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急!! 高二政治哲学问题两选择

  1。“菩萨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一佛家俚语的观点是属于( )A 机械唯物论 B 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C 可知论的观点D 客观唯心的观点( 希望能解释这句话, 并给出满意答案)2。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 思维决定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点C 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参考答案:D,D 希望给出分析解释,谢谢)。

全部回答

2009-09-11

0 0
    1。 選 D, 唯心的典型例子,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把精神、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东西。 不同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意志当作世界的本原,当作第一性、决定一切的东西。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个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此題的大背景是佛, 故是客觀唯心主義。
     其它補充: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直譯: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深一點譯是: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  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再解 : 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  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
  而 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 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 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要高明得多。 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 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 物可供人“勤拂试”。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 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
  是即相离相,无相无 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边,而亦空有二边的。   所以说,这禅诗是在六祖亲证菩提之前的诗,并不代表他 后来亲证菩提后,对佛法的正确认识。 2。
   選D。 客觀唯心主義。 B,C立可排除, 至於A, 如果隻就做這一題?碇v, 心誠?t靈, 心不誠?t不靈, 所以心不是第一位的, 即??人的心不是第一位的。   如第一題的解?, 不把??人的心?第一位, 所以不是主觀唯心主義。
   所以選D。 D的說法其??也就是說在心之外要有??神的寄托。 即是客觀的唯心主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