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题暂无答案!
强寇来犯,从来都是有不怕死的士兵和百姓敢于拼死抵抗的,也从来都有贪生怕死之辈屈膝投降的。 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如果今天国家有难,民族危亡, 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民族的存亡,让我们大家争当血性男儿吧! 转载此文,比较客观而全面的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军事情况。 正如作者所述,对共产党抗日情况的内容描述略少,但是作者没有像当前的某些愤青们矫枉过正,为了帮国军 找回面子,刻意贬损共军的抗日,甚至不惜造谣,诬蔑共军与日军勾结等。 全文请见附件。 字数超了。 [zz] 八万里联环球网,五十键敲鼙鼓声,网上夜谈兵!【网上谈兵】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 中 国 共 产党主席毛 ...全部
强寇来犯,从来都是有不怕死的士兵和百姓敢于拼死抵抗的,也从来都有贪生怕死之辈屈膝投降的。
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如果今天国家有难,民族危亡,
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民族的存亡,让我们大家争当血性男儿吧!
转载此文,比较客观而全面的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军事情况。
正如作者所述,对共产党抗日情况的内容描述略少,但是作者没有像当前的某些愤青们矫枉过正,为了帮国军
找回面子,刻意贬损共军的抗日,甚至不惜造谣,诬蔑共军与日军勾结等。
全文请见附件。
字数超了。
[zz] 八万里联环球网,五十键敲鼙鼓声,网上夜谈兵!【网上谈兵】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 中 国 共 产党主席毛 泽 东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 中 国 民 党总裁蒋中正
(1) 危 亡 之 秋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始于一九三七年的芦沟桥事变。但日寇企图亡我中华的侵略战争早在一九三一年
的九一八事变就已开始,如今整整六十五年了。
现在以钓鱼台争端为标志,日本又重新走上当年的老路。回头
重温当年的历史,吸取教训,防患未然,正是我辈之责任。从本周起,笔者将全面回顾本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
这场最惨烈的战争。
日人欲亡我中华久矣!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道出日本帝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筹划:“今欲征服世界必先
征服中国,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九一八事变迈出了这一野心勃勃的狂妄计划的第一步。
日本军部早在二十年代就加紧了霸占中国东北的部署。其中最著名的是谋杀张作霖事件。但由于奉天(今
辽宁)方面秘不发丧,张学良便装简从,由滦州前线秘密返沈,主持大局。
而后又平息杨常之乱,宣布东北易
帜。使日寇乘机占我东北的企图失败。张少帅以国家民族为重,不肯依附于日本羽翼之下搞“五色旗在东北”
,毅然宣布易帜,使国家统一大业得以完成。功不可没,青史流芳。
自民国革命以来,南北分裂,军阀混战,兵祸连绵,凡十六载,至此方得海内混一。若军政要人皆如张学
良将军,协力建设国家,则富国强兵,指日可待,何惧日寇武力?!可惜党国元勋们或争权夺利,或拥兵自重
,致使内战再起,给日人以可乘之机。
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仅两万余人,可以就近增援的朝鲜军也不过万人。而东北军则有三十万众,且装
