宅慈云精舍改为寺。  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
  清雍正十年(1732年)守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公务之暇,临幸此寺,赐金赐额,令喇嘛刘劳藏重修,命名西来寺。后有地方绅士成龙、客民阎海等捐资,共修楼宇十楹。上有弥勒佛并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护国尊天护法一堂。
    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山门有韦驮、天王像。神态各异,雍容大观。建筑形式及结构:观音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加宽前殿。殿内顶部中心在藻井,并围以绘有各种图案的天花板。藏经楼为单檐硬山顶,两边加卷棚顶,面阔五间,进深五架梁入架橡。
  陪殿面阔三间(11。4米),进深6。2米。  寺内金炉香火,日夜不熄,朝佛礼拜者,络绎不绝。解放后,中央文物考察团就中藻井、壁画、供台、塑像、木刻(宗喀巴等像及金刚座不是木刻)断定:西偏小殿为唐代建筑物,其结构与敦煌元洞相近。
  殿内有壁画21页(唐朝3页,明朝10页,清朝8页),大多剥落不堪,经堂正顶天花板中如藻井与明时北京的智花寺同类,殿内也有明塑,两廊壁画(画佛教故事)是清代画中上品。  金刚殿、观音殿较迟,然亦不出北宋。
  华东某学院教授石扬义赞同此说。1953年天水冯国瑞教授过甘,指山门前的鼓儿石为唐代物(此石花纹作为飞马形),建议政府移文化馆保管。又寺中旧有殒石一块(旧称落星石)。斗大、椭圆形。寺院中原有木刻像5尊,塑像32尊,在塑像中有32臂的佛像一尊。
    佛教有显密二宗,张掖各寺院多属显宗,唯西来寺为密宗。 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草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孙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
     在很早以前,岭国出一个穷孩子,起名叫角如,这个孩子在奇异境界里诞生和长大成人。在岭国英雄云集,赛马争夺王位时,力战群雄,得胜称王,尊号为格萨尔。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
  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
     藏族人民有这样一首诗赞道: 举世英雄格萨尔, 力战群魔定乾坤。 雄狮大王格萨尔, 英雄功绩传千秋。 年轻的格萨尔王登基之后,有着爱国爱民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在岭国百姓中间享有威望。
  在他的统领下,岭国六畜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但内奸晁同十分忌恨格萨尔称王,他暗中私通魔国、霍尔国,魔、霍国王派人到岭国,施妖术,屠杀牲畜,掠夺牧民。  接着木古国残害岭国人民,北亚尔康恶魔路赞抢走王妃,姜国掠夺岭国盐海,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已赢得雄狮大王称号的格萨尔王以雄狮远征不能留,雪山屹然立宇宙。陪伴雪莲有雪山,依靠猛虎勿担忧的决心,为抗敌报国多次远征,亲率嘉察、察香旦马为首的三十三员大将和岭国将士,南征北战。  他从反击入侵的魔国霍尔国开始,一连征战降伏了几十个部落。
  格萨尔王有自己众多的保护神,也有奇妙的随身宝物。他相貌超群,神通广大,可以变化形体,能够预卜先知,极为聪慧博识,无比英勇善战。在他的统率下,岭国人民经过曲折、困难的境遇,战胜了各种妖魔鬼怪,打败了众多强大的敌人。
    格萨尔乔装商人,深入敌巢,力斩群魔救出万民,与爱妃珠妞相逢,岭国上下,欢庆胜利,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好日子。 《格萨尔王传》是著名的世界最长的史诗,长达一千五百多万字。
  这部史诗最初产生于西藏。约在十至十一世纪间,先由一个叫敖尔布·却博伯的喇嘛写出,诵唱于宫庭和寺院中,在漫长的岁月里,经人民口头流传,说唱艺人不断加工充实,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浩繁的规模,成为世界巨著。
    《格萨尔王传》这朵艺术奇葩,不仅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金光灿烂的世界文化瑰宝。 格萨尔王南征北战数十年,在马蹄寺也留下了足迹,阿育王、单于王和格萨尔王在马蹄寺相遇,斗法比武,今兰花坪剑劈石,就是当年格萨尔王用剑劈开之石。
  普光寺马王殿北面有一石窟,原放有一口棺木,棺内安葬格萨尔王属下高王。  高王原来是单于王的一员大将,格萨尔王征服了单于王之后,高王成了格萨尔王的一员战将,战死之后,尸体悬棺葬于马蹄寺。
   目前,格萨尔王殿已经恢复,内塑格萨尔王、珠妞以及33员大将的塑像,成为马蹄寺的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2008-11-15

36 0
生产粮食的地方,甘肃俗称金张掖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环境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环境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环境学
环境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