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派到底是不是郭襄创立的?
蛾眉,常用来形容女子,宋元年间,则是旧日威震天下的武术门派峨眉派的旧称。传说当年峨眉派创派祖师为
一道姑,独辟蹊径,创女子不接手之拳,武林同道称为蛾眉拳,又以其弟子皆为女子和道姑,呼其门派为蛾眉
派。 后来忽然一日间,这位祖师于菩提树下妙悟佛理,霎那间便回复了本来面目,从此弃道入佛。蛾眉武学又
传下佛门一枝。
至于后来的峨眉之名,则完全是附会而成,这个后来以峨眉为名的武术门派甚至与峨眉山都没有太大的关
系:《峨眉拳志》援引古人记载——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 是时师善技击,
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全部
蛾眉,常用来形容女子,宋元年间,则是旧日威震天下的武术门派峨眉派的旧称。传说当年峨眉派创派祖师为
一道姑,独辟蹊径,创女子不接手之拳,武林同道称为蛾眉拳,又以其弟子皆为女子和道姑,呼其门派为蛾眉
派。
后来忽然一日间,这位祖师于菩提树下妙悟佛理,霎那间便回复了本来面目,从此弃道入佛。蛾眉武学又
传下佛门一枝。
至于后来的峨眉之名,则完全是附会而成,这个后来以峨眉为名的武术门派甚至与峨眉山都没有太大的关
系:《峨眉拳志》援引古人记载——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
是时师善技击,
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
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
后弟子至峨
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
奚传姓名。
武当、少林、峨眉三派为中华武术最著名的三大门派,三者发展之路各不雷同。
武当武术兴于宋元,至明
清发展至鼎盛时期,但因其择徒苛严、传人日少,门派气势于清代末年走下坡路,但门派组织,传承体系、支
派源流到今天仍可看得一个大概。而少林派至满清中叶遭灭顶之灾,又因主寺地处中原腹地频被战火,几乎湮
没,但派系传承也还是比武当清晰。
至于现今的所谓中兴,则是另一个范畴的话题,太多人不愿意将其划入武
术史里头去。
而峨眉,衰落几乎和崛起般神秘,大概自明末清初起,峨眉武术就再没有对外显示出其一般武林门派所固
有的组织形式,甚至于,它没有将任何师承谱系明确地流传下来,以至于今日便有人大肆宣传一种很是古为今
用的看法——他们认为峨眉武术是四川当地武术流派的总称。
前几年,在这种实用主义的旗号下,就有了经过
“定性”后的洪、化、字、会、僧、岳、赵、杜八大武术门派齐聚成都,号称峨眉派座谈、交流、开会,一时
间乌乌央央,借以造成峨眉派武术的强大声势,重振峨眉派武术的声威。
再后来,更有人不断以峨眉派掌门人
、长老的身份对外进行自高身价的宣传,可是,这种势头终于还是冷了下去,因为没有人捧场,正如那位自称
武当派掌门人的某位“舞术家”那样,又有哪个武当的传人肯把他当一回事呢?
我以为这八个门派本身的源流其实与当年创下玉女之拳——蛾眉拳的那位创派祖师并无直接传承关系。
对
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中的秘密社会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八个门派其实最初的源头是哥老会,即川中袍哥。
清中后期,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从天京出走,转战南方各省,最后全军兵败于大渡河。其一个记室(机要秘书
)传奇般逃脱天罗地网,遁入空门,法号湛然,来往川西川东,创立哥老会组织各派势力团结起来对抗清廷。
他在其所著的《拳乘》一书中,一开头就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一诗,这
其中的“八叶”就是指四川武林中洪、化、字、会、憎、岳、赵、社八个门派,结合哥老会的历史,可以看得
出这八个门派出现在哥老会正式组建前,在哥老会组建后,团结在哥老会的旗帜下,其后的发展就成了哥老会
内部的事务。
但是,帮会归帮会,决定武术门派的划分是以修炼理念、技术风格的不同为基础的,要想定这八
门为正宗峨眉传承,一是要看湛然法师本身是否继承学习了峨眉派的武术,二是要看湛然法师是否将峨眉派武
术在八门中传授流传下去。
事实证明应该不然——洪门立明末,以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为名,主要为习教民
间大小洪拳;僧门立于清初,主要为佛门武术;岳门,是南宋时期岳飞的传承,属少林一脉;赵门,创于北宋
,是北派长拳与少林武术融合而成;会门,创于清中叶,以神拳为代表,有道教神意门武术的影子 。
这些武
术的风格,均与峨眉派武术中最讲求的“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
自然功成,无影无形”的理论以及“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的特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
反过来看看古人笔下的峨眉派武术是一种怎样的面目。明中叶的文人唐顺之笔下的《峨眉道人拳歌》:忽
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
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仅
仅这一首诗,就已经讲尽了峨眉派武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风格,“翠袖”、“无骨”似乎也在描述女子习
武的状态,再联想到《峨眉剑式七技》里提到的“玉女素心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
追魂不离人。
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这已经完全是女子练剑的描述。至于拳法、剑法和簪法中
的玉女挪莲、裙里腿、龙女戏珠、索女掸尘、西子洗面、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名称,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
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
淡淡而对敌。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这种讲究,又岂是前面所说的八
个门派所能效法的?这在在都显示了清以前真正的峨眉派,是以修练武术的女子结合在一起的武术门派,而在
那个时期,这种团结在一起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寺庙宫观,道、佛两门最为相宜。
如果说四川巴蜀之地的传统武
术乃至中华各流派武术中蕴结有真正峨眉武术的影响,这不应该否认,但要得出实用主义性质的结论则是错误
的,譬如取了一棵桃树的散枝旁叶嫁接到一棵梨树上,可那棵梨树绝对不能被说成就是那棵桃树,不管那棵桃
树在很多年以后是否还存在。
至于这个以出家女子为主的武术门派为何会在明末清初迅速衰落以至在武术发展史上出现了断代、断档的
问题,则有一些想法:女子宗教团体出现变化,门派内佛道两门的分道扬镳,庵观的分立,出家女子的渐渐减
少都会是可能;还有就是战火连绵,更经历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军对川中施行的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很难想象
一个女子为主的武林门派可以在这种血腥屠杀与战争背景下仍能独善其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