备精良,身经百战。所以日军不敢妄动。但关内蒋冯阎大战,老蒋顶不住冯阎联军,急请张学良入关“勤王”
。
张率东北军主力进驻平津,威胁冯阎后路。联军土崩瓦解,老蒋坐稳天下。但日军乘张学良大军入关,后方
空虚之际,炮轰北大营。守军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沈阳沦陷。是为九一八事变。一月之内,东三省尽入敌手
。
几千万东北同胞从此陷入日寇铁蹄之下十四年之久。
内战不止,外患必至!教训惨痛,务须铭记。今钓岛争起,两岸政府唯有携手抗敌。
过去两岸敌对尤胜今日,但关系保卫国家主权,仍能配合默契。
如国军驻兵南沙太平岛,联络补给均须经
过共军控制的东沙、西沙海域,共军从不中途拦截。而西沙之战,共军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编队南下增援,国
军也放行台湾海峡。而今保钓,传共军舰队正驶向钓鱼台海域。
但台湾介于大陆与钓岛之间,共军飞机舰队必
须经过台湾空域水域。若国军不仅不予配合,反而如外界所传,与日军交换情报,使共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局面
,岂不是令九一八重演于今日?!但愿所传非实,亦愿两岸联手,堵住日本南下之路。
否则,钓鱼台一失,台
湾便是下一块多米诺骨牌。
【附】 九一八事变 “北大营守军伤亡惨重”。 北大营守军当时确曾顽强抵抗。
凇沪激战,双方投入百万大军。战斗最残酷时,我军伤亡每小时辄以千计,以致令双方军政长官慨叹不已
。
北大营之战,我军仅数千官兵,一小时内伤亡便以数百计(见鬼兄帖),可见战斗之激烈残酷,远过沪战。
日军入营后但见尸体层迭,道路阻绝。我东北军人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实乃可歌可泣也。
另外,张学良入关,东北军精锐尽去。
虽有十余万人留守,但多为地方团队,少有善战之师。且分守三省
各地,沈阳驻军,兵不满万。使日军得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京人帖:
>> 1.九一八之前的东北军是中国最精良的部队,即使十几万开到>> 关内,关外的军队对付关东军仍然绰绰
有余。
关东军不仅在人数>> 上远不及东北军,而且在机械化上也远不如。东北军当时在关外>东北军在关外尚
有17。9万,关东军仅两万余人。
>> 还有二百多架飞机,包括刚从德国购买的一百余架先进的容克式>> 飞机。
而关东军根本没有空军,在九一
八事变时占领机场后从朝>> 鲜来了一个飞行中队。
2.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局势已有山雨欲来之势,日军频频>> 演习,中国政府也从英美得到过警告。但
蒋介石当时抱定中国还>> 没有准备好,如与日本全面开战则必败的观点,并对国联调解抱>> 有幻想,事先说
服张学良不抵抗。
>日军在事变前已有数次挑衅行动,蒋数次电张,劝其勿抵抗。七月二十七>日则通电全国:“攘外应先安内。
”八月十六再电令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如何在东北寻衅,万勿抵抗,力避冲突。”张按照蒋的训令转示东
北>军各部严格遵守。
>> 3.九一八事变时,留守关外坐镇的容珍和张作相严令军队不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 抗,驻守北大营的
王以哲惊慌失措,也没有组织抵抗。仅有的抵>> 抗都是自发的,致使沈阳沦陷。
>> 4.北大营的守军不是“大部战死”,而是大部跑掉。
机场上的>> 飞机、东北军的机械厂、被服厂和兵工
厂也尽入敌手。>北大营曾抵抗约一小时。>日军11点半开始进攻北大营,凌晨2时许,参谋长赵镇藩下令出
击。至>三时许伤亡290余人而撤出。
>北大营共三个团,290人显然不是大部。
(2) 不 轻 言 战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之国军阵地。次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下令
