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年龄都是怎么称谓的?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年龄称谓:襁褓、总角、豆 蔻、弱冠、而立、不惑……很多到了今天仍在继续使用。这些年 龄称谓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得名,也有一些是因袭 前人所言而形成的。那么,这些称谓具体都是指代多大年纪呢? 襁褓,本意是指婴儿的被子,因为婴儿常常裹在被子里,所 以到了后来襁褓就代指婴儿。 孩子长到了两三岁,便是“孩提”。 到了七八岁,乳牙开始脱落长出恒牙。《说文》中记有“男八月生 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因此,根据换牙这一特 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就被称为童龀,也做“髫龀”。 古人将人的 幼童时期统称为总角。因为在古时,幼儿把垂发分作左右两股, 在头顶各...全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年龄称谓:襁褓、总角、豆 蔻、弱冠、而立、不惑……很多到了今天仍在继续使用。这些年 龄称谓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得名,也有一些是因袭 前人所言而形成的。那么,这些称谓具体都是指代多大年纪呢? 襁褓,本意是指婴儿的被子,因为婴儿常常裹在被子里,所 以到了后来襁褓就代指婴儿。
孩子长到了两三岁,便是“孩提”。 到了七八岁,乳牙开始脱落长出恒牙。《说文》中记有“男八月生 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因此,根据换牙这一特 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就被称为童龀,也做“髫龀”。
古人将人的 幼童时期统称为总角。因为在古时,幼儿把垂发分作左右两股, 在头顶各扎成髻,形状如两个羊角。《诗经•卫风•氓》中就写 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此外,儿童还可以被称为垂髫。髫, 指古代儿童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头发。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中就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语句。等到了少年的时候,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被称为“豆蔻”。豆蔻本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在初夏开花。因还没到盛夏,所以比喻 人还未成年。杜牧在《赠别》中便写道“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 头二月初”。
等女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标志着成年的开始,要 把头发盘起来,行笄礼,“及笄”就指代十五岁的女子了。而古时 男子在二十岁束发而冠,行“冠礼”,即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年, 所以男子二十岁被称为“加冠”。
又因此时刚刚成年,体犹未壮, 也就被称为“弱冠”。三十岁常被称为“而立之年”,正是立身、立志之时。四十岁 为“不惑之年”。年到四十,人应当不迷惑、不糊涂。“知命之年” 指代五十岁。此时历经“半百”,应知晓悟得“天命”。
到了六十 岁,就叫做“耳顺之年”。这些称法都来自《论语•为政》。子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因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十 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六十年一个轮回, 周而复始。把这种记时方法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花甲之 年”来指人到六十岁了。七十岁除了被称为“从心之年”外,还被称为“古稀之年”。
因为古代人活到七十岁,已经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云:“酒债 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多依据引用此诗,“古稀之 年”也就成了七十岁的别称。到了八九十岁便用“耄耋”来指代。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日耋。
”《尔雅•释言》也作了注释: “八十为耋。”在古代,这种长寿之人是极为少见的。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