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九年义务教育

广州市海珠区也实行了外来工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否属实?

全部回答

2008-04-19

0 0
    自己看看把: 从教育公平走向和谐社会 外来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 2008-04-10 09:07:37    社会观察   浩浩荡荡的外来工大军,带来了大大小小学龄期的孩子,这些孩子上学遭遇怎样的难题?教育费用父母承担得起吗?   编者的话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和关注的焦点。
    近日,新华社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本期,我们策划推出外来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的专题,从现实的个案着手,再现基数庞大的外来工群体,他们的子女在城里接受教育的情况;他们遭遇到的难题;教育投入给他们带来的负担;眼看子女进城接受相对良好的教育,他们从中收获的喜悦与希望;外来工子弟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与发展中的“瓶颈”。
       透过记者的调查,我们看到,外来工群体普遍认准了一条公理:他们艰难进城后,孩子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他们为此不懈努力,也呼吁并期盼着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在广州,外来工大军带来了一批学龄期的孩子,这些外来工子女在广州能顺利入学吗?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承担得起吗?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现实   转学插班往往要降级   外来工孩子到广州后,一般都是随父母居住在广州城郊的工业区,这些地方往往有两类学校供他们选择:民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公立的村办学校。
     公立村办学校师资稳定,教学质量较高,孩子们要从老家农村到这类学校插班。  一般都要降一个年级才能入学,而且,这类学校一般不收高年级插班生,因为农村转来的插班生,在老家大多没有学习英语。
  一般情况下,外来工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公立的村办学校,导致这类学校的学位越来越紧缺。民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学位则较多,只要交钱就可插班,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降级插班。  但这类学校基本处于夹缝生存状态,教师队伍不稳定,无证上岗较普遍,教学质量多数欠保障。
     带孩子来广州求学的外来工,大都在广州打工多年有些积蓄。他们在将孩子带到广州求学前,一般已经通过熟人、工友、老乡了解清楚了周边学校的情况,有的甚至就在小孩入读的学校附近找工作。  他们中有的夫妻俩都在孩子学校附近工厂打工;有的一方在工厂打工一方给人做保姆或看店铺;情况更好些的家庭,比如男方是高技术工人,收入高,女方就只打些临工补贴家用。
  他们认为供子女上学是一笔值得的投资。但是他们也担忧,目前这类学校没有高中部,孩子长大后的继续教育问题是他们头痛的问题之一。     收获   孩子的学习效果比老家好   来自湖南的高先生,11年前便随老乡到广东打工,5年前他把两岁多的儿子交给岳父母后,把老婆也带到广州番禺来打工,他在工厂工作,老婆在工厂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给一家香港人做保姆,去年春节回家,岳父母反映儿子志强不爱学习,老人们管不了。
    去年8月,他以每月200元租金在番禺钟村租下一间房子,便将志强从老家农村带到钟村的一间村办学校读书。他在学校附近的一间制衣厂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而他老婆仍然在香港人家做保姆,包吃包住每月净收900元,年底还有红包。
     现在志强已经在该校读了一个学期,高先生总结说:“孩子在广州的学习效果比在老家好。  ”志强在来广州前,在老家的村办学校已经念完了一年级,入读钟村的这间村办小学时,经过考试学校要求他从一年级读起。
  志强入校之初,表现和在老家时一样,比较“野”,爱打人,不讲礼,为此,老师常与高先生联系配合教育。现在,高先生发现志强变化很大,首先是行为习惯上,志强不打人了,而且碰到问题懂得通过讲理来解决,见到陌生人也不胆怯了,还主动打招呼向人问好,比过去讲究个人卫生。
    志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在老家时提高了很多,晚上给高先生讲学校发生的事,表述越来越准确,用词也比在老家丰富。   高先生说,广州的教学质量比老家好,老师也负责。志强转学到广州后,他原来就读的村办小学与另一个村的小学合并。
  他将儿子带到广州来读书,算是做对了一件大事,虽然现在孩子在老家读书已经不用交一分钱。  高先生认为,他们夫妻辛苦打工,就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   影响   孩子的综合能力提高快   黄先生9年前便从湖北农村到广东做木工,他在东莞、南海转了一圈后,5年前“定居”在广州番禺,专门给周边小区的住户做木工,他的老婆也随他到番禺的一家大排档,从服务员做到收银员。
    两年前,他们将在老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接到番禺入读一间外来工子女学校,学费每年2000多元。黄先生说学费他们还能够承受。他给一个装修公司老板打工,包吃包住每月18 00元,老婆与儿子住在大排档里,不用花钱吃住,老婆每月还有1000元工资。
     但是,孩子在这间学校已经读了两年,成绩一直是中等,但黄先生承认,广州的学校实力比老家的好多了,儿子在这里能学电脑、英语,在老家却没有开这些课。  黄先生认为,儿子比较明显的收获是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儿子再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黄先生正在考虑他的升学问题。据了解,在湖北老家每年花2000多元,孩子就能到镇里办得最好的“贵族学校”读初中,而且还住校,学校教师都很负责,因为学校要包学生考上县重点高中。
    所以,儿子小学毕业后,黄先生又准备将他送回老家读书。不过,黄先生认为将儿子带到广州来上小学是对的,让他见了世面,今后回老家读书,综合能力会比其他同学强。   亮点聚焦   近百名学生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在全国性数学、艺术单科比赛方面成绩优异———   外来工子弟学校有翘楚   外来工家庭对学校教学质量一般不敢有太高的奢求,但有志的办学者仍将优质教育作为自身不懈的追求目标。