反击,并颁发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划为六个战区。
至此,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展开。
从九一八事变至八一三抗战,中间经过一二八凇沪抗战、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及华北抗战,共六个年头。
中央政府的策略基本上是不抵抗(东北)或局部抵抗(长城、上海、华北),寻求外交解决。
一再地妥协退让
的结果,一方面是日寇之得寸进尺,但另一方面也激起全国人民之同仇敌忾及得到世界各国之同情支持。
两国交兵,关系社稷安危,民族兴衰,国家存亡。非万不得已,不可轻言战。此正所谓“兵凶战危,圣人
不得已而用之”也。
故兵法有云:上兵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为下。是以老蒋致力寻求外交解决,而以武装抵抗
为万不得已之最后手段。此乃效兵法之常。可惜一来当时中国实力不行,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二来外交策
略运用不当。
利用“中东路事件”将苏俄利益挤出东北,失去了制衡日本的力量。亲德的外交取向疏远了英美
。而德国在远东没有任何直接利益,且与日本结成盟国。所以当时中国外交上几乎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老蒋
后来回忆说,原计划以妥协退让争取时间,装备训练四十个德械师。
成军之后,一举反攻。但为美国得知后从
中阻拦,终未如愿。可以说,战争的爆发,是由于外交的失败。但另一方面,战争的爆发,也导致外交的转机
。 进入本世纪来,英美的远东政策是保持中国之“门户开放”。
英美地理上远离中国,鞭长莫及,所以最担
心与中国接壤万里的俄国独霸远东。又不愿看到中国强大。便扶植日本做“亚洲宪兵”。于是从甲午战争中暗
助日本,到日俄战争中公开支持,乃至一次大战中与日军联合作战,攻取青岛。
日军占我东北,扶植伪“满洲
国”,英美袖手旁观,也是为了让日本牵制苏联在远东的力量。但八一三战起,日寇向中国腹地大举进攻,其
灭亡中国,独霸远东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英美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才开始改弦更张,支持中国抗日。
这一
外交上的转折,奠定了日后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今钓岛争起,两岸政府不轻言战,声明寻求外交解决。以在下一孔之见,并无不妥。关键是采取何种外交
手段。愚意以为,首先要两岸团结,爱国不分党派,保钓不分统独。
此兵法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也。并有助
于争取美国中立。其次要警告东南亚各国:钓岛一失,台湾危矣,日人必乘势南进,南洋将唇亡齿寒。并提醒
韩俄两国:若容日本得逞,则今日东中国海之事将重演于北日本海。
周边外交成功,乃是使日本不敢妄动之关
键。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力量。成功的外交必须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今日本“海上保安厅”虽驱赶进入钓
岛水域之台湾渔船,但至今不敢动前去勘测的大陆船只。
可见其亦有所忌也。为挫败日人造成占有钓岛的“既
成事实”,大陆船只应定期进入钓岛水域宣示主权。但海军舰队现在不宜与日舰直接武装对峙。在下拙作《海
天攻防》中讲过,由于中国海军无航空母舰编队,只能依靠岸基航空兵提供空中掩护,所以至今停留在“海岸
警卫队”的水平。
大型舰只出海,若驶出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将成为敌方轰炸机的靶子。钓鱼台列岛距大
陆究竟太远。但并不是说一旦不得已而用兵,我方将束手无策。一张可以不依靠航空母舰而远洋作战的王牌是
核动力潜艇部队。
此牌不必真正打出去。必要时进行一次潜艇攻击演习即可。但成功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
