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高考

填报志愿

我是文科生,可以选报哪些专业呢?我是女生。帮忙参考一下

全部回答

2009-06-17

0 0
    中文及新闻类专业   中文专业素有“万金油”之称,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阔,以秘书职业为例——哪个行业、哪个单位少得了秘书?而语文作为学校教育基础课程,做一位语文教师也是中文毕业生的一大志愿。
  广而看之,中文专业有很多同学按照自己的特长投身于出版业、广告业、策划业等。  中文是公认的最基本、适用性最强的专业,在各地的人才需求榜上,高居不下。   也就是由于中文专业具有宽阔的就业前景,招聘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也比较看重学校背景和个人特长。
  一般来说,文科类和综合性大学的中文毕业生会比理工院校的文科生“走俏”些。为什么?教学实力强,名师出高徒!合适的专业与合适的学校搭配好了,威力倍增。  第二点是个人特长,每年的中文专业毕业生都很多,竞争也激烈。
  相对其他专业,中文学生除在学习成绩之外,可拥有的东西很多——能写的同学拿出已发表的作品,善辩的同学捧出演讲获奖证书,其他的如书画特长、歌舞特长,都是单位所欢迎的。正因为不是理工科的技术型人才,才需要更强大的“软件”。
       中文专业历年招生都比较平稳,报考时可参考目标学校的近几年录取分数。下定决心通过中文专业找个好工作的同学,最好看清自己身上是否有多才多艺的潜质,努力奋斗,挑个名气旺的好大学!   新闻传播类专业是近几年来的红火专业,招生分数一般都高于中文专业。
    新闻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编辑、记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相当高。在进入新闻出版界、广告策划界时,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比中文专业的同学更具优势,毕竟是根正苗红的科班出身嘛!在竞聘秘书职位时,也都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对于中文的安静平和,新闻专业对学生的性格、眼界要求更高。  做记者的,必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才能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沟通。而与人沟通更是编辑能力的重要组成,组稿、约稿都要沟通好才能得到合适的好稿子。
     新闻出版业光辉的背后是编辑记者呕心沥血的付出。为了站在时代的前沿,做好社会的旗帜,没有人敢过多地享受闲适,“充电”是永远的工作;为了赶出版时间、赶市场,无论是做报纸、杂志还是编汇图书,加班都是常事;为了抢新闻,抢好选题,出差也是常事。
    而随着对社会黑暗面曝光力度的增长,记者已被列入“危险职业”当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记者不变的职业准则。   编辑记者的高收入高地位是有前提的:能写、会说,敏锐、博学,还有坚忍的性格和强健的身体。
  如果你具备以上条件,那么,向前冲吧!   外语类专业   外语类专业向来是有语言天赋的文科生的一大选择。     伴随着国际间的合作与融合,语言作为外交工具,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不但外事部门,外资、合资企业需要外语人才,许多行业都与国际合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更使各级政府都加强了对外开放力度;朝阳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一切从娃娃抓起”的思想使外语教育热潮生生不息;各类商机频现,也将许多渴望有作为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引入了学外语潮中……   在外语语种上,我们推荐英语、日语、法语和小语种专业。
    这些语种都是与它们的母语国家的发达程度或与中国的合作紧密程度息息相关的。   英语是大语种,全国各地的需求量都比较大。而日语在北方较有市场。法语前几年不见得红火,但随着中法两国的交好,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语种专业主要指东南亚语种,如越南语、老挝语、泰语、缅甸语等,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永久性落户广西南宁,表明了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关系已稳定并将迅速发展。  这些语种专业在南方市场比较大,但开设的学校较少,在全国都形成了“热销”局面。
     在学校选择上,英语只要选择院校名气不错的就好;日语和法语最好选择外语类院校,针对性强,容易就业;小语种学校开设得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但鉴于目前的火爆形势,可以忽略学校的名气。     法学类专业   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是它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律专业人才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国寡民”的时候自然不看重法律,因为基本没有什么复杂的纠纷或案件。但在国盛民强的今天,人们法律意识空前增强,遇上什么事都喜欢向法律“要个说法”。
    企业学法,一为守法,因为现在一切“有法必依”,法令重于泰山,马虎不得;二为维权,事多了,纠纷也跟着多起来,《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一个都不能少。所以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已不再是新鲜事,有的企业甚至在招聘秘书时注明“法律专业优先”——一人两用。
  人们已开始挺起腰杆用法,出了什么事情常常想到“打官司”,一些报纸报道的“民告官”事件就是法律的深入运用。     法院、检察院门上的国徽更加威严,律师行业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大学里法律类专业通称“法学”,录取分数也是较高。在学校选择上,以综合性大学和政法类大学为佳。   逻辑思维好、善于思考、沉着大方的同学适合选择法律专业。   管理类专业   管理类许多专业自然是文理兼招的,但更倾向于文科生。
