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联合国对于贫困人口的定义标准是
贫困的定义
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因此我们要弄清贫困的概念。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 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 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 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 20...全部
贫困的定义
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因此我们要弄清贫困的概念。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 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
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
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 2004 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 12。7%,即平均8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这种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分配是绝对的平均。
如果将这两种贫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 “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
”
编辑本段(1)学术界对贫困的定义
最初的定义——收入与消费
按照《梅里曼,韦伯斯特大学生词典》的解释,“贫困”是一个人缺少通常的或社会可接收的货币量或物质财富的状态”。这个定义包含两个重要思想,第一,贫困的定义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第二,定义的重点放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即货币(或它们的所有权关系)即物质拥有上。
英国的汤森这样界定“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1]
随后的定义——行为和能力
大多数分析家建议在确定生活水平的总体评估情况时将社会指标包括进来。
贫困的其他维度,如健康、寿命、读写能力等在20世纪80年代被吸收到贫困的定义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界定贫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采用了几种测定方法,包括人类发展指数和人类贫困指数。
人类贫困指数侧重于贫困的三个方面:寿命、读写能力和生活水平。寿命用40岁以前死亡的人的百分比来测定,读写能力用有读写能力的成人百分比来测定,而生活水平则用获得医疗服务的居民的百分比,获得安全饮用水的居民的百分比以及5岁以下营养不良的幼儿的百分比三个指标来测定。
进一步发展的定义——脆弱性和发言权
由于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研究结果,世界银行开始系统地要求对每个国家都进行一个贫困评估。在这种参与式评估中,贫困的两个方面似乎特别重要(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一个方面是对收入风险和波动的担心,它常常表现为一种脆弱感。穷人在对市场波动、季节和危机如何影响他们的福利的描述中赋予贫困这样一种理解:贫困不仅是一种一无所有的状态, 而且是一个人仅有的一点点东西也很容易失去。
“脆弱性”有两个方面:暴露于冲击、压力和风险之中的外在方面和孤立无助的内在方面。两个方面都缺少应付破坏性损失的手段。第二个方面是缺乏发言权和政治权利,这种发言权和政治权利的缺乏常常被描绘成无权无势的感觉,他们在资源和权利两个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无法让别人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经济上属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社会上也容易被边缘化,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排斥。从效益和分配公正的观点看,他们缺少被经济学者称为“公民社会资本”的信任、互惠、人际网络、合作及协调。
编辑本段(2)本文对贫困人口的理解
贫困既有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之分,也有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之分,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时因地而异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衡量和判断标准。
在这个标准中定义的人口就视为贫困人口。我国目前正处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共存的一个双重性阶段。
编辑本段贫困人口的类别
(1)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相对贫困的思想要明确是相对中等社会生活而言的贫困”;“相对贫困就是年收入相对全国家庭的平均数”;“相对贫困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一个相对的贫困定义是建立在将穷人的生活水平与其他较为不贫穷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相比较的基础上的,通常这包括对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的总体平均水平的测度”;“相对贫困是指某人或家庭与本国平均收入相比……相对贫困线随着平均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25] 相对贫困是在把我们的生活水平与拥有较高收入的参照组相比较后产生的贫困。而且它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一定的价值判断而存在。卡尔•马克思写过:“一个住小草房的人在他的邻居搬来并建了一座宫殿之前,他一直是很快乐的,后来,那个住小草房的人开始感觉到了贫困”,因此,相对贫困是永远存在的。
绝对贫困是指低于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指标的一种贫困状态,这种最低指标是指“勉强维持生存的标准,而不是生活的标准,在对家庭生活做这种最低指标的估计时,应遵循这样的规定,即除了为维持身体健康而绝对必须购买的物品外,其他一切都不能包括在内,而且所有购买的物品必须是最简单的” 。
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从理论上讲一个社会的贫困问题是可以消除的。
(2)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狭义贫困是指经济意义上的物质生活资料匮乏而导致生活水平低于社会标准的贫困,传统意义上讲的贫困通常是指的狭义贫困,延伸的贫困意义告诉我们贫困是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的集合,而我们所说的狭义贫困就属于收入贫困范围之内;能力贫困是指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不足,直接表现就是挣钱能力的不足;权利贫困是指作为社会成员应享受的政治和文化权利的丧失。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收入贫困是贫困的表现形式,能力贫困是贫困的直接原因,而权利贫困则是贫困的社会后果。
经过延伸后的贫困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贫困的含义,它除了包含经济意义的狭义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其他因素,如人口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受教育程度、参与经济与社会交往的愿望等的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