(3)血 战 凇 沪
八一三凇沪之战,双方投入百万大军,激战三月,实为中日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部为速战速决,采取“中央突破”的战略,以陆军第十一、第三师团组成上海派遣
军,向我守军大举进攻。企图迅速攻占上海,威胁南京,逼我就范。
上海地处江海交汇、首都门户,襟带六省、总控长江,为远东金融、中国经济之中心。
若将东南沿海比做
一张蓄势之弓,将万里长江比做一支待发之箭,上海便是那弦上的箭头。老蒋深知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所以一
二八凇沪抗战后,就密令在上海外围及京沪杭三角地带修筑国防工事。并委任一二八抗战将领(时任第五军军
长)张治中为京沪警备总司令,统一指挥上海、南京间防务。
张文白不负所托,积极备战。芦沟桥战起,张治中即率五师精锐以包围态势进驻上海近郊。并于八月一日
发表《告凇沪将士书》,历数甲午以来日寇侵华罪行,号令三军“誓雪国耻”[注一]。十四日南京军委会下
达攻击令后,张部之第九集团军即向虹口、杨浦之日军据点猛攻。
日军大举增兵。在海军舰炮配合下,在吴凇、川沙一线登陆,直扑我嘉定、罗店之阵地。妄图切断我军后
路。罗店守军为国军之精锐十八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双方伤亡惨重。以至日人称罗店“血肉磨坊”。
战况之
激烈,可见一斑。我军之顽强抵抗,迫使日军再次增兵三个师团(第九、十三、及一零一师团,共十余万人)
。中国方面的援军也不断开到,最多时达五十余师,包括大部中央军精锐部队。蒋介石并亲自出任战区司令长
官。
双方沿苏州河及长江南岸相持近三月。寸土必争,血流成河[注二]。日军伤亡逾六万人,损失飞机二百
余架、战舰二十余艘。其中第十一、第三师团最早登陆的兵员伤亡殆尽,全部换成从日本国内补充的新兵。
日
军不得不第三次增兵。以第六、十八、一一四三个师团组成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对凇沪前线我军进行远后方
迂回包围。并从华北战场抽调第十六师团加入上海派遣军序列,增援正面战场。至此敌军投入华中方面兵力已
达九个师团共三十余万大军。
而华北战场敌军则减少为八个师团。除其国内尚有近卫、第七两个师团,敌方统
帅部已无兵可调。可惜我军已将防卫杭州湾北岸的张发奎部(第八集团军)调往前线,致使日军金山卫登陆成
功。我统帅部只好下令全线总退却。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陷落。?
凇沪之战乃我中华民族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起,百年来英勇抗击外敌侵略诸役中历时最久、杀敌最多、影
响最大的一次。双方激战三月。日军三易主帅、折兵六万。而我方阵地岿然不动。
只是由于忽略了纵深防守,
后路被抄,日军才得以最后占领上海。此战虽说以我军撤退结束,但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
民族抗战的斗志。最为重要的是,迫使敌方将战略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进攻方向由沿平汉路南下转到溯长江
西上。
我军以武汉为中心,实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沿江设防,梯次抵抗。日军溯江而上,再衰三竭
。终于导致后来的战略相持。
[注一]:文告称,“自甲午一役,失地丧师,我同胞忍辱负重,而徒抱复仇雪耻之愿者,殆已四十余年矣。
乃敌自此更逞淫威,肆其凶焰,蹂躏我主权,占领我土地,荼毒我人民。
本其岛国野心,妄标大陆政策,鲸吞蚕食,肆无忌惮。攻城 略地,何日无之?因之九一八之血迹未干,一
二八之屠杀顿 起,长城之役甫停,察绥之变旋作。
忍垢含辱,今已六年; 创巨痛深,几难终日。兹复驱师
启衅,扰我平津,更且大举 动员,图占冀察。然后挥师南下,侵我中原,跃马而行,纵 横朔漠,以遂其逐
步吞噬之迷梦。我最高统帅所以认为最后 关头,抗战到底,以求最后之胜利;而举国人士所以奔走呼
号,誓死不能退让,正在此耳!”
