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佛陀所教导的末法时期众生四依四不依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9-01-31

0 0
    梵语catva^ri pratisaran!a^ni。指四种依止之项目。依,依止、依凭之义。于经论中约分五类,即法四依、行四依、人四依、说四依、身土四依。   (一)法四依: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种正法。
  又称四依四不依。包含四依与四不依,即: (一)依法不依人(梵dharma -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na pudgala-pratisaran!ena ),又作随法不随人、归于法而不取人。
    谓修道者当以教法为依,不可以人为依。若其人虽为凡夫,或外道,而所说之理契合于正法,亦可信受奉行;反之,若其人虽现相好具足之佛身,而所说者不契合于正法,则自当舍离而不可以之为依止。
  (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梵ni^ta^rtha -su^tra-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 na neya^rtha-su^tra-pratisaran!ena ),又作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归于要经不迷惑。
    谓三藏中有了义经、不了义经,修道者当以明示中道实相义之决定了义经为依,不可以不了义经为依。(三)依义不依语(梵artha -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 na vyan~jana-pratisaran!ena ),又作随义不随字、取义不取语。
    谓修道者当以中道第一义为依,不可以文字、语言之表现为依。(四)依智不依识(梵jn~a^na -pratisaran!ena bhavitavyam!na vijn~a^na-pratisaran!ena ),又作随智不随识、归慧不取所识。
  谓修道者当以真智慧为依,不可以人间情识为依。  [南本大般涅??经卷六、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九、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大智度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大乘义章卷十一、释门归敬仪卷上]   (二)行四依:修行者所依止之四种行法。
  又称四依法。此四种行法,是入道之缘,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称行四依。又以能生圣道,为圣道之种子,故称四圣种。  即:(一) 着粪扫衣。(二)常行乞食。(三)依树下坐。(四)用陈腐药。
  陈腐药,又作腐尿药,系指由排泄物制成之药物,或将牛尿与大黄果埋入土中,待发酵后再食用,为比丘发病时所依用之药物。或谓陈腐药乃指人所舍弃不用之各类药材。若依止此四者而修行,能令人安于不贪爱、无执着之生活。
    (参阅‘四圣种’、‘陈弃药’)   (三)人四依:为众生所信赖而堪于依止之四种人。又称四依大士、四依菩萨。即:(一)出世凡夫,指具烦恼性之人(三贤四善根)。(二)须陀洹(预流果)、斯陀含(一来果)之人。
  (三)阿那含(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此四种人能利益世间、安乐人天,故能为众生所依止。  大乘诸师对四依菩萨与大乘修行阶位之配列,有多种说法,如法华玄义卷五上载,五品、十信之人为初依,十住之人为二依,十行、十回向之人为三依,十地、等觉之人为四依。
  又据涅??论载,初欢喜地为初依,六地为二依,八地为三依,第十法云地为四依。[南本大般涅??经卷六、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之一、大乘义章卷十一](参阅‘四向四果’)   (四)说四依:佛说法之四依,即依于令入、相、对治、转变等四种密意而说法。
    玄奘译之摄大乘论本称之为四秘密。(参阅‘四秘密’)   (五)身土四依:佛身之四依,即:(一)色身依色相土,(二)色身依法性土,(三)法身依法性土,(四)法身依色相土。
  [华严经疏卷十](参阅‘身土四依’) 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一切佛法即是法性。  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
  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语及能说故。
    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况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
  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子。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  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
  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
    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依智不依识者。
  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  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
  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 了义者名为菩萨。  真实智慧随于自心。
  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
  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  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
  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复次依义者。
    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 如来常者名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
  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若有人以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  是故依义不依于语。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
  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x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  是名了义。
  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
  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亦烧。  一切无常者涅??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以知时故说轻为重说重为轻。
  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  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
  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
    如是三分亦不应依。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
  

2009-01-31

83 0
阿弥陀佛 四依四不依,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在很多经典里佛都提到过,比如维摩诘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