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艾滋病感染者在全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d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1981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从一男性同性恋者分离到一株新反转录病毒LAV,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Galb也从AIDS病人分离到反转录病毒HTLV-Ⅲ,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其二者统t一命名为HIV。 现发现HIV可分为HIV-I和HIV-2二种变型。当前世界上AIDS主要由HIV-1引起。1986年在非洲分离到HIV-2后。已证实其...全部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d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1981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从一男性同性恋者分离到一株新反转录病毒LAV,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Galb也从AIDS病人分离到反转录病毒HTLV-Ⅲ,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其二者统t一命名为HIV。
现发现HIV可分为HIV-I和HIV-2二种变型。当前世界上AIDS主要由HIV-1引起。1986年在非洲分离到HIV-2后。已证实其有较高的感染率,现已在美洲、印度、欧洲、日本等地均有发现。
我国发现7种HIV-1亚型,包括B,C和E3种。目前已知HIV-1型有8种亚型:A、B、C、D、E、F、H、O。不同地区亚型分布亦不同。 (一)国外流行概况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AIDS病人以来,目前AIDS已在全球广泛流行,到1997年12月全球累积报告AIDS病例已接近190万例,分布于全球5大洲210多个国家,全球HIV感染人数估计达3060万,其中2950万为成年人,这些人中41%为妇女,估计全球有1%的15~49岁成年人感染了HIV,有75%是因与异性性交引起。
在感染者中有110万为15岁以下的儿童,有90%以上的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1997年全球HIV新感染者达580万.儿童有59万,每天约有16000人感染。到2000年,全球可有4000万感染者。
至1997年全球AIDS累积死亡数达1170万,成人900万,儿童270万。仅1997年就达230万,其中15岁以下者46万。婴儿、儿童感染者中90%以上系因母婴传播所致。 联合国艾滋病防治组织在日内瓦发表报告称,2003年艾滋病毒感染新例达到近550万宗,使全世界艾滋病毒携带者(HIV)和病人(AIDS)数量达到3430万人。
报告指出,除非出现奇迹,大部分病人将在今后10年内死亡。自人类发现艾滋病后,已有1880万人死于该绝症,其中2003年的死亡人数为280万人。报告还说,艾滋病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人类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灾难性影响,特别指出对婴儿、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人类估计寿命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尽管非洲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截至2003年底,已累计共有266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发病人数为世界之首,约占全球感染者和患者总数的65%。2003年,新病人仍然以撒哈拉以南地区几个国家的人数最多,为320万人,死亡230万人,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峻的地区。
该地区艾滋病流行比例高于其他地区,成年人中每5个人就有1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的患病率更是高达40%。此外,莱索托、津巴布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也是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国家。
艾滋病病毒在非洲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是性传播,另有一小部分是通过不安全输血和注射传播的。妇女是该地区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特别是年龄在15~24岁的女性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同年龄段男性的2。
5倍。 亚洲——世界第二大艾滋病传播地区 2003年,亚洲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到740万,其中100多万为新增病例,并有50万人死亡。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印度的状况相对严重,新增病例高达30万,病毒感染者有300多万,目前其艾滋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
在10年前几乎没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亚,如今艾滋病患者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艾滋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以上。 在亚太地区的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艾滋病正在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等特殊人群中流行。
如在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和印度一些地区的静脉吸毒者中,已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恋者和泰国的妓女中,艾滋病患者比例高达14%。在泰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已从过去的卖淫活动扩展到婚外恋和青少年性行为。
此外,一些南太平洋岛国由于缺乏防治知识和保护措施,也开始呈现出艾滋病蔓延的迹象。由于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在未来,亚洲很可能取代非洲,成为艾滋病最大的播散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艾滋病在不断蔓延 该地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有200多万人,并有10万人在2003年死亡。
中美洲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这一地区国家与北美国家的人口中转地,加上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高度的人口流动,成为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地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异性性行为,在边缘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最为严重和集中。
东欧和中亚——艾滋病增长最快的地区 在俄罗斯,病毒感染者达100多万,与此同时,艾滋病也在不断向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摩尔达维亚等国蔓延。 1994年之前,东欧和中亚没有一个国家报告过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现在这一疾病却在该地区迅速蔓延。
在独联体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数是青年人,而且主要发生在静脉吸毒者中。近年来,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欧洲艾滋病传播速度最快的国家。注射毒品和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等因素,使东欧和中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西欧及美、加、日、澳等国——继续受到艾滋病的威胁 2003年,主要发达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160万,其中新增病例8万。同时,由于发达国家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已由2002年的2。
3万下降到2003年的1。8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在这些高收入国家,吸毒和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流行情况 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以来,至1998年6月全国感染HIV人数达10676例,其中301伪为AIDS病人。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HIV感染者的报告。 截止2003年12月,累计报告HIV/AIDS 62159例,其中AIDS 8742例,死亡2359人。估计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2万(85万-120万),现存活84万(65万-102万),其中AIDS患者约8万。
地区分布特点是:西部地区感染多因吸毒引起,其中云南最高;中部地区多因采供血和应用血液制品而感染;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所致。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