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白日”做何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鹳雀楼高要好联(图)
(2006-06-06 06:31:17)
河东鹳雀楼建成后,有关方面举办了“鹳雀楼海内外大征联”活动,这自然是一项很有意义之举。 名楼须得配佳联,鹳雀楼没有佳联自然是不行的。若征得意境优美而气势非凡之联,必定为该楼增...全部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鹳雀楼高要好联(图)
(2006-06-06 06:31:17)
河东鹳雀楼建成后,有关方面举办了“鹳雀楼海内外大征联”活动,这自然是一项很有意义之举。
名楼须得配佳联,鹳雀楼没有佳联自然是不行的。若征得意境优美而气势非凡之联,必定为该楼增色不少。
征联活动已经结束,从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15000多副应征联中,评选出十八副佳作。列在第一名者,即被认为最好的一副为:“襟星月而披风雨,控秦晋而凌覆载,华夏立雄威,且矫矫西行,我欲登楼追落日;借诗文以傲古今,铭盛衰以鉴春秋,山川生壮慨,问滔滔东去,谁曾击柱俯黄河?”细品味,此联算不上佳联。
上联叙鹳雀楼之高与地理位置后,以“我欲登楼追落日”作结,下联说楼以诗传和见证历史盛衰,以“谁曾击柱俯黄河”作结,意境皆欠佳,也谈不上气势。上联开头的“披风雨”和下联末的“俯黄河”,造意均平平。
任何楼观,乃至房舍树木,皆披风雨,何可单用来赞美鹳雀楼?不但鹳雀楼上,便是各处河边建筑乃至山坡,都经常有人俯望黄河,“谁曾”问得也太无力。对联炼字须十分讲究。鹳雀楼为登赏之楼,非要塞要道之建筑,所以上联之“控”字未当。
即使鹳雀楼可扼要道,其本身在晋,也只能说“控秦”而不当说“控秦晋”。“凌覆载”三字大可商榷。覆载,出《礼记》,即天覆地载,指天地,苏东坡诗的“覆载内”即指天地之间。所以“凌覆载”颇不可解。有人解释说,作者在这里以“覆载”“代指黄河”,自然不无牵强。
再者,古来“凌江”“凌河”指渡江、渡河,说鹳雀楼“凌”黄河,则更不可解。“华夏立雄伟”的“立”字,无论指树其雄伟,还是指楼之矗立,总之用得不好,明显给人以凑对之感。“矫矫西行”,未知何意,据一评委解释,是在说“太阳不顾一切地向西而去”。
没有提到何物阻止太阳西行或太阳西行遇何困难,“不顾一切”从何而言?再说,太阳西去,如何登楼而“追”呢?只上联中,可议之处便如此之多。下联最可议者,为“击柱”二字。有评委猜测说,“击柱”当为“拍击楼柱”的意思。
联中之词,岂能如此生造?此同另一佳联以“雀阁”指鹳雀楼一样,才力不济之故也。
最佳之联尚且如此,则其他佳联可知。将这样的联镌于鹳雀楼上,古人有知,定会惊诧而失笑的。我们来看看江南三大名楼的清人之联。
何绍基岳阳楼联:“一楼何奇牎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气势宏大而深寓其感。
满族萨迎阿黄鹤楼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具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是何等气魄。就连湘军将领刘坤一的滕王阁联,也颇有韵致:“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此等佳联,方堪配名楼。
对联同诗词一样,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须以意境、气势取胜,而且字句必须高雅精当,读来流畅。名楼之联,最忌只是介绍该楼的形制和历史,也不能只是描述该楼的壮观和景致。这样,从内容上讲,便成景点介绍了,从文字上看,则难免堆砌词藻之嫌。
如另一副佳联:“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便纯粹是赞美景色的旅游推荐了。又如:“俯瞰黄河,脉流九曲,膏泽八荒,浪奔万里,涛叠百重,浩浩然,胸次顿开何倜傥;仰瞻灵岫,峰险千寻,气雄五老,岚秀十洲,嶂奇三省,巍巍者,脊梁劲挺自峥嵘。
”明显给人以堆砌之感,而且上下联的末句,意又相近。至于备受某评委称赞的“登楼弹月,兰雪堂除,西望长安千古地;把酒吟风,杏花村渡,中流永济一方天。”一联,则无意境可言,甚至教人不知所云。况且,秦晋大通道、铁牛所守的蒲津渡,岂可称为“村渡”?上引一联中的“栖身”,显然是为了对“转首”,而将前人所云“栖息”改作“栖身”,等于说鹳雀居住在楼中。
这与另一佳联为了平仄而将“舜都”改作“尧都”一样,都还只是处于较低的技术层面,顾此而失彼。耗资数十万元而选得这样一些欠佳之联,实在出人所料。
观各处名胜,凡所留古人之联,皆佳。而新镌之联,却鲜有佳者。
如今为何没有佳联呢?这是一个使当代文坛尴尬不已的问题。答案当然很简单:读古人书甚少而力难逮也。其实,如今也不是绝对没有佳联。就在永济一位诗人打电话给中镇诗社诗联工作室征求对所选佳联评价时,该室诸诗人正作诗酒雅聚,于是便谈到了鹳雀楼联,而各有所作。
杨启宇联为:“子安作序,崔颢题诗,希文撰记,落落三贤,各领风骚,不尽长江流万古;白日依山,黄河入海,鹳雀凌霄,寥寥廿字,更传绝唱,欲穷远目上层楼。”抓住中国四大名楼均以文传之特点,上联并列江南三大名楼之名篇,下联集中谈鹳雀楼王之涣诗,以一个“更”字着力突出。
此联甚佳,大胜于所选“最佳之联”,所以江浙名流王翼奇誉为三英战吕布、一楼对三楼。于钟珩联为:“登斯楼也,三省风物奔来眼底;不亦乐乎?千秋诗情澹宕心头。”上下联皆谈登楼之所得,而衔接甚妙,有似诗中之流水对。
王玉祥联为:“当时哲思中来,手眼胸襟,一篇不朽王之涣;仍旧大河东去,烟波风雨,万里堪登鹳雀楼。”意蕴、气势并胜。王邦建联为:“鹳雀可归来,看白日依山,黄河入海;风光宜独擅,有诗人写句,雅士登楼。
”冲淡而耐咀嚼。未登过鹳雀楼的方可,亦有联:“依旧黄河白日,千古绝唱,季陵去后谁为继?重新汉韵唐风,一楼凌霄,鹳雀翔时我来登。”“谁为继”,是其感慨。“我来登”,则含几分自信,亦正是此联佳处。
交卷最快的要数曹长河王蛰堪二人,很有些像曹子建七步成诗。王蛰堪联似文人词:“长忆黄河入海,能几度清游,但许联吟重作赋;恰逢白日依山,对千年胜迹,端应把袂快登楼。”曹长河联则如白话诗:“鹳雀重修,平添了升腾气象;层楼更上,多看些大好河山。
”虽为急就章,但均工稳而有意味。
位居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究竟应镌刻怎样的联,才不会为游人所笑,才不至于同江南三大名楼之联相比而黯然失色,自然不能不引起山西文化界的关注。
马斗全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闫芳芳)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