       2005年底,广州黄埔同仁学校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这是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在此之前,外来工子弟学校从来都没有达到如此高的水准。   丘绍金曾经也是广州打工族中的一员,他一手创立了黄埔同仁学校。
  这个有着精明头脑的客家青年人在80年代开办了一家运动服装厂,赚了“第一桶金”。  但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广州户口,丘绍金很牵挂在家乡的孩子。再加上自己厂里的工人也在为孩子就学的事情头疼,丘绍金开始着手创立一间专招农民工子弟的学校,终于在1998年创立了天河同仁学校。
  之后他又开办了现在的黄埔同仁学校。   丘绍金说:“在外面招聘老师就能体现出我们这类学校的困难:公办学校、私立贵族学校、私立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如果抢一个优秀的老师,从给老师提供的待遇或是社会地位上,我们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但是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水平是一定要提高的,这也是黄埔同仁学校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时至今日,该校已经有几十名学生在全国性的数学、艺术单科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并且从2002年至今已经有近百名学生考入广州市的省级重点高中。
     针对外来工子女这一群体,学校在学费方面实行一费制。  如果贫困生提出书面的申请,经过学校的调查属实的,学校会为每生每学期减少学杂费200到5 00元,如果情况特殊的甚至可以由校方完全免费进行教育。
  校方甚至每年投入20万元作为特困学生的助学金。   丘绍金说,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举个例子,民办学校的水电费基本上都要比公办学校贵一倍!此外,土地、贷款等方面都需要政策上的扶持。
    如果这些都有了进步,相信民办教育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将会无法衡量。   个案调查   父亲打工受伤,成绩优良的小鹏无奈休学,父母誓言——   还要读书,别让他走我们的路   少年老成的小老板   “香蕉平卖啊!一块六!老板买点香蕉吧!”   第一次见到小鹏时他正在兜售水果,从他熟练的叫卖中很难想像这是一个不满12岁的孩子,但他老练的样子倒很像一个小老板。
       帮“小老板”做成今天第一单生意后,孩子的妈妈来到记者身边,原来“小老板”只是在帮妈妈打杂。   孩子的妈妈叫王慧萍,今年32岁,是一个很豪爽的女人。据了解,小鹏的父亲老魏过年前做工时砸伤了腿,现在家里养病,而小鹏过完年之后再也没有去过学校,一直帮妈妈打理水果档生意。
       记者第二天按时来到海珠区后?蚰显脊ひ登∨艏遥饫锸遣簧偻饫垂ぞ奂牡胤健7孔哟蠖际怯枚鞫哑鹄吹模细袼挡凰闶欠孔印5吹贸觯饫锝址桓星楹芎茫兄帧氨本┧暮显骸钡娜惹楹推?   屋里光线昏暗,大白天都要开灯,环顾四周,除了简单的有点破旧的电器之外,一面贴了不少奖状的墙便是家里最“风光”的地方了。
    小鹏的父亲老魏躺在床上。   跟随父母多次转学   来自陕西的老魏善于言谈,皮肤黑黝黝,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这个西北男人的淳朴。老魏14岁就离开了老家出来打工,杭州、南京、湖南,很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
  老魏一直以自己的力气为荣,他对记者说:“咱就是做体力活,以前几千块砖我一个多小时就搬完了!”12年前在东莞认识了王慧萍,很快结婚生下了小鹏。  给他起这个名字就是想让他以后能“飞远点”,但是因为做工的流动性,小鹏出生后一直在跟随这个家庭辗转,直到现在前前后后转过好多次学了。
     想进公办学校难上难   “当年小鹏要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都在江门做工,我拉着孩子去找了很多公办学校,可是遇到的基本都是拒绝,甚至是白眼。  有一次一个学校的门卫看到我的穿戴就对我说:”老兄,还是别带着孩子在这里丢人了!‘当时,我就和门卫干了一架。
  我这辈子就是这个出力的命了,我一定要让娃娃上学,不能让他和我走一样的路。“   “娃娃能上学还是要多谢工友,学校大都要靠他们的介绍。三年前,我在广州的工作相对固定,孩子就在工友们的介绍下进了海珠区的一所私立学校,学校里基本上都是外来工子弟。
    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不能和公办的相比,但是对于外来工的子女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在那个学校,这样一来小鹏在学校也算有个照应。学校的学杂费一个学期要1200元,再加上平时的一些资料费,孩子上学一年大概要4000元。
  我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小鹏这孩子也确实很争气,在班里还是一个班长!工友们经常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老魏在2006年元旦后的一次施工中被砸伤,伤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还是需要近一万元的治疗费,而且医生嘱咐要休息四五个月才能下床。
  老板只是支付了老魏两个月的薪水就“请”走了他。老魏躺在床上对记者说:“我的这条腿害了娃娃,我出了事以后家里东拼西凑借钱来给我看病,家里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经济压力。  后来我和老婆商量了一晚上,决定让小鹏先从学校休学。
  ”   王慧萍这次唱了一回“白脸”———去和小鹏说休学的事情,当时是怎么和小鹏说的老魏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在王慧萍带小鹏去学校办休学手续的那天,老魏自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大哭一场。   老魏现在每天想的就是让自己的腿好起来,好马上去找一份新的工作让孩子回到学校。
    王慧萍说:“这是让小鹏不要走我们旧路的唯一出路。”   相关链接   外来工子女就学不得另收费   据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意见》要求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
  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个案调查   为留住亲情,更为了未来,打工夫妇很舍得   女儿上学花掉三成家庭收入   跟广州的同龄孩子相比,面对生人时小波显得很羞涩,尽管从湖南老家来广州已经两年有余。
  小波目前在海珠区的一所私立小学念一年级。小波父亲赵先生知道这个学校教学质量一般,但眼下也只得如此。  他说,相比一些辍学的或者仍然留守老家的孩子,小波的情况还算好的。   为亲情誓将女儿带来广州   小波还有一个哥哥,今年19岁,在老家念完高中后来广州打工。
