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由6。3亿吨增长到18亿吨,增长了 180%还多。在此期间的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了约90%,这样看来是人均粮食呈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世界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民以食为天”,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较为保守地估计,全世界每年要新增人口 8000万至9000万。而为了养活这些新增的人口,粮食总产量必须加倍增长,这对亚洲和非洲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地区,更为严峻紧迫。 早在1992年,科学家们就发出过警告:应特别注意菲律宾、印度等国家水稻品种的衰退,粮食产...全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由6。3亿吨增长到18亿吨,增长了 180%还多。在此期间的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了约90%,这样看来是人均粮食呈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世界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民以食为天”,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较为保守地估计,全世界每年要新增人口 8000万至9000万。而为了养活这些新增的人口,粮食总产量必须加倍增长,这对亚洲和非洲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地区,更为严峻紧迫。
早在1992年,科学家们就发出过警告:应特别注意菲律宾、印度等国家水稻品种的衰退,粮食产量已经发生缓慢而持续的下降。在人口最多的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几乎不再可能拥有新的耕地,而永久性失去的土地却逐年增多。
目前在亚洲很多国家业已出现了粮食供应的潜在危机:拥有近6亿人口的非洲,粮食危机早已是持续多年的严酷现实了。目前全世界大约有8亿人口缺少粮食,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去了2亿。全球有 88个国家属于缺粮国,其中有44个在非洲,23个在亚太地区,9个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12个在欧洲。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饥饿及营养不良人口在持续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由于地理优势、科技发达,生产的粮食又“消化”不完,卖不出去,如美国、加拿大、法国及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管剩余的粮食,以至他们有减少粮食生产的想法。
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革命措施,曾给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推动力。从中世纪的三田制、is世纪的轮作制,到化肥的使用以及“绿色革命”,等等,都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这些措施都没有摆脱特定的生产力方式,因而粮食产量的极限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土地还在荒漠化,水土还在流失,全球城市化速度还在加速进行。每年全世界永久性丧失的耕地多达700万公顷,在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下,要走出人口众多而又食品匮乏的困境,人类现在已经认识到,控制人口无限增长已经迫在眉睫,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的情况与世界类似,甚至更加严峻。在中国这块占世界7% 的可耕地上,生活着占世界25%的人口。目前,中国约有耕地20亿亩,人均不到2亩,只达到世界人均数的一半。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从年产1000多亿千克增加到1994年的4500亿千克左右。
1995年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3。1%,然而,人口从4。5亿却猛增到现今的13亿多,结果导致了人均粮食的占有水平增长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才恢复到清朝后期的人均水平。
1984年,我们创了人均400千克的纪录,之后又徘徊不前。到1995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下降到374千克。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人均耕地达到50亩,虽然亩产很低,但是人均占有粮食量却与现代相接近。
中国政府看到人口过快增长的危险,从70年代起就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生育水平已降到20世纪60年代的1/3,出生率从1963年最高的46%,已下降到1996年的16。
98%。随着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婴儿陆续进人婚育年龄,出生率还将持续下降。1991年,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生产力及人口承载研究》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髙应控制在16亿左右, 绝不能超过17亿。
”全国人大环境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和国家环保局顾问、环境经济学家李金昌教授于1991年初合著的《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6亿左右9”可见,16亿〜17亿人口是中国的一条“生命线”。
而今,我们距离这条生命线只有4亿〜5亿的人口数量,时间不过20〜30年而已。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