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详细介绍一下苏联俄罗斯SS-2
可以说SS-23“蜘蛛”是现在SS-26“伊斯坎德尔”的前世,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向西方献媚,“蜘蛛”的命运不会那么惨……
要说SS-26,得先说苏联的SS-23“蜘蛛”导弹。它于1977年开始研制,1979年正式生产,1980年装备部队。 它采用先进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导弹的长度只有7。5米,比"飞毛腿"导弹减短了3-6米,可最大射程却从300千米增大到500千米,提高了60%。为了提高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精度,还采用了先进的惯性制导技术,使它的偏差距离减小到350米以内。
SS-23导弹装备在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战术火箭兵旅,取代了原装备的"飞毛腿"导弹。每个旅有3个营,共12辆导...全部
可以说SS-23“蜘蛛”是现在SS-26“伊斯坎德尔”的前世,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向西方献媚,“蜘蛛”的命运不会那么惨……
要说SS-26,得先说苏联的SS-23“蜘蛛”导弹。它于1977年开始研制,1979年正式生产,1980年装备部队。
它采用先进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导弹的长度只有7。5米,比"飞毛腿"导弹减短了3-6米,可最大射程却从300千米增大到500千米,提高了60%。为了提高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精度,还采用了先进的惯性制导技术,使它的偏差距离减小到350米以内。
SS-23导弹装备在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战术火箭兵旅,取代了原装备的"飞毛腿"导弹。每个旅有3个营,共12辆导弹发射车。它不仅用于打击战场上的战术目标,而且要用来打击战役范围的纵深目标,因此,在设计这种武器时,特别强调是高远射能力。
SS-23的部署使苏军在欧洲大陆对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定优势。到80年代中期,SS-23已具备500千米射程的能力,速度最大可达9马赫。但受《中导条约》的限制,SS-23于上世纪80年代末被最终销毁。
俄罗斯在《中导条约》生效后开始开发既能满足条约规定、又能满足部队需要的近程地地战役战术导弹,这就是SS-26“伊斯坎德尔”。在作战使用上,SS-26与SS-23相同。最大变化是导弹的射程缩小了,完全符合《中导条约》限制的500千米。
SS-26包括俄罗斯部队装备的远程型(大约480千米)和用于出口的近程型(280千米)。
每套SS-26发射系统有两枚导弹,导弹弹头重480千克。 其导弹由弹头、仪器舱、发动机和尾段组成。
仪器舱内装有制导控制系统。发动机为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复合推进剂。尾段外侧固定4个可折叠栅格翼,出口型改为“十”字型配置的三角形尾翼。 导弹装有一个专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研制的自备式惯性导航系统,既可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又能从雷达、光学或电视传感器接收信息。
多种系统的复合制导使其打击精度大幅提高。
SS-26采用了新型BAZ-6909卡车底盘,与“蜘蛛”采用的三用车相比,新车在外观上有一定差异。SS-26三用车上同时携带两枚导弹,这种发射方式还是世界上第一种。
SS-26系统装备有3种不同的专用车辆:一是侦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车(与战略侦察卫星和飞机一起工作),二是目标指示车,三是指挥控制车。这些车辆将通过数据链保持联系。指挥控制车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作战控制,数据的交换、储存和显示。
车上还配有俄罗斯标准的数据和声音通信设备。较高的信息化程度减少了情报处理时间,可以很快发现目标、规划打击任务、制订操作程序、装定火力诸元、实施导弹发射,并很快机动隐蔽。战斗中只需3人便可完成发射操作,装载的两枚导弹发射间隔只有1分钟。
这使其反应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SS-26主要用于常规打击纵深的点目标、地下指挥所和地面目标等,因此其弹头设计根据目标性质不同更加多样。该导弹除了有最常见的整体杀爆弹外,还包括子母弹头(由54枚子弹组成),空气燃料增爆弹头,打击地下堡垒的战术钻地弹头,电磁脉冲弹头。
多种弹头使新系统打击目标的适用性更强,也能满足国际市场更多用户的需求。
该导弹不仅采用了一定的隐身设计和涂料,而且导弹发射后能自行抛掉弹体表面一些突出部分,使弹体变得更加浑圆,减少了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
导弹还装有战术诱饵,可以干扰敌方预警探测系统。导弹尾部的4个栅格翼不仅能降低导弹重量,而且控制性较好,使导弹飞行更加灵活。弹道末段采用的智能末弹道控制算法,使末段飞行轨迹可变,使现有反导系统很难对其跟踪和拦截。
发张对比图,上面的是SS-23“蜘蛛”,下面的是SS-26“伊斯坎德尔”。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