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求篇汽车系学生的毕业论文,谢谢。

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目的与要求:1,论文应有充分、准确的论据,应对课题提出充分、深入的论证;2,不少于5000字。能用图表处,应充分利用插图,列表进行比较分析阐述。请帮忙。

全部回答

2007-12-25

0 0
    COPY一篇欣赏一下: 安全气囊,也称辅助乘员保护系统。它是一种当汽车遭到碰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气囊,可以保护车内乘员不致撞到车厢内部,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
   一、安全气囊的作用 为了减少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现代汽车在驾驶员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有些汽车在副驾驶座前的手套箱上端和乘员座位上也装有安全气囊。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力超过庙宇值时,安全气囊电子控制装置立即接通充气元件中的传爆管电路,点燃传爆管内的点火介质,火焰引燃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在0。
  03s的时间内即将气囊充气,使气囊急剧膨胀,冲出方向盘盖罩,缓冲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随后又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  初中证明,汽车装用安全气囊后,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程度大大减小。
   有些汽车不仅装有前端的安全气囊,还装有侧面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也能使侧面安全气囊充气,以减小侧向碰撞时的伤害。据统计,气囊在汽车相撞时,保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二、安全气囊的类型 (1)按照气囊的数量保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主要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有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 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美式气囊地考虑到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而汽车相撞时起保护作用,其容积较大。  为60L。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日本的安全气囊也属于欧式气囊类,近年来,由于安全气囊的生产成本下降,日本安全气囊规格有所增加,如本田轿车的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容积为6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
    美式的约160L左右,欧式的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三、安全气囊的结构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囊以及控制单元(ECU)等组成。   1、传感器 传感器用天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时的撞击信号,以便及时点爆安全气囊。
  传感器按其功能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两种。碰撞传感器负责检测碰撞的激烈程度,如果汽车以40KM/H的车速迎面撞到一个不可变形的固定障碍物上,碰撞传感器便会动作,接通搭铁回路;保险传感器,其闭合的减速度要稍小一些,起保险作用,防止因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误膨开 传感器按其结构可分为机械式、机电式和电子式3种。
    下面以机械式传感器(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为例说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机械式传感器一般安装在保险杠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知低速碰撞的信号。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震保护盒内,其结构见图,当传感器中的重锤的移动速度高于某一特定车速(称为TBD车速)时,重锤便将其机械能直接传给引发器使气囊膨开。
     具体的工作原理: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2将重3、动触头6、12、14定在上止点位置,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经给ECU。当汽车碰撞时,减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重锤产生运动,带动触桥5转动,使动、静触头结合。
  此时,传感器向ECU发出接通辽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ECU发出引爆指令。   2、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又称充气器,用于点火器引爆点火剂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膨开。
  气体发生器用专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气囊支架上,装配时只能用专用工具进行装配。气体发生器由上盖、下盖、充气剂和金属滤网组成。上盖上有若干个充气孔,充气尽职尽责有长方孔和圆孔两种。  下盖上有安装孔,以便将气体发生器安装到气囊支架上。
  上盖与下盖用冷压工艺装成一体,壳体内装充气剂、滤网和点器。金属滤网安放在气体发生器的内表面,用以过滤充气剂和点火剂燃烧后的渣粒。 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囊。在点火器引爆点火剂的瞬间,点火剂会产生大量热量,叠氮化钠受热立即分解释放氮气,并从充气孔充入气囊。
