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明史》冤案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明史》冤案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7-05-03

0 0
    提起历史上的文字狱,至今仍让读书人胆战心惊。历史上曾有过不少文字狱,而尤以清朝为甚,当时人称《明史》案清朝第一文字狱。至今提起,仍让人心中惴惴。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激起了汉民族读书人的愤怒反抗。
  为了镇压这些反抗,清统治者凶残地制造文字狱,企图以儒士的血腥来洗漆汉民族读书人的反清意识。  顺治 十八年(1661 )的庄廷铌《明史》案就是清初文字狱之一。清廷对这一文字狱处理凶残 而株连极广。
  但对于这场文字狱究竟冤死了多少人,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说法。这场文字狱的具体情况是,明朝丞相乌程人朱文恪(朱国祯)曾经编写过一部《明史》,书中列举了有关 明朝的大经大法。  此书已经 发行并在世间流传,没有发 行的叫《列朝诸臣传》。
  清 军人关后,朱家家业已经败 落,于是就把这本书的稿子 抵押给庄廷拢,换了一千两 黄金。庄廷栊当时家境比较 富裕,于是就把这本书的作 者改成了自己,将书改名为 《明史辑略》,刊印发行, 并补充了崇祯一朝的一些史 实,其中有许多指责清朝的 语句,癸卯年( 1663 )归安知县吴之荣被罢官,为了重新被起用,他策划并告发庄廷銳, 将功赎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将军松魁,松魁又用文书转告给巡抚朱昌祚,朱昌祚又告诉了督学胡尚衡,庄廷铫以巨额钱财贿赂这三人,保住了性命,为了安全起见,庄廷 挑把指责清朝的语句稍作修改后重新发行。
    吴之荣见这个计划失败,就专门买了这本书 的第一版,告上了法司。朝廷派鳌拜等4位顾命大臣到杭州严办,大肆搜捕与《明史辑 略》有关的人员。康熙二年五月,清廷以谋反大逆案判决。
  在此案中究竟有多少人受牵连含冤而死,有许多种说法。据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者顾炎武的说法,为人。  他在《亭林文集》的第五卷的《书吴潘二子事》一文中,概述了《明史辑略》案的经过,披露此案“所杀七十余人”。
  其后,全祖望在《鲒埼亭集•江浙二大狱记》中也 持此种说法。由于这两人均为名家,一言九鼎,所以,后世史书大多沿用此说。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说法,杨凤荀《秋室集》、谢山太史《外集》、严有僖《漱华随笔》以及《湖州府志》、《痛史》等均有记载,虽然基本史实相同,但不少姓名、细节 往往出人较大。
    而有关此案冤死之人数,上述材料则提出“死二百二十一人”之说。另外,还有第三种说法,是涉案蒙冤者的后人吴磊提出的,他认为庄氏史案死难者“不下千人”。当时,《明史辑略》一书,列名参订者较多,庄廷栊为壮声色,将当地 著名才士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也列人参订之列,此三人在案发前即闻知列名之事, “惧祸连及,乃呈稿于按察衙门备案”。
    案发后,三人因此免受牵连,被无罪释放。陆 圻出狱后,便削发为僧,四处云游,不知所终。康熙四十六年( 1707),陆圻之女陆莘 行特撰《老父云游始末》一文,追忆当年庄氏史案之经过,陆圻的外孙吴磊为此文撰跋,内中声言此案“所诛不下千人”。
  虽然在庄氏史案发生之时,陆莘行和吴磊年龄还 小,但后来他们在撰稿作跋时,能提供材料的目击者尚多,所以,此说恐怕也不算夸张 妄语。  以上种种说法,各有所据,不论其真假如何,清朝这第一文字狱留给后世读书人的是永远的痛。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