    管理类专业大致分为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人力资源管理,可谓“新贵”专业。   过去大学生是“包分配”的,社会只存在简单的人事管理。但随着改革的风起云涌,分配制度烟消云散,“双向选择”成为主流,人力资源管理开始提上议程。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识别、选拔、使用、培养人才及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制订相适应的薪酬和最能调动人才积极性的规章制度;给这些人才找到最合适的岗位,帮助他们最快速最平稳地成长。
     无论你是什么专业的人才,在应聘时面试我们的主考官中,必定有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责人。主考官们根据职位的不同巧妙地设置考题,有的于细微处见品质,有的于言谈间看能力,有的于答卷中知潜力……这是一个产生“伯乐”的行业。
       就目前的国情来看,在近几年内,吸纳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以各类大中型企业为主,包括外企、国企和民企。这些地方,因为知人善用,有许多人力资源工作者成长为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职业经理人,步入金领阶层。
     学这行,少不了亲和力和一颗宽容豁达的心!(  新闻系:先甜后苦   小何?上海市某著名媒体记者,名牌高校新闻系毕业    新闻系其实一句话: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直到毕了业才知道原来都是金玉良言。
    读书期间,不少人就在外面兼职,或帮报社写写稿子,或到广告公司做文案。在新闻系读了四年,学的都是新闻类的专业课程,极少涉及理科的内容,感觉学得好,既长经验又能赚点零花钱。
  经常是偌大的一个教室,只有寥寥的十几个人,老师也很无奈。   基本上,新闻系的人是越来越懒了,这从起床时间和叫外卖的频率就可以看出来了。  但我们也有很勤快的时候,那就是实习。
  选择实习位的时候,大家都想进大报大台,但往往这样的地方条件都很苛刻——既没工资补贴,又要拼命干活。  记得我的实习是在某电视台度过的,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下班,每周还要有两天提前一小时去做简报。
  整个人每天都疲惫得不得了,就开始很怀念校园里的生活。  也是这种时候,才开始感觉学的东西是很有用处的。那些新闻理念、新闻写作都派上了用场。   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更是感觉这些专业知识的用处。
  因为一般的单位都不会花力气来培养你的。说到就业,新闻系近年来的形势不如往年,因为读的人实在太多了,还有南大、武大的人来抢我们的“生意”。  但总体的情况是:上海男生好于外地男生,女生不如男生容易找工作。
  不过,作为过来人,我想提醒一下有意向要报考新闻系的学生们,如果想形成自己的个性或者习惯于放荡不羁的话,建议考虑改一下或者换一个专业,因为做一个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从。   出国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中文系:“万金油”   语 雁?上海市某高校中系三年级在读学生   虽然别人都说中文系是文科的“老大”,但其实我们系挺尴尬的,做研究工作吧,就要研究什么甲骨文;直接找工作吧,又很难找到满意的。
    我的师兄师姐们大多都在和新闻、外语系的人争,但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还有一批人是要去做文秘的。我不是贬低文秘,但想想读了四年,甚至更多年的大学,还是去给人家打打字、接接电话的,心里总是不舒服。
     我现在读大三,三年当中,学了不少的语言方面的东西,当然,大多数都是语言研究类的。  我本身对这些都很感兴趣,因此学得比较有乐趣。但我也看到周围的一些人,别是男生,过得并不是很开心。
  但是到找工作的时候,师兄的情况总是比师姐乐观。所以我觉得,男生来学中文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出路还是很光明的。   出国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哲学系:找工作难   小王(上海市某高校哲学系大四学生,现已直升研究生)   我们专业里有一句很有趣的话,叫“听课没必要,考试不重要”,怎么说呢,在我们这个专业里面很少有点名的课,考试一般也是论文的形式,偶尔会有一些开卷考,闭卷考很多。
    所以其实成绩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拿对成绩要求最高的直升研究生来说,也往往是成绩好的不一定能直研,直研的不一定是成绩好的。导师最看重的其实还是你的面试表现。   找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就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除了公务员、新闻出版之外,对我们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不对口的,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系的就业率在学校排名都是比较靠后的,倒是我们系里另外一个专业:宗教专业,虽然基本所有同学都是调剂进去的,但是由于上海民族宗教办公室每年都招收不少人,所以就业形势反而要比我们好得多。
       出国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历史系:发展空间小   小刘(上海市某高校历史系大四学生,已经考取经济学院研究生)   跟我们在一起的还有考古专业,大家都是很轻松地过到现在,但望望前途似乎什么都看不到。
    其实这很简单,想想就知道了,现在社会发到这个程度,钻研历史的人越来越少,这并不给我们创造多少的发展空间。虽然当初有的人是因为高中里喜欢学历史才进来的,但大多数人提起前途还是多少有点后悔的。
     我们系每年都会有不少人考研,考的大多是外系的。毕竟没几个人会期望着像《夺宝奇兵》一样地找到宝藏。  虽然招生简章上面说,毕业之后可以进各级科学研究机构、党政机关等地方,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要靠自己业余时间努力的,专业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电视剧《男才女貌》里就很际,几个历史系的毕业生不就为了一份工作搞得焦头烂额的吗?   出国指数:★★★   科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社会学系:出国容易   小李(上海市某高校社会学三学生)   常常有人问我“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紧接着一句就是“那将来毕业后干什么呢?”现在又有人来问了,看来社会学在中国真是鲜为人知啊,我就再说一遍吧。