     3、点火器 点火器外包铝箔,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中央位置。点火剂包括引爆炸药和引药,引出导线与气囊连接器插头连接,连接器中设有短路片。当连接器插头拔下或插头与连接器未完全结合时,短路片将两根引线短接,防止静电或误导电将电热丝电路接通而造成气囊误膨开。
   当ECU发出点火指令时,电热丝电路接通,电热丝迅速红热引爆引药,引爆炸药瞬间爆炸产生热量,药筒内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并冲破药筒,使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入气囊。   4、气囊 如前所述,气囊按布置位置可分为驾驶员侧气囊、乘客侧气囊、后排气囊、侧面气囊和顶部气囊等;按大小可分为保护整个止身的天型气囊和主要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护面气囊成本较低,但一定要和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才有保护作用。由于欧洲车普遍使用安全带,所以欧洲汽车多采用小型气囊。  美国汽车则针对未使用安全带设计,采用开型气囊。 早期使用的安全气囊是用尼龙织物涂以聚氯丁烯制造而成的。
  现在的气囊除了基底材料不变外,有两种基本的设计构思。一是传统的用涂层织物制成品的安全气囊,通过改变其气道的尺寸来控制其缓冲性大小;另一种是用具有一定透气性的不涂覆织物,来控制其缓冲性,但对其透气率有严格的要求。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前一种,大多以防裂性能好的聚酰胺织物制成,里面涂有聚氯丁乙烯。 5、ECU ECU主要由SRS逻辑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备用电源电路、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保险传感器一般与SRS ECU一起被制作在SRS控制组件中。
   (1)SRS逻辑模块。  SRS逻辑模块主要用于监测汽车纵向减速度或惯性力是否达到庙宇值,控制气囊组件中的点器引爆点火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ECU不断接收前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传来的车速变化信号,经过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后,确定是否发生碰撞。
  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运行控制点火的软件程序,并向点火电路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点火剂,点火剂引爆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给SRS充气。   (2)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由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用于对传感器有机化学贩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和滤波,以便ECU能够接收、识别和处理。 (3)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为了防止安全气囊系统元件遭受损害,ECU中必须设置保护电路。
  同时,为了保证汽车电源电压变化时,安全气囊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还必须设置稳压电路。   6、SRS警报灯 SRS警报灯位于仪表板上,接通点火开关时,诊断单元对系统进行自检,若SRS警报灯点亮6s后熄灭表示系统正常,若6s后依然闪烁或长亮,表示气囊系统出现故障,提示应进行检修。
  若ECU出现异常,不能控制SRS警报灯,SRS警报灯便在其他电路的直接控制下作出异常显示。   四、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 (1)安全气囊只是辅助安全系统,需与安全带配合使用。
  设计安全气囊的初衷就是在安全带的作用下辅助保护驾乘者的安全,而大家往往容易将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分开来看,认为有了安全气囊,安全带的作用就不大了,因此就出现了当发生正面碰撞时,没有佩戴安全带而被安全气囊所伤的情况。
    由于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非常快,充气瞬间的冲击力也很大,如果不佩戴安全带,驾乘者就会由于巨大的惯性而过早地冲向未充满气的安全气囊,这时就会发生意外中的意外,安全气囊反而起了负面作用。
  因此,在驾驶和乘坐装有正面安全气囊的汽车时,一定要系上安全带,如果发生正面碰撞,安全带加上安全气囊的双重保护才能得到充分保护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当汽车装有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时,切不可让儿童坐在前排或在此位置安置儿童座椅,若可以手动关闭此位置的安全气囊,则应该在儿童乘坐之疥关闭此位置的安全气囊。
  因为安全气囊的爆发会对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羊排乘员安全气囊何种较大,其爆发力是儿童所承受不了的。 (3)要注意观察、位于仪表盘上的安全气囊警告灯。  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转到“ACC”或“ON”位置时,警告灯会亮大约6s,进行自检后熄灭,若警告灯长亮,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进行修理。
  否则,有可能出现气囊不起作用或误弹出的情况。 (4)气囊炸开后必须更换,在安装新气囊时必须注意,碰撞传感器装在电脑板内的要随电脑板更换,装在电脑板外的也要单独更换,不然容易引爆;由于气囊是配合安全带使用的,的拉紧装置的安全带拉紧器也要更换。
     (5)风挡玻璃不能悬挂小挂件和小饰物,不然在气囊弹出时,挂件饰物突然受撞,会产生猛力,像子弹一样射向乘坐者,后果不堪设想。 (6)不能敲打气囊裸露在外的标识部位,因为气囊中含有一种易被电引爆的化学成分,如受到一定作用力的敲打,很容易被引爆。
   (7)由于气囊弹开时发生急剧地充气膨胀,其冲击力极大,此时,如果你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或是坐得离气囊太近,气囊膨胀时的冲击力同样会对人员千万伤害。  所以,要昼保持方向盘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并将座椅尽量向后移。
   (8)不要在乘客与气囊之间放置坚硬或尖锐的物体,否则,气囊爆炸时的强大冲击力同样会将它们压到人身上,造成死伤。 (9)戴眼镜的驾驶员最好要戴上安全眼镜,因为安全气囊撞上眼镜会将玻璃撞碎,造成眼球和脸部受伤。
     。