[注二]:是役我军阵亡将士近十万人,伤亡总数当在三十万 以上。
当时一个步兵师大约五千至一万人。全
线撤退时大部 只剩二千至四千人。可见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李宗仁 将军叹曰:“凇沪之战,我军将
士以血肉之躯来入敌人之火 海,每小时死伤辄以千计。
壮烈的牺牲,在中华民族抵御外 侮的历史上,鲜有
前例。”
(4) 晋 北 鏖 兵
七七事变后,日军增兵华北,连陷平津。旋以第二军(西尾寿造,辖第十、十六、一零九共三个师团)由
天津沿津浦线南下沧州、德州;第一军(香月清司,辖第二十、六、十四、一零八共四个师团)由北平沿平汉
线南下保定、石门;并以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及独立第一、二、十五共三个混成旅团沿平绥线西进南口、
张垣。
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我华北军民奋起抵抗,于南口、保定一线,挡住日军的进攻势头。南口、居
庸关守军汤恩伯部之十三军不顾日军炮火猛烈,飞机滥炸,坦克冲锋,顽强抗击号称精锐之板垣师团达十日之
久。
后日本军部只好调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司令官东条英机,后编为第二十六师团)驰援。东条师团由外长城
线袭击张家口,守军刘汝明部不战而退。汤恩伯后路被断,只好撤退。东条、板垣两师团夹平绥线向晋北攻击
前进。
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之第六(杨爱源)、第七(傅作义)、第十八(朱德)集团军奋起迎击
。一场大战就此展开。
时北路敌军连陷天镇、大同,向南威胁雁门关;南路敌军经广灵,向灵丘,进逼平型关。
我第二战区主力
则沿内长城布防。第十八集团军之一一五师(师长林彪)誓师三原,东渡黄河后,日夜兼程,及时到达前线。
九月二十五日,我右翼之第六集团军(辖十五、十七、三十三军)并十八集团军一一五师计划分兵三路,向正
面之敌二十一旅团全线出击。
是日,我一一五师主力设伏平型关前,一举围歼上千日军,将敌军拦腰斩为两截
。捷报传出,全国振奋[注一]。可惜左中两路及右路的另外两个师没有按原计划出击,被一一五师截断后路
的那部分敌军得以突围。
十八集团军首战告捷,挡住了板垣师团的进攻势头。但东条师团之右翼部队突破我内长城防线,迂回雁门
关、平型关一线我军主力之侧后[注二]。我被迫放弃内长城防线,退守忻口。忻口战役历时近一月。
我二战
区部队得到中央军之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当时为忻口战役前敌总指挥)及由河北战场退下来的十三军的增
援,与敌两个精锐师团日夜苦战。十八集团军则采外线作战,深入敌后,袭击机场、兵站、及交通线。
其一二零师攻克雁门关,伏击日军车队,歼敌逾千,将大同、张家口至忻口前线的日军运输线全部切断。一二
九师先头部队陈锡联团奇袭阳明堡机场,将敌前线空军悉数歼灭。
是役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精诚团结,协同作战。
使得日军损兵折将,不能越雷池一步,只好从平汉线
正面抽调二十、一零九两师团侧击娘子关。至此华北敌军已将其主力之半数投入山西前线。由于守军疏于接合
部之防范,敌军偷袭娘子关成功。忻口前线我军腹背受敌,只有撤退。
太原遂于上海陷落之前一天失守。
太原易手标志着华北抗战之正规作战阶段结束。平汉线我军第一战区主力退入河南。同浦线我军第二战区
主力退入晋南中条山区。而八路军五万健儿则挺进敌后,在晋察冀绥热辽鲁豫八省建立根据地。
华北抗战从此
进入以八路军为主力的敌后游击战争阶段。
上海、太原失陷,日军取得战役之胜利。但以此为转折点,日军的侵华战略开始走向失败。后人评史,多
指责我方统帅部指挥不当,两次都为敌军抄了后路,致使防线不战自溃。
但少有人论及我军之英勇抵抗迫使日
军改变主攻方向,以致深陷战争泥潭。事实上,如在下前文(《血战凇沪》)所说,日军将全国战场的主攻方
向转到华中,沿长江逆流而上,终至再衰三竭。而在华北战场,日军不发挥机械化之优势,横扫黄淮平原,
直下武汉三镇;却移兵山西,苦战于崇山峻岭之间。