       先说社会学是学什么的,我的感觉就是——什么都学,开张课表给你们看看就知道了:社会调查研究、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两性社会学等等,好像除概论外基本上就是把其它的一门学科和社会学联系起来就是我们专业的一门课程。
     再说说毕业后干什么,和大多数没什么针对性的文科专业一样,有一些同学会去考公务员,还有么就是去市场调查公司做,再别的就都不对口了,干什么的都有,基本上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但真对口的是考研,然后留校做教师或进社科院之类的地方,去做学术研究,要么就出国,社会学出国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美国,那里的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有社会学专业,有不少同学就是为了出国才读社会学的。
     出国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英语系:国内赚钱   小毛(上海市某高校英语系大四学生,已与某著名外企签订业协议)   我们这个系,怎么说呢?用一句上海话来说,叫“百搭”,和什么都点联系,但是没有什么具体的能力,一般来说,由于学院的优势,我们专业一般每个同学都会学习两门以上的外语,到了毕业的时候,手中拿着一张英语专业八级的证书,再加上一门其他语言的证书,找个工作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薪水都比较丰厚。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学外语的,出国应该比较容易,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出国是最不容易的,你想想看,人家美国那么多人,哪一个不会说英语啊,人家要你一个只会说英语的人去干什么?   出国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波斯语系:奇货可居   小李(上海市某语言学校   波斯语系三年级学生)   我们这个专业的,其实真正自己考试进来的人很少,一个系里一半以上的人是保送的,主要是来自各地的外语附中,作为我们,平时最主要的苦恼是使用自己所学习语言的国家不多,交往又少,所以学习资料相比英语、日语专业感觉很少,教师多数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外,一旦有教师缺课,基本没什么人代课。
       学校招生时介绍说毕业后有的去外经贸,有的去国际广播电台,有的去驻的新闻社、办事处和领事馆什么的,真正进来了才知道,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地方,真正能进去同学很少,只有顶尖的一小部分同学,大部分的同学只能做英语类或非语言类的工作,不过我们这个专业有个好处,如果你一旦找到对口岗位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报酬一般也比较丰厚。
       出国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法律系:“大本”不够   小赵(上海市某高校法律专业大三学生)   考上法律系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因为在人们心里,法律系是一个前途光明的地方。
    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里,绝大多数课程都是讲一些条款和案例,有老师讲得很好,听起来很有思的,但如果碰上个别的老师,就成了“念经”了。外人看起来好像我们学的东西都很充实,用处好像也很大,但其实自己读下来才知道,这些东西都很浅,是一些纯理论的概念,并不实用。
     现在,我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都在忙着读书,对于外面的兼职之类的东西几乎时间去管。  读法律是件很累的事情,本科读下来基本是没什么成效的。   我曾在一家很小的地方法院实习过,每天早早上班,帮人家处理一些最基本的接待、文字工作,根本接触不到实质性的业务。
  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了带我的老师,是不是自己的水不够,才得不到信任的。老师跟我说,他们这从来不招本科毕业生,而像我这样的实习生就更加没机会了。     所以说,考上法律系只是一个开始,并不像想像中那样可以风光地站在法庭上舌战群雄。
  我们系本科毕业后多去律师事务所,还有四大会计事务所和机关、公司,想去法院的话就要努力考研究生了。   出指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日语系:先苦后甜   小胡(上海市某高校日语系大二学生)  高考的时候,我报的是经济系,但高考失误,只进了这个普通学校的日语系。
    其实我对语言并没有什么天分,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既然考上了就尽力读吧。学了三年,感觉很苦,大学的生活我们来说基本上跟高中没什么区别,每天还是要面对大量的课程和作业,要背诵课文、默写单词、练习听力,等,好多功课着去。
  想出去做做兼职都是不可能的。   虽然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跟我一样的情况,起初都没有想过要来学日语,是我们都明白,学语言的出路还不错的。  我们现在不少同学都考出了日语一级,有了这张证书在手里,进日资企业并不是很难。
  如果本身的素质不错,注重培养一下自己的社会经验,毕业后的薪资是很可观的。   对于即将走进日语系的学弟学妹们,我想提醒一下,无论是本身对语言感兴趣或是被动的,都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俗语不是说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出国数:★★★★   科研指数:★★   就业指数:★★★★★   薪资指数:★★★★★ ?⒖?⒖家幌隆?。

2009-06-17

79 0
公共文化事业管理

2009-06-16

74 0
律师不错的哦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高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高考
考研
小学教育
中考
高考
高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