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池塘的细菌性烂鳃病是怎么引起的?

池塘的细菌性烂鳃病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2019-01-19

0 0
    关于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菌的名称一直较混乱,因最早鉴定时是测定病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中碱基比,因此误将此菌定名为鱼害黏球菌新种(1975)。何君慈等(1987)报道,测定了他们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上分离到的病原菌及鱼害黏球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中碱基比,结果分别为35。
    31摩尔%和34。1摩尔%,均符合噬纤维菌科的屈桡杆菌属,与黏球菌属68〜71摩尔%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根据两菌均具有类胡萝卜素,不分解琼脂、纤维素和几丁质,细胞无鞘而又寄生于鱼类等特点,故认为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菌为柱状黄杆菌为宜。
  菌体细长,柔韧可屈。大小为0。  5微米X4〜48微米,一般在病灶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在液体中培养的菌体较长;没有鞭毛,但在湿润固体上可做滑行;或一端固着,另一端缓慢摇动;有团聚的特性。
  革兰氏阴性。菌落黄色,大小不一,扩散型,中央较厚,显色较深,向四周扩散成颜色较浅的假根状,用Dworkin-Gibson法诱生小孢子,该菌不产生小孢子。  生长最适温度为28℃,37T:时仍可生长,51以下不生长,培养基中含氯化钠超过0。
  6%不生长,pH值范围6。5〜8,好气。吲哚试验阴性,分解酪素,分解明胶,过氧化氢酶阳性,不分解七叶苷,不分解酪氨酸,不分解淀粉,不利用枸橼酸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