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寻找行宫中的宝藏?
清末,封建制度日渐瓦解,清王朝面临危 险,北京紫禁城内太监宫女偷窃文玩的行为 屡禁不止。清朝灭亡后,废帝溥仪也成了盗 贼,许多故宫文物因而流落民间。而此时,远 在天边的宿迂皂河龙王庙行宫,僧人也倒卖 宫中宝物,传言古董商人常在行宫附近活动, 行宫中珍藏的文物自此遭到破坏。
江苏省宿迁县皂河镇建有“龙王庙行 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直至清末,历 朝历代都修缮、扩建,因此规模甚是宏伟,吸 引了众多观光者。然而,游客们每每在赞美
它的壮观之余,也会为行宫遇劫而惋惜。 这 座本应堆金砌玉、满目繁华的皇家禁苑由于 天灾人祸,很多宝藏毁灭,很令人惋惜。
明清注重兴修水利,而祭祀河神则被认...全部
清末,封建制度日渐瓦解,清王朝面临危 险,北京紫禁城内太监宫女偷窃文玩的行为 屡禁不止。清朝灭亡后,废帝溥仪也成了盗 贼,许多故宫文物因而流落民间。而此时,远 在天边的宿迂皂河龙王庙行宫,僧人也倒卖 宫中宝物,传言古董商人常在行宫附近活动, 行宫中珍藏的文物自此遭到破坏。
江苏省宿迁县皂河镇建有“龙王庙行 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直至清末,历 朝历代都修缮、扩建,因此规模甚是宏伟,吸 引了众多观光者。然而,游客们每每在赞美
它的壮观之余,也会为行宫遇劫而惋惜。
这 座本应堆金砌玉、满目繁华的皇家禁苑由于 天灾人祸,很多宝藏毁灭,很令人惋惜。
明清注重兴修水利,而祭祀河神则被认 为是水运畅通、御灾捍患的必要保障。在运、 黄两河的沿线,有很多祭奠龙神、水神的庙 宇。
规模最大的则是皂河龙王庙行宫。
该庙始建于明初,清朝多次修葺,清帝常 来祭拜。庙中原有的匾额、碑刻、书画多出自 清帝手,各殿中都按着帝制摆置供神的用具, 爵、豆、觚、尊,三设六供,一应倶全。
朝廷御赐了所有的玉器、银器、铜器和瓷器,其他的 木器、雕像、石刻、清供用品,其数量之丰,工 艺之精,民间庙宇无法媲美。
因为清帝多次来拜祭,加上岁时祭祖封 赏,龙王庙行宫的珍藏不断增多,有的在如今 很贵重的物品,在当时是很平常的。
戒明方 丈是行宫最后一个方丈,他说道,当时各殿神 社前供奉的宣德炉都是铜的,有30个以上。 如今它们的单价都在10万以上。
除正殿神像之外,其他变金铜佛高达一 两尺。它们价值高达30万元。至于各种官 窑瓷器,还俗后的戒明等存有不少,作为农家 盆罐。
而一件官窑青花瓷,现在能买到一百 多万。乾隆的五次题诗,康熙、雍正所题的匾 额、楹联、赞语,以及圣旨、藏经多达200多 件,倶由方丈亲自珍藏。
1983年,政府部门第一次修葺该龙王庙 行宫。
媒体报道这个消息不久后,当时上海 闸北区有人寄信到宿迁县文化部门。寄信人 在信上说自己曾是龙王庙里的和尚,还俗后 是上海的工人,那时他已经是个退休工人。
信中说道:在宿迁第二次解放的前夕(即 1948年6月),当时做小和尚的他奉命和其他 几位师兄弟,用箱子装好庙内方丈珍藏的康 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墨宝、几大包圣 旨,以及一些珍贵的字画、账本等物,并埋好 箱子。
信中指证,藏宝处是在后大殿内楼梯 拐弯处地下,靠墙边向里第九块罗底砖下,有五六尺深。
然而文化部门并不理会这信件。原宿迁 市文化部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再次整 修龙王庙行宫时,开始搜寻宝藏,但成果微茫。
直到1999年,有关部门又要整修龙王 庙,而重修后大殿也在修复计划之内。恰巧, 那年收到信件的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已当上 了领导,同时负责此项工作。他回想起当年 的那封信,就让工作人员配合搜宝工作,注意 寻找当年可能匿存的文物。
2000年夏,政府开始修葺龙王庙,地基挖 掘工作刚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工地上便传 来了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一块埋在东墙根下 的石碑被挖了出来。文博人员在清理现场 后,没发现其他物品,因此便抬出石碑。
经初 步研究,这是块记载着龙王庙行宫当时庙产 土地情况的纪事碑。这块石碑记载了龙王庙 行宫的源起、经济供给、发展状况,很有研究 意义。
事后,建筑技术人员和县博物馆同志认 真分析此事。古建工程人员认为,尽管后大 殿地基挖得很宽,涉及面很广,但毕竟殿中央 地面仍没动土,也许殿中央便是宝藏的埋藏 地。
因为不是正式挖掘文物,所以不便专门 深挖。他们经研究发现挖出的文化层中有大 量的和此殿原地面建筑相一致的砖瓦石灰等 建材碎片,这表明粮食部门在1957年前后拆 掉大殿上层时,已经挖掘过殿内地下部分了。
或许宝藏已被他们挖走。
文博人员据此研究:在1948年6月,龙王 庙的僧人曾窖藏金银细软和一些有价值的古 玩字画等物品。这个地大物博的皇家庙宇 里,众多的珍藏财物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单独 行动,埋于某一处,肯定是多人分组分头埋藏 的,所以导致窖藏地点线索多样,且不确切, 寻宝显得更为艰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