2007-12-25

156 0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有人说我一直用类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
  学会自己搜索数据库对写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没有人会在网上真得写一篇论文出来,即使是收费的,也仅仅是东凑一点西拼一点而已,还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索取请先使用我个人中心的维普账号查看是否能自行下载): ★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 索取全文参看 搜索结果如: 1。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次数:13次 钟志华 杨济匡 文献来自:中国机械工程 2000年 第Z1期 如乘员座的安全气囊与司机座的安全气囊不一样 ,防正撞的安全气囊与防侧撞的安全气囊不一样 ,有安全带配合与没有安全带配合的安全气囊不一样。
    气囊系统不仅应在充气过程中能有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气囊能迅速建立足够的压力 ,而且要有 。。。 2。 汽车安全气囊的技术发展 被引次数:2次 毕海峰 张玉梅 王华平 文献来自:现代纺织技术 2001年 第01期 安全气囊分为胸部安全气囊、连接头部和胸部的安全气囊以及仅用于头部的安全气囊。
    在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 ,安全气囊折叠并隐藏在衬垫里 ,而当汽车正面碰撞并达到一定的冲击强度时 ,安全气囊利用由电子脉冲引发的空气发生 。。。 3。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 被引次数:1次 徐安 乔向明 文献来自:汽车维修 2004年 第11期 2、13-侧面安全气囊传感器3、12-带有收紧器和收紧力限制器的座椅安全带4-驾驶员侧面安全气囊5-驾驶员窗帘式安全气囊6-驾驶员安全气囊7-右前安全气囊传感器8-左前安全气囊传感器9-前排乘员安全气囊10-前排乘员窗帘式安全气囊11-前排乘员侧面安全气囊图1安全气囊及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之形成 。
    。。 4。 汽车安全带 安全气囊的新发展 被引次数:4次 黄宁军 张明君 文献来自:汽车科技 2001年 第03期 安全气囊;;发展简要回顾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发展历史,对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发展动向作了重点介绍?。
  。。 5。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被引次数:1次 金加龙 文献来自: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1期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人类的护身符。  1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概况1 1 国外安全气囊的发展概况195 3年 8月 18日 ,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
  他在 195 2年的一次事故后 , 。。。 6。 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次数:3次 陈守文 成一 文献来自: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2年 第01期 历史的回顾与展望综观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发现 :(1 )科技研究的成功与否是安全气囊发展的主要基础。
    汽车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组成。从机械式惯性传感器发展到电子压电式或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及现在的机械和电子 。。。 7。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 被引次数:5次 何文 钟志华 杨济匡 文献来自: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0年 第04期 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湖南大学@何文 $湖南大学@钟志华 $湖南大学@杨济匡安全气囊;;技术水平;;发展汽车安全气囊技术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着重探讨了安全气囊各组成部分及其技术的新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对安全气囊今后的发展 。。。 8。 防抱制动装置和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朱发骥 文献来自:汽车工业研究 1999年 第06期 仅就安全气囊而言,驾驶员安全气囊起步较乘员安全气囊为早,1997年与1995年相比,驾驶员安全气囊作为选装件的车型数量有所减少,相当一部分车型已将选装装置改为标准装置,表明驾驶员安全气囊全面普及已成为…个大趋势,就 。
    。。 9。 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及其发展 被引次数:1次 吕铁山 文献来自:世界汽车 1994年 第01期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将成为绝大多数新车的标准装备。
  l安全气囊的结构1。1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 早期采用的是机械式安全气囊,它通过传感器引动撞击针,触发气体发生装置的雷管,使其爆炸,并产生气体,吹胀气囊而实现?。  。。 10。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现状 被引次数:1次 杜盛康 文献来自:世界汽车 2001年 第11期 国内的安全气囊市场日趋成熟,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已迫在眉睫。然而,无论是国家项目或是地方项目,国内安全气囊的生产企业都尚不能稳定地为汽车厂配套OEM气囊产 口 口口。
     目前的汽车工业形势很好,但对于安全气囊的生产企业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