最致命的错误是,日军进攻山西的行动为八路军驻马太行
,纵横华北开辟了道路。
山西是阎锡山的“独立王国”,自民国以来,任外面天翻地覆,山西却稳如泰山。只要别人不打上门来,
阎锡山闭关而守,不许任何人插足。
若日军不进山西,径取两河,阎锡山绝不会主动出击,反而会拒绝八路军
假道山西进军华北。八路军唯有经关中、出河南。如此,一则其后路为胡宗南所控制;二则河南少山岳之险,
不易立足,且北有黄河,难以向华北发展。
日军可得以长驱南下而无后顾之忧。敌方统帅部不见及此,反妄开
凇沪战端而坐失良机于前,顿兵晋北山地而引虎出山于后。
蹉跎时日,师老兵疲。终于在战争泥潭里越陷越深。而八路军得以渡黄河、出山西,依托太行山、背靠陕甘宁
,游击八省、驰骋黄淮,终于发展到百万大军,成为日军心腹之患。
[注一]平型关之战网上曾有专文记述,故不多谈。忻口战役 时八路军尚有一二零师雁门关之战、一一五师
广阳之战,歼 敌都在上千之数,与平型关之战相若。所以唯有平型关之战 名扬全国,是因为此战乃八路军
出兵华北之首战;且是抗战 以来全国战场上第一个歼灭战。
由此可见国共两军作战风格 之不同:共军以运
动战、歼灭战见长,国军以阵地战、消耗 战为主。
[注二]板垣征四郎素称名将,其所部亦号称精锐。却一挫于 南口,再挫于平型关。两次都靠东条英机援手
,方避免了颜 面丢尽。
之所以东条后来出将入相,板垣始终不过一介武夫, 盖源于此。
(5)南 京 屠 城
凇沪战后,日军分路进犯,直取南京。我军虽曾在京沪沿线筑有国防工事,但仓皇退兵,多弃之不守。以
致敌军连破吴(兴)福(山)、澄(江阴)锡(无锡)两道防线。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沦陷。十二月一日,江阴
要塞失守。四日,日军抵达南京外围防线。八日,已兵临南京城下。
当时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请缨守城,临危受命。被委任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辖七十四、六十六、八十
三军、第二军团(各两个师),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八军(各一个师),及教导总队,共十余万人。
但其中
七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军刚从凇沪前线退下来,损失惨重,不及修整补充。
各军兵力不过六七千人。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八军系由两次凇沪抗战之主力第五军的三个师(八十七、八十
八、三十六师)“升级”。
沪战三月,第五军砥柱中流,伤亡过半。
每师只剩两三千人。老蒋论功行赏,将师长升了军长,又补充了大批新兵,也不过刚刚凑足第五军战前的兵员
。但战力已大不如前。唯有教导总队(桂永清),虽仅一师编制,但下辖步兵三个旅九个团、特种兵六个团,
四万余人。
全部德国装备。号称王牌中的王牌。唐孟潇依之为金陵长城,命守孝陵卫、紫金山。以七十二军(
仅有八十八师,军长兼师长孙元良)守雨花台、中华门。
由布防兵力配备看,南京守军以紫金山为核心阵地,雨花台为主支撑点,将主力摆在东、南线,是无可指
责的。
紫金山俯瞰全城,为南京城垣第一制高点。太平门依山而建,素称金陵锁钥。所谓“钟阜龙盘,石城虎
踞”。从隋灭南陈以来,历次城陷,都是此门先破。而雨花台隆起城南,屏障中华门,扼京(宁)杭国道之咽
喉,亦为兵家必争之地。
敌三路围攻,中、右路之主攻方向即为此两点。
但我军处处设防,将十万军队沿长达百里的复廓防线摆开。无预备队配置。八十八师以八千久疲之兵,当
三万虎狼之众,浴血抗击中路敌军前锋之第六师团(谷寿夫)。
两个旅长及雨花台全部守军共六千官兵均战死
沙场,阵地于十二日上午易手。该师残部约两千余人坚守中华门至下午二时,亦终为日军突破。同时敌之十八
师团(牛岛)攻克芜湖、当涂,截断我军陆上退路之后,渡过长江,沿北岸向浦口急进。
而敌海军舰队已突破乌龙山要塞,溯江而上,将达下关江面。 面临被四面包围之险境,卫戍司令长官部被
迫下令全军分路突围。但唐长官弃城先逃。致使军心动摇,号令不行。
除第二军团早已在城外失去联络外,只有粤军(六十六、八十三军)服从命令,从正面敌军间隙突围成功。
其
