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编导专业的考研知识.它的英语政治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111学校始建于1954年9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立了博士、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鲜明的特色和独具的优势屹立于全国高校之林。
111学校现设新闻传播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录音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全部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111学校始建于1954年9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立了博士、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鲜明的特色和独具的优势屹立于全国高校之林。
111学校现设新闻传播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录音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等3个成教机构。
下设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录音艺术系、录音技术系、动画艺术系、动画技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科学艺术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38个系。
全校开设68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点,68个学士专业。另创办一个独立学院南广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本、专科生近11,5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500人。
111学校校园占地700余亩,校舍总面积44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计算中心、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以及在国家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基础上建立的现代远程教育网。
拥有一批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传媒特点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3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市场观察—媒介》、《市场观察—广告主》、《当代电影》、《电视艺术》等学术刊物。
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11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教授、学者。专任教师84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
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实施“382人才工程”,造就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梯队。
111学校的科学研究在全国广播电视学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校内设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国际广告研究所、调查统计研究所、IMI市场信息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中心),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中心1个。
111学校通过合作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创办新专业、教授讲学、共同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制作节目等形式,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1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学校发展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
111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50年来,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近6万人,培训在职人员34万多人次。
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已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111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遵循“根植广电系统,依托传媒界,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的思路,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学校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111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是:从现在起,争取用20年时间,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节目制作与节目交流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7号
邮政编码:100024
电话:(010)657791456577937065779319
传真:(010)65779134
网址:
主管部门:教育部
概况: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名为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1958年改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扩建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最高学府。
学校建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国际广告研究所、调查 统计研究所等26个研究机构;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中心。
学校下设新闻传播学院、电视学院、 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录音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继续教育 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共16个二级学院,38个教学系,专业涵盖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 、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学校目前开设69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学 位授予点,1个工程硕士专业授予点,1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 5个高校教师专业学位点。图书馆藏书103万多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千名,正、副教授500多名。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已同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新加坡、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广播电视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或业务 联系。
专业设置: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学、对外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马来语、僧加罗语、越南语、斯瓦希里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荷兰语、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媒体创意、音乐学、艺术设计、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自动化、电子信息
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