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怎
先秦两汉的时候,文武不分家,社会上也是崇文尚武,文武 共同发展。当时社会尚武之风相当盛行,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是 教育家,但孔子也是习武的,孔子会射箭、击剑、驾马车。孔子接受过六艺的贵族教育,而六艺之中,就有射、御等武术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孔子塑像,孔子身上都佩着一把剑,这并不是装饰之用,而是防身之用。最早的文士是从武士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文士也懂武术。但是到了北宋,这种情形发生了最为根本的变化。北宋是重文轻武的时代。 因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个武将,他在后周禁军将领帮助下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称帝之后,赵匡胤深深体会到武将一旦造反,国家将有可能易主,怕旧戏在自己身上重...全部
先秦两汉的时候,文武不分家,社会上也是崇文尚武,文武 共同发展。当时社会尚武之风相当盛行,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是 教育家,但孔子也是习武的,孔子会射箭、击剑、驾马车。孔子接受过六艺的贵族教育,而六艺之中,就有射、御等武术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孔子塑像,孔子身上都佩着一把剑,这并不是装饰之用,而是防身之用。最早的文士是从武士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文士也懂武术。但是到了北宋,这种情形发生了最为根本的变化。北宋是重文轻武的时代。
因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个武将,他在后周禁军将领帮助下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称帝之后,赵匡胤深深体会到武将一旦造反,国家将有可能易主,怕旧戏在自己身上重演,手下的军队又起来造反,夺了他的皇位,于是就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将领在军事上的权力。
在反思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后,宋太祖赵匡胤矫枉过正,崇文抑武,提防武将对国家政治的干预,转而强调重用文士,用儒家思想来控制社会。后来在中央机构里,宋代确立了文臣处理政务的原则,甚至在军事决策机构的枢密院也安插文臣,从而进一步牵制武官,杜绝武将对朝政的干预。
在地方机构中,则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吏,取代原来藩镇割据状态下的将吏。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构中,包括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科举出身的文官成为当时执政的主体力量。这一套制度无形之中就是对武官的防范与不信任,因为宋代的文官已经不会习武,所以没有造反的本事,文官反而受到重用。
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唯有科举出身的文官,才算是当之无愧的士大夫的时代观念,武官则算不上是士大夫。所以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正因宋代人那样尚文轻武,所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话头,也就从那时传下来。
”在宋代,文武之间一直不和,文官认为武官只会武术,不懂 儒家仁义之道,而武官认为文官空谈义理,手无缚鸡之力,这种 情况在《水浒传》中也有反映。《水浒传》第三十三回说到清风镇 上有一个清风寨,南边小寨是文官刘知寨,北边是武官花知寨。
当宋江去清风寨投奔花荣时,花荣就骂文官刘知寨:“这厮又是 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 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殴气,恨不得杀了 这滥污贼禽兽。
”由此可见文武官矛盾之深。而且文官刘高做的 是正知寨,而武官花荣做的只是一个副知寨,在官职上比正知寨 要低一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宋代的官场上,文官受到朝廷 重用,武官则被冷落。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