  赵先生告诉记者,儿子4岁时,他就跟老婆来广州打工了。虽然每年过年夫妻都会回家,但毕竟跟儿子长时间缺乏交流沟通,父子、母子关系都很淡漠。  为了不让类似的事发生在女儿身上,小波出生后,赵先生一直把她带在身边。
     小波长到6岁,赵先生就开始为小波上学的事发愁了。起初,赵先生还希望能把女儿送进公办学校,但每次他想到公办学校了解情况,保安一听他是外地口音,马上就赶他走,连校门都进不了。赵先生只得转向私立学校。
       女儿读小学 费用一大笔   据他介绍,小波一学期学费1300多元,还要另缴纳200多元的托管费。“如果不交这笔托管费,孩子8点去学校,10点钟就放学回来了。
  一个人在家待着,家长不放心。”再加上一些杂费,小波一年的教育费用大约4000元左右。赵先生说,这还只是交给学校的,有时候老师会要求家长给孩子买一些课外资料,这又是一笔支出。     赵先生介绍,他和妻子在同一家服装厂打工,夫妻两人年收入大概1。
  5万元—2万元。   对于小波今后的教育问题,赵先生相当无奈,“小波现在的教育支出已经超过我家全部收入30%。这还只是小学阶段,如果念到中学,费用肯定会更高。除非到时候我家的收入有提高,否则肯定难以承受。
    ”   他山之石   杭州将社会援助引入学校   外来工子女教育上规模   广东的外来工人数虽然在全国稳居首位,但是在外来工子弟的教育方面,杭州的天成小学却走在了我们前面。
     1999年1月11日,我国第一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学校———杭州天成小学应运而生。  到2006年2月止,这所全国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已发展到四个校区,55个班级,128名教职工,2790名学生的规模。
     据了解,杭州天成小学学杂费为800元/学期,这由当地物价部门成本核算而定,但是学校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只收取600元—800元/学期。     这个价位占农民工家庭收入一成左右,与广州外来工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两至三成相比,有较大的不同。
  当地农民工家庭都认为能承受这个价位,并且学校根据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会予以减免和补助。另外,每年学校党支部、团支部认领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到小学毕业。并且与交警、当地房产公司、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合作,建立了红绿灯奖学金,资助奖励农民工子弟。
       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天成学校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的教育资源仍满足不了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从政策和财政上进行帮助。二是积极支持、扶持独立设置的民工子弟学校。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创办民工子弟学校。   天成小学负责人认为,只有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真正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和“上好学校难”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民工子弟享受公平教育。
       民意时评   从教育公平走向和谐社会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最近作了一个连线调查:进城务工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34%的人回答最担心子女就学问题,排在社会保障、就业岗位及社会歧视前面,稳居首位。
     毫无疑义,现代社会受教育的程度与一个人的就业、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在如今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  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最根本性的均等,教育如此重要,不但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命运,也关系着时下千家万户的荣辱悲欢。
  农民工进城,随之进城的子女,与城里的孩子比起来确实面临着教育不公平的难题。   早在古代,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包涵着朴素的教育公平的原则。《联合国人权宣言》亦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由此看来,教育不公平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不仅仅是现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许在将来也会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温饱前我们期望教育能帮我们摆脱贫困;温饱后我们更期盼教育能提升我们的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应该看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的蓝图就是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抽掉了这个基础,就抽掉了和谐社会这个“大桶”最重要的一块板。为什么?因为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质量的公平,社会困难群体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社会各阶层才有正常流动、分化的可能,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而不至于让社会困难群体无路可走,铤而走险、这一点已为历史和现实无数次的证明。
       虽然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彻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但当务之急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逐步实现。近年来,从免收农村义务教育费用等一系列举措中,我们感受到教育资源正逐步向农民和农村地区倾斜,这也表明了政府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决心。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