余中央嫡系部队均拥挤在下关码头夺船逃命。甚至发生七十四军与三十六师、八十八师火并。正当我军半渡之
际,敌海军舰队赶到,扫荡江面。下关一带顿成人间地狱。至天明日军大举入城之时,除部分官兵到达北岸,
十万守军大部溃散江边。
十三日,寇军入城。敌酋松井石根下令“扫荡俘虏”。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
始了。四十天内,日寇血腥屠杀我手无寸铁之和平军民三十余万。尸满京城,血染大江。
血海深仇,已近六十载。当年之杀人魔王虽已伏法,但至今阴魂不散:祭祀参拜,大有人在;篡改历史,
时而为之;屠城血证,亦常否认。
今钓岛争端又起,“帝国”幽灵再现。
我华夏子孙,当铭记历史,同仇敌忾。避免屠城之惨祸重演,不使日人之奸计得售。则民族幸甚,亚洲幸甚,
世界幸甚。 (6)鲁 南 大 捷
南京一战,我军背水结阵,置十万大军于“死地”。
唯有血战到底,击破当面之敌,方可得“而后生”。
可是为将者却临危失措,弃城先逃。致使数万官兵,束手就戮。满城百姓,惨遭屠杀。唐孟潇实在是难辞其咎
。
敌占南京之后,即沿津浦铁路南北对进,企图攻占徐、兖,控制华东。
然后沿陇海线西进郑州,取我中原
。南线敌军之十三师团(荻洲)渡江北上,连陷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北路敌军之第五(板垣)、十(矶
谷)两师团南渡黄河,侵我山东。
我军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组成第五战区,凭借黄、淮天堑,与敌周旋。
南线桂军廖磊部奋勇抗击日军,
终使荻洲师团无功而返。但北线韩复渠弃黄河不守,致使敌军连克济南、兖州,前锋直抵鲁南。敌兵分两路:
左路板垣师团取临沂,右路矶谷师团经滕县向徐州。我军张自忠、庞炳勋部死守临沂,歼敌半万。
日军精锐板
垣师团被“打残”。而滕县守军王铭章师两千官兵与日军血战。终因后援不续,全军战死。敌陷滕县后,
兵发台儿庄:直叩徐州大门,且威胁我临沂守军之后路。我军孙连仲之第二集团军死守台儿庄,与敌反复争夺
阵地,血战十一天。
待我援军第二十集团军(汤恩伯)赶到,各军发起总攻击,将进犯之敌矶谷师团第三十三
旅团万余敌军大部歼灭。
鲁南大捷前后歼敌两万余,为我军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在京沪两战我军失利之后,台儿庄之战的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将士坚持抗战的斗志。
日军大本营震惊之余,决定倾全力围攻我五战区部队。共调集华北方面军之第二军四个师团、并第一军之
。收起
为什么说向你借钱的男人不能嫁?
12158人阅读
做爱后阴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41人阅读
什么是“混合牙列期”?
197人阅读
嘉兴联勤男科医院好不好呢?
0人阅读
哈尔滨宾县医院有没有无痛引产
0人阅读
2009-04-15
2019-12-19
2019-07-20
2018-02-28
2016-12-28
2018-07-28
2019-06-10
2019-07-29
2017-03-15
2017-06-08
2019-12-25
2019-12-25
2019-12-2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23-09-26
2023-10-08
2023-10-09
2023-10-08
2023-10-27
2023-10-08
2024-02-21
2024-01-31
2023-09-11
2023-08-26
2023-08-15
2023-08-18
2023-11-28
2023-08-30
2023-11-16
2023-11-29
2023-08-23
2023-08-24
2023-11-05
2023-08-24
2023-10-09
2023-09-27
2023-10-11
2023-09-14
2023-09-27
2023-09-28
2023-10-08
2023-09-22
2023-10-11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