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是什么意思?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是什么意思?【出处】:《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盗跖是好人坏人啊?

全部回答

2009-12-19

0 0
     释义:禀报的人入内通报,盗跖听说孔子求见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 人物简历:   盗跖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相传是当时贤臣柳下惠的弟弟,系春秋、战国之际奴隶起义领袖。
  “跖”一作“?”。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盗跖”和“桀跖”。     生平介绍: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
  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春秋。
  隐公八年》有:“冬,无骸卒,羽父请谥与族”而引出一段关于姓氏起源的讨论,而司空无骸就被赐姓展,也就是鲁国展姓的始祖,柳下惠,又名展季,是司空无骸的儿子,而盗跖则是和孔子同一时代的人物,应该是在昭公到哀公之间,和柳下惠相差11代鲁国君主。
       盗跖因为是盗贼的祖先,其实柳下季是公元前700多年的人物,而盗跖最多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差一百多年,所以盗跖最多是柳下季的后代而不会是他的兄弟。只是在《庄子》中提过。
  许多史学家说盗跖根本是虚构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盗跖可说是盗贼中的英雄人物,唱响中国盗贼数千年宣传口号的“盗亦有道”,水浒中打的“替天行道”就是严格贯彻这一精神。  还有就是盗跖把圣人孔子给骂的哑口无言,也算给盗贼长了脸。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