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生中美高考的感受有哪些不同呢?
想要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可以来看看。6月7日、8日,对中国考生而言,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日子。清早6点多,市七中考点已是人头攒动,一排排送考车,高大的爱心送水棚,校门口一字拉开的警戒线,现场维持秩序的警车,悬挂考点的励志高考,送考老师齐齐穿上红色的喜羊羊图案T恤,站在路旁为考生们加油打气,场外的所有气氛显示,对一个中国学生,高考意味着很多:这是中国高中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也是日后无数次回忆起,嘴角微扬的一段记忆。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笔者考前决定放弃国内高考,参加美国高考赴海外留学。不需要高考的松驰,使每天去学校上课,对笔者说成了例行公事,课桌上那些形同虚设的“书山”,只是为了让课...全部
想要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可以来看看。6月7日、8日,对中国考生而言,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日子。清早6点多,市七中考点已是人头攒动,一排排送考车,高大的爱心送水棚,校门口一字拉开的警戒线,现场维持秩序的警车,悬挂考点的励志高考,送考老师齐齐穿上红色的喜羊羊图案T恤,站在路旁为考生们加油打气,场外的所有气氛显示,对一个中国学生,高考意味着很多:这是中国高中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也是日后无数次回忆起,嘴角微扬的一段记忆。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笔者考前决定放弃国内高考,参加美国高考赴海外留学。不需要高考的松驰,使每天去学校上课,对笔者说成了例行公事,课桌上那些形同虚设的“书山”,只是为了让课桌看上去不至于太过异类。
教室永远都弥漫着拼搏空气,没有人喊累,有的只是一本本卷页破旧的教科书和一摞摞练习卷,大家心中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而我最终还是参加了高考。做出这个选择是听了家人的意见,他们说:“中国的学生,一定要体验一次高考。
为了生命中不为缺少这一次经历而遗憾,你应该像其他高中生一样努力一把。”
如今想起高考那段经历,仍很庆幸,如果当年没有高考,没有一段给高中画上完美句号的体验,那种遗憾将是一辈子的。而今的笔者已留学美国两年,看到考场的学弟学妹们,作为一个旁观的记录者,今年重新感受高考,也让我对中国与美国的考试制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国内大学是严进松出,国外大学基本上都是松进严出。中国高考每年只有一次机会,针对高考的复习计划,是每个学校为应届考生量身定做的,无论你的自学能力有多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多深,如果没有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走,高考就失败了一半。
而美国大学所要求的ACT和SAT(类似于美国高考),每次的模式基本相似,考生基础知识扎实了,便可以拿高分,而且ACT和SAT一年有多次考试,不需要考生针对某此考试做特别复习,这次没考好不要紧,再报考一次就好。
笔者感觉,这样的考试制度伴随而来的可以是“回转的余地”,“轻松的考试心态”,“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但也可以是“为自己留退路”,“明日复明日”的懒散心态。
毫无疑问,中国高考相对于美国高考,更多“紧张”的氛围。
“悬”,只有这种高高在上又捉摸不透的字眼才能诠释学生们复杂的考前心态。从古代的科举到今日的高考,中国式“一考定乾坤”的考试制度在国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中国高考把一批批正值热血年代的少年少女推向命运的转择点。
这样的考试制度伴随而来的有“范进中举”的狂喜,也少不了“名落孙山”的失落,还有其衍生出的诸如“考前忧郁症”、“失眠”一类“高考病”。这些负面现象也是不容小视的。近年来为学生呼吁减压的声音越来越高,高考是否应该逐渐演变得更为温和一些,亦或是给落榜生有相应的补救的措施,甚至向国外高考制度借鉴,转变为一年多次的考试?这样又是否会降低高考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我想这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只能留待时